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肛肠科大尺度图片秘密流出(胆小者慎入)

 卧虎藏龙2019 2021-02-20

有许多网友向小郎中诉苦

在肛肠科走一遭

人生就再也没有尊严二字了

江湖中人,听到“肛肠科”

无不闻风丧胆

其实没有那么夸张

咱们肛肠科医生都是很温柔的

而且见多识广

日常看十几个“屁股”

做十几次“指检”

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不要抗拒

小郎中今天带大家走近(进)肛肠科

肛肠科都有哪些刺激项目?

肛门虽小

但责任重大

作为医院“刺激”科室的扛把子

肛肠科医生总是能让患者

有不一样的感觉

肛肠科

肛肠科主要是研究便秘

肛裂、痔疮等等为主的科室

研究范围主要是消化末端器官

所产生的疾病

菊花口至直肠8-12cm之间

视诊

视诊就是看

从外观上看有没有长东西

菊花有没有变色

一般外痔、肛裂等疾病都可以

通过视诊初步判断

当你面红耳赤地向淡定的医生

疯狂诉说着自己菊花之痛时

肛肠科的医生也会认真聆听

并给你进行检查

不过检查的姿势就很特殊了

比如说↓

再比如↓

然后拨开你的臀部

观察你的菊花

指检

顾名思义

就是用手指进行菊花处检查

医生会伸出带着手套的手指

对肛门进行一波

痛觉、触觉、温度的测试

更可以了解直肠腔中

有没有什么问题

指检可以检查肛门、直肠

前列腺等疾病

国内80%的直肠癌是在指检时发现的

肛门镜

虽然指检的作用已经很大

但是,看不见

所有东西都是靠医生的

触觉想象力

所以还有一个工具

肛门镜

操作十分简便

大概1分钟搞定

通过肛门镜

就可以开始观察

是否有出血、糜烂

肛肠科里面的“奇怪”发现

如果说牙科医生负责的是

人体“进口”项目

那我们肛肠科医生负责的就是

人体“出口”项目了

一个合格的肛肠科医生

一定是见多识广的

因为他们隔一段时间就会见到这样

这样

这样的情景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我们肛肠科医生看不到的

画面看着刺激

但是那个疼痛以及对身体的伤害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

···

(温馨提示:可以提肛缓解紧张

所以大家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菊花

莫要为了一时好奇

把自己的身体健康当儿戏

如何防患于未然

看完上面的介绍

大家有没有菊花一紧

不自觉的做起了「提肛」运动?

肛门承担着每日废气

废物的排出及门控作用

在人体健康的维持上可谓是功不可没

冬季是肛门直肠疾病的高发季节

对于每个人来说

做好肛肠病的预防都十分重要

毕竟你也不想···

预防疾病小贴士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周清洁。坚持每晚用温水清洗肛门,勤换内裤。

2,注意饮食习惯及卫生,爱护肠胃健康。保证每日进餐规律,不可过饥、过饱、进食过快,食物要干净卫生,尽量少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补充含纤维食物,多给机体补充水分,这是预防肛肠疾病的有效措施。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腹泻与便秘发生。最好在每天早晨起床后立即排便,一旦有便意要及时如厕。如厕的安全时间是3分钟。如厕超过3分钟就可能导致痔疮的形成,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大便干燥时,可在每日清晨饮一杯清淡盐水,必要时可以吃一些缓解便秘的药物。对于痔疮患者来说,比起蹲便,坐马桶更好。

4,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熬夜,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律;避免久坐久站、久行久蹲,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常做提肛运动。

5,关注人的情绪变化,保持心态平和最重要。因为情绪过激均可伤及五脏,从而间接引发肛肠疾病。

有痔医生趣味问答

本期专家

专访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肛肠科医生 于林冲

Q:每天做指检,内心会崩溃吗?

A:不崩溃,一天不指检,总觉得少点什么。

Q:做多了指检会不会影响食欲?

A:不会,只要不去闻做指检的食指就行了。

Q:肛肠科医生会去饭店吃饭,会不会吃肥肠?

A:会,同事之间偶尔还会互相帮带肥肠面。

Q:人有没有宿便这个东西?

A:没有,因为正常的大便都是要过了一两天才拉出来的。

Q:痔疮的高发人群是哪些?

A:久坐、蹲厕所玩手机看书、便秘、经常熬夜和经常吃火锅的人群。

Q:普通人如何呵护屁屁?

A:不要把烧烤和火锅当成家常便饭。不要把酒当水喝。

今日互动

这个“洞”是做什么的呢?

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

来源 |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