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最令人激动的一批出土玉器(高清大图)

 RK588 2021-02-22

  

扳指

玉带钩1

玉带钩2

“金缕”玉璜1

“金缕”玉璜2

龙纹玉璜1

龙纹玉璜2

龙纹玉璜3

龙纹玉璜4

双龙玉佩

素面玉璧

素面玉璜

玉佩1

玉佩2

云纹玉壁1

云纹玉壁2

云纹玉壁3

云纹玉璜1

云纹玉璜2

云纹玉璜3

云纹玉璜4

曾侯乙墓为中国战国初期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出土玉器数量多达300余件。这批玉料制作精美、器类丰富,是战国早期玉器的重要代表。在这些精美的玉器中,有一套16件连环玉佩,亦为中国出土古代玉器绝无仅有之奇宝。

全器长48厘米,宽8.3厘米,厚0.5厘米,由5块玉料分雕成16节,再以3个椭圆形活环及一根玉销钉连接。每节均透雕成龙、凤形或璧、环形,且两面阴刻龙、凤的细部和璧、环上的谷纹、云纹、斜线纹等。全器采用透雕、浮雕、阴刻等技法雕成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该器出土时位于墓主头部,可能为冠上的玉缨(帽带)。

此佩纹饰均用隐起阴线琢法,起伏自然顺理,琢工精巧妩媚,是迄今发现的多节活动链状玉佩中最长、最精美的一件,堪称战国玉雕中的瑰宝。

第二节玉璧上的云纹,是采用压地手法,璧的四周攀附四龙,这种形制是到战国晚期才广为采用;第十一节雕成三条蟠龙相连的玉佩状,龙身为“S”形,是春秋后期在中原开始流行的玉佩造型;十六节玉饰却巧妙地把它们用在一条大龙身上;第十二及十三节的玉饰,分别由双首相向和双首相背的蟠龙构成,每条龙身上各刻有一条龙;第十五节玉饰的两端,分别刻有立凤和凤鸟衔蛇图案,这种图案是南方楚艺术品中常见的题材,在漆器等绘画品中屡有发现。

还有一条由一块玉料分雕成四节,再以活动铜环连接的玉饰。据推测,这条玉带可以和十六节连环玉佩组合起来佩戴。

除此珍品外,曾侯乙墓还出土了更多精品白玉。其琢型和雕工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境界。和阿幺一起来看一看这些令人惊艳的高古之玉吧~

玉 瑗——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玉璧

玉瑗是一种地位高者召见地位低者的信物,古时凡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卿大夫的时候,都会命人拿着玉瑗,以为凭证。被召见者见到使者带来的玉瑗,便要立刻赶到召见者身旁听命。

玉 玦——有缺口的玉环

玉璧、玉瑗、玉环、玉玦古时有严格的使用场合和用途,《荀子大略》中记载:“ 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玉环和玉玦的形制相仿,只是玉玦有一缺口,正是这一缺口之别,这两种圆玉便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信息,玉环表示修好,认可,玉玦表示绝交,反对。

玉 珩——弧形片状玉器(两端和中间具有孔)

玉珩是一种古老的佩饰品,它是组成佩饰中最重要的组件。起着平衡成套佩饰的作用。每个时代的玉珩,除了具有圆弧形的特征以外,形制、纹饰的变化都非常的大。

谷纹是从云谷相杂纹独立出来的纹饰题材,盛行于战国中晚期。

玉 璜

弧形片状玉器(两端有孔)玉璜属于礼器,商周后渐演化具有装饰功能。形制有人形璜、鸟形璜、鱼形璜、兽形璜等,战国时期出现镂空雕玉璜,且两端多为龙首。

玉 琮——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琮(Cóng)是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用于祭祀神祇。

这件玉琮呈扁矮方柱状、内圆外方,玉质温润、沁色明显;器表打磨光泽规整厚薄均匀,边角端正,轮廓分明;满密的阴线刻,精细的器表打磨,独特的纹饰不仅给人神秘的美感,更能让人窥见千年前宗教形制的一角。

玉 带 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战国时期,器型多为琵琶形,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

龙 形 佩,龙首后最初无角,以卷云纹表现出耳部;其后发展为呈钝尖状的龙角;战国中期开始,改以饰有弦纹的凸脊表现龙角。

战国中后期盛行造型镂空,右图玉龙镂空的部位增多,龙角呈钝尖状,是典型的战国中期龙佩。

玉 琥,因其似虎形而得名,有孔可做佩戴使用,又可称之为虎形玉佩。

玉韘(shè)这个就是扳指的鼻祖,古时用来拉弦时保护手指的。

战国时期的玉器数量之多、造型之美、雕琢之精,可谓历代之冠,是古代玉器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由于玉料珍贵,出土玉器更多是为了礼天祭祀的祭器和上位者间的互通信物,其他玉饰也多为贵族把持,平民没有佩玉的资格,违者更会处以极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