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始10000小时计划

 郭一炜 2021-02-20

这个计划是受上个月“改变自己”里彭萦的文章启发:《7 年前,我开始了一万小时倒计时...》。

1、“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没有读过相关的书,也没有真正思考过“10000小时”到底有多长。直到我看见彭萦的这篇文章:

《Outliers》(异类)这本书提到,一个人如果想要在一个领域成为最出色的人或者大师级的人物,必须至少投入 10000 个小时才行。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比尔盖茨;无论是小提琴家,还是运动员。

就是说,要达到这 10000 个小时,如果每天能为那一个目标花费 3 小时的话,必须坚持10年。

哦……每天花 3 个小时……需要坚持 10 年!

23岁时的彭萦问自己:这么多年来,有没有为任何一个目标那么执着那么专注过?

于是,26的我也问了自己同样的问题。

我对自己说:希望10年后的自己,能有更多更精彩的答案。

于是,我决定开始自己的10000小时计划,写下了3个目标:

1、写作/翻译/分享-2018.04.27

已完成时间:0小时

注:

1)未把“阅读”列入,是避免自己用“阅读”来占用写作时间。

2)这里包含写作、翻译、分享三项,也包含在其之外、相关活动的所有时间投入,比如学习怎样写作、怎样完成更高水平的翻译,以及怎样更好地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等等。

2、健身/跑步/锻炼-2018.04.27

已完成时间:0小时

注:

1)这是一件本身就应该坚持的事情,但纳入“10000小时计划”,是将其正式算作一项长期事业,以进行统计。

2)这是一切其他理想的基础。

3、阅读学习-2018.04.27

已完成时间:0小时

注:

1)和上一项类似,这也是一件本身就应该坚持的事情。纳入“10000小时计划”,也是将其正式算作一项长期事业,以进行统计。

2)这一项不仅限于“读书”,也包括各类网上课程学习,包括碎片时间学习。但是,必须为“专注”的学习,而不能是空闲时间“随便看看”来获取“信息”的时间。

以上只是我暂时想到的3个最重要目标。几乎可以肯定,以后还会增加。

“10000小时定律”到底有多准确?其实这本身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想找到自己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然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践行下去。

2、约束原则

在开始一项长期计划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给自己定好必要的约束原则。

原则1:这个计划的最小计量单位是0.25小时,也就是15分钟。

原则2:所有未进行精确计算的时间,都遵循“计少不计多”原则——比如“大约40分钟”,那就按半个小时来算。

约束原则后续可以继续补充。

3、有趣的发现

开始10000小时计划后,我发现自己对每天时间掌控有了更多清晰感,而且变得更有动力了。

这是因为,你发现随时可以抽出时间来做一件事情,而这就是向自己长期目标迈进了一小步。

你不会觉得,“半个小时有啥用呢?”你会感到很多小块时间都被纳入了自己的一项“伟大计划”中,所以这些小块时间突然都变得更有意义了。

这种感觉又好像,你在“定投”一只自己知道以后绝对会增值的“股票”,所以你愿意把自己零零碎碎的钱都投入进去。

话说回来,又有哪一只股票,能比投资自己带来更大的回报呢?

4、为什么要给自己定目标?

制定长期目标会带来方向感,而制定短期小目标又会让我们更容易坚持下去。

就像彭萦在文章里说的:

我看过长跑运动员的访谈,他们是如何忍受那么漫长的跑程的呢?

那些出色的长跑运动员无一例外的都会会把一次艰巨的长跑行程划为很多个小行程,第一个小目标是先跑到那一颗树,先跑到那,不想后面的,等到了那里的时候再告诉自己,下一个小目标是那个建筑物。以及再下一个是那个石头...这样就轻松多了。

但我知道有人会问:这些我都知道,但我想问的是——根本上,我们为什么非得给自己设一些目标呢?我们为什么不能“顺其自然”?

我给自己的回答,是Steve Pavlina在《辛苦工作》里的一段话:

如果你觉得自己存在于此是要顺应生活之流,而不是驾驭它,那你就必须接受这条河流带你前往的方向,并学会喜欢最后的结果。

而且,反正这些时间都要过去,不是吗?

5、分享

这是上个月彭萦在“改变自己”里写的三篇文章:

这三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震撼,所以我想把它们分享出来。

我总是会公开分享一些自己认为很棒公众号,也一直乐意为小伙伴们宣传他们的公众号。大家可能会发现,我的文章里也经常会链接到其他公众号的文章。

直到现在,每次我这么做的时候,脑子里还是会出现一种声音:为什么你要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分享别人的公众号?你不担心大家都去读别人的文章了吗?

你看,有时候我们就是会把自己的思维限制得比较狭隘。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有人在知乎问题下给我的留言:“搞了半天是去干来钱更快的写公众号了呀,难怪。”

我回答说:

写公众号可不一定都是为了“赚钱”……写作本身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又能结交到一个又一个的好朋友。我不知道这些该怎么用“钱”来“标价”。

我为什么要坚持写作和分享?

因为,如果没有“改变自己”里彭萦的分享,我就不会想到开始自己的10000小时计划;如果没有“晓飞翻译”的分享,我就不会知道Steve Pavlina;如果没有“辉哥奇谭”的分享,我就不会有今天很多的思考……

因为分享会带来更多的分享,连接会带来更多的连接,感动会带来更多的感动。

-------

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意义非凡,让你甚至愿意用10年去坚持?

如果有,不妨自己写下来。或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在留言区分享出来。

10年后,这篇文章也许还在。那这就是一份见证。

10年后,我们会对自己充满感激。


上一篇:该不该结束一段感情关系?

相关文章:我们是自律的人,我们才是最放纵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