分享

县域产业有机更新的路径探讨

 沧海为书 2021-02-20
县域产业有机更新的路径探讨

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经济,是我国乡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借鉴系统论、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县域产业当作一个有机生命体来研究,并依据系统论和生态学的“逻辑”和“规律”,对县域产业的产生、发展和更新做路径研究。

一、理论探讨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富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处。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县域经济看似一个简单概念,但理论界对县域经济有众多理解,本文认为:县域经济是指县级行政区划的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产单位、生产要素、生产环节和政策、法规等行为活动组成的即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生命系统。它包含生产及其依存环境的各个子系统,又从属于市域、省域、区域和国家的大系统。

“有机”哲学上的解释为:事物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不可分,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有机更新”则是通过对旧的系统的改善和补充,让系统各部分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达到提升系统生命活力的目的。

吴良镛院士的“城市有机更新”理论认为:一个城市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联系,和谐共处的。

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IE) 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Robert Frosch 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时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它将产业作为典型的人工生态,产业生态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基本因子是人才、资金、土地和技术,市场用物质、能量和信息流自由配置要素资源形成产业集群。重点研究产业形成繁衍、空间分布、发展模式、竞争和合作等重要问题,探寻产业系统的产业链、价值链、资源流动和动态平衡等规律。产业生态学,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厨师,维系生态圈平衡靠上下游产业的生态链“供需关系”,遵循的“成本最优,效率最高”法则。

产业族群理论:生物学中的簇群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集聚,产业族群一群互相独立但又彼此紧密关联的不同企业和机构在行业内和空间上的聚集。有国内研究者按照生态学原理把区域产业归纳为三个不同形式:生产独立产品的企业(细胞)、产业族群(组织)、产业生态(各组织相互依存的有机生命体)。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管理理论学家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认为:企业发展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要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并能不断促其发展延续的特定组织结构形式,使得企业可以从内部管理方面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县域产业有机更新的路径探讨

县域产业的有机更新主要是按照生态学的理论,通过对县域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规律的梳理和研究,对各有机单元进行补充和改善,从而让县域经济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生命体,实现县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包含:产业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政策环境、要素供给、原有产业基础、政府的体制和机制等。

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主要包含:技术、管理、市场、人才、效率、成本等。

二、县域产业有机更新的实现路径

1、做好产业基础条件的识别。

在充分调查和梳理区域自然、人文、交通、人口、产业、政策等要素的前提下,方面的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深挖潜力,找准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品质发展。把生态资源、农林资源、湿地资源、旅游资源、矿业资源、岸线资源、风电资源、人力资源等围绕一个战略方向,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路径,打造产业高地。

2、制定首位产业规划和投资机会规划

在梳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基于产业链的分析判断,找准适合区域的产业定位,并以此为基点设计县域的产业发展规划,使定位的产业与自然和人文禀赋协调发展,共生共融。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投资机会的研究,策划和设计在区域现有发展优势的投资机会,增强招商引资的效能。

县域产业有机更新的路径探讨

3、做好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制定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按照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按照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各子环节的特征,在县城可以布局教育、会展、金融、文化、体育等产业;产业园以制造业为主;乡镇发挥自身特点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产业配套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山区重点旅游和依据其自身禀赋衍生的特色产业。做到合理的布局,使之即独立,又相关依存和相互促进,构建全域、全要素的产业生态体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结合区域的产业发展定位,以特色的生产型服务业为突破口,重点在金融、咨询、物流、教育、电商等领域寻求重点突破,优化三产结构,让三产成为带动和引领一产和二产的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4、在产业培育上:按照细胞-组织-生命体的逻辑,一方面注重细胞的增长,细化产业颗粒度在产业链细分领域找准突破口。另一方面是组织的培育,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再者是注重产业生态的构建,构建适合特定产业发展的政策、人才、市场、物流、金融、环保、生活等生态系统,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

5、在招商引资上:基于企业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招商引资理论、方法论的创新,针对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的不同诉求和不同的痛点、难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招商手段,并站在企业的视角,把引导企业投资、帮助企业壮大、扶持企业发展作为招商引资的纲领。同时加大招商人员的培训,使招商人员成为真正懂管理、懂金融、懂资本运作、懂投资、懂建设、懂营销的行家里手。

6、在产业发展环境打造上:构建具有特色的政策、机制;改善和提升思想观观念和营商环境;

7、注重产业新动能的培育

技术创新(孵化器、研究院、技术中心)、商业模式创新(政策的先试先行,要素的匹配、)、管理创新(人才、论坛、交流学习)

8、做好困难企业的转型升级

运用政府的政策和金融、平台公司等手段和载体,帮助困难企业减负、合并、重组,为困难企业增添新的动能,使之换发新的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