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电视问政,压力能否变成“能力”?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电视问政,压力能否变成“能力”?

文/虹野

4月8日晚,西安市教育局来到《问政时刻》现场,接受市民问询。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本人还是觉得西安市教育局还是很有勇气的,至于最后现场市民满意度分数为21.89%,应该算是预料中的事情,其他地区教育局如果让家长打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家长们对教育中存在的“择校”、“学业负担重”、“教育开支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就近入学”等等教育问题意见颇大,可以说家长就是教育局不当管理的“受害者”,很难理性评分,也就是说这个21.89%的满意度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的体现。这种情绪化的评价并无助于教育问题的改进,顶多给教育主管部门一些压力,至于这些压力能否变成教育主管部门的“能力”,还很难说。

从评估学的角度来看,电视问政算是一种“总结性评估”,但是从效果上看,由于参与者大都是普通市民很难理性的“评价”,顶多是一种公开的“满意度”的调查,也算是公众对长期的不良的教育政策的“不满情绪”的发泄。

电视问政结束之后,教育主管部门能否变“压力”为“能力”,科学、有序的解决长期遗留下来的教育问题吗?显然很难。

比如“不上奥数就上不了名校”的问题,西安教育主管部门采用的方式是在一个月之内关闭了所有的培训班。问政现场家长们似乎解气了,认为之所以管不了“补课”问题是过去教育局不作为,却忽视了即便关闭了所有的培训班,孩子该上不了名校依然上不了名校。

可见电视问政很难把“问政压力”变成专业的、科学的“政策和制度”解决真正的问题。如果从教育评估的角度来看,关闭培训班的措施根本就没有理清利益相关者“家长”的需求,因为当前家长是最痛恨“培训”又是“培训”的最大需求方。也就是说当前的政策没有找到家长痛恨“培训班”和学生负担重的真正原因。这需要专业的教育评估分析出相关因素,从中找到因果关系之后,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后再对执行环节是否落实到位进行评估,最后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

在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公共管理的水平也需要提高,我们需要专业的、外部的“教育评估”介入对教育政策提供帮助和监控。只有如此才会真正改进教育,而不是成为一场运动,运动过后什么都没有改变。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