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手机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手机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文/虹野

手机很容易实现学生个人时间管理、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实施一些学习策略。从认知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手机的便携性和智能化有助于学生应用元认知知识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并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

在知识大膨胀的年代,统一时间、地点来进行知识学习的速度跟不上知识产生的速度,以记忆知识为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局限性。更何况,不同学生的理解、记忆、掌握知识的速度差异性也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为了应对知识爆炸的影响,以21世纪关键能力为代表的终身学习的教育观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被禁锢于教室这个时空的以传授有限的知识为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首当其冲受到挑战。代表传统课堂教学水平的高考成绩首先受到质疑,大家从怀疑高分低能,到对山寨横行创新乏力的痛恨,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同一个教室内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学习策略也几乎都是一样的,每个学生的时间管理除了放学几乎也都是一样的。尽管我们知道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传统课堂教学很少考虑关于学习策略之类的元认知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假定学生只需要按照既有的课堂教学进度努力记忆和训练所学知识就足够了。所以老师们往往只给学生们提供关于记忆测量的元认知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在所传授的情境中使用知识的情况,对于陌生情境中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则很少关注。如果在学习或者考试中出现了学生没有见过的题目,往往会以“超纲”论处,甚至会认定出题老师出现了“教学事故”给予惩处。

在以高考成绩为升学唯一标准的背景下,封闭、静止的传统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手段,甚至把升学率作为教学水平演绎到了极端,极端到高考不考的可以不学。这种极端狭隘的知识观在知识爆炸背景下显得尤其偏执和可悲。每天知识都以指数级别的速度增长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还在为从90分提高到99分,把几十、几百年前的知识翻来覆去的背诵和记忆。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网络上的知识是非常庞大而齐全的,有效的利用网络则是人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手机以及其他便携式网络终端,几乎相当于人脑记忆的外挂移动硬盘,在未来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在评价方式和高考录取方式没有改变的时候,传统课堂教学不需要考试之外的知识,同样也会拒绝以手机为代表的任何的互联网终端。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