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随笔]黎化​丨黎化片言之943

 金秋文学 2021-02-21

[名家随笔]黎化片言之943

作者:黎化

昨上午,老战友的女儿来电话,称其父亲已到弥留之际。下午,匆匆赶去庆丰乡间,见上最后一面。

当年帅气、幽默的部队专职理发员,如今瘦骨嶙峋地躺在床上,只大口喘息,浑浊的眼睛一派茫然,既无生气,也无哀伤。

这个世界,似乎和他已没了关系。他只站在由生入死的路口等待死神的驾临,亲人、战友,已不再与他同在。

我的心里忍不住一阵哀痛,但很快克制住了感情。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或迟或早也就并不那么重要了。

几个同年入伍的战友闻讯赶来见面,都已垂垂老矣,不胜唏嘘!他们也都知道几十年来我对老战友的帮助和照顾。

医生都已放弃了治疗,我能做的,也就是递上一叠钞票,宽慰他的家人,也宽慰自己。

**

回程路上,陷入沉思。

——谁都难免一死,我们当珍爱生命,珍惜时光,活出应有的价值。
——谁都难免一死,我们当参破名利,享受人生,活出足够的滋味。
两种说法我都认同。但,理性让我更倾向于前一说。读多了哲学家们有关生死的思考,面对将来的死亡,我已有了足够的坦然,能够登高俯视,不再怀有什么恐惧。

五年前独自一人闯荡非洲,亲友们都为我的生命安危担忧。而我的内心想法却是:若是因为怕死放弃行程计划,这一把年纪真是白活了!

要想活得坦坦荡荡,必须对寰寰红尘持一种超脱,对生老病死抱一种豁达。

**

若问我是不是真的不在乎生死,我不想回答,也无法回答。

好像是三十年前,参加全国海洋文学笔会,几个很有名望的老作家众口一词:写渔民,就必须写出他们不畏生死的性格特征!那会儿的我年轻气盛,忍不住反驳:这只是表象!我不认为“不怕死”是渔民的特征,他们大碗喝酒、大把花钱,正是出于一种对生命无从把握的恐惧!

一番争论,不了了之。

现在回想,我依然认为我是对的。真正的不怕死,当立足于对生死的彻悟上。试想,要是没有死亡,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人生还有什么乐趣、什么价值,还值得珍视吗?

时光匆匆,人生易老,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我认同这样的理念:好好地活在今天,把握当下,自觉承担起应担的责任;一旦死亡来临,也就少了几分遗憾。

2019.10.20

文/黎化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黎化,江苏南通人,一级作家,专业编剧。出版有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哲学随笔等著述十余部,和100多部舞台剧目,计1000多万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