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3-100(2)

 好吃的青苹果 2021-02-22
13.15【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悗,手足热而欲呕,此名疸疟,白虎加桂枝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释:这个方剂据说也是可以治疗疟疾的,完全没有杀疟原虫的常山、槟榔一类的药,应当是把人体大环境调到一个平和的状态以至于不适合疟原虫的繁殖生长。
所以抓主证就好,有发热大汗而渴、烦躁,用白虎加人参汤,有怕风,加桂枝,为本方。


13.16疟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作呕,此名温疟,宜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即前方去人参一味)
解释:这一条温虐,和上一条相比没有人参,以此推测津液缺少不是很严重,处于比较平稳的高热阶段。
这一条的特点是骨节烦疼,本方剂已经有点像桂枝芍药知母汤了,可以治疗热性的关节炎,有骨蒸的话加鳖甲。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13.17疟病,多寒,或但寒不热者,此名牡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姜汤亦主之。
蜀漆散方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右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和服半钱匙。
柴胡桂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括萎根四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再服,汗出便愈。
解释:蜀漆散有蜀漆杀疟原虫,可以推测治疗的是真疟疾。
云母可以让湿痰比较容易离开,也就是燥湿除痰。
龙骨能够镇住人的元气。两者加在一起可以顾护人真正的“水精之气”,能让蜀漆把痰饮吐掉之后把真正的水留下而不伤。
本方剂治疗发冷的感觉多过发热的牡疟。
蜀漆散需要用酸浆水来服用,现在可以用酸菜汁或者水果醋来代替,每次吃一克,如果病情严重可以加倍,需要在发冷之前吃。

为什么在发冷之前吃?
因为疟疾发了三五次,周期整齐了之后说明疟原虫繁殖有了规律。在发冷前的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是疟原虫孵化时间之前,打疟原虫最好时期。

用柴胡桂姜汤截疟,也是需要有它的主证,比如说胸胁满,心下硬,但头汗出之类的,服药后也不是吃一次就会好,刚开始吃的时候会微微有一点烦,再吃一次才会出汗而好。会有慢慢累积药性的感觉,而且有一个好处是它有栝楼根这种凉润的药,所以治寒虐也可以治温虐。

牡蛎汤
牡蛎1.2克(熬) 麻黄12克(去节) 甘草9克(炙) 蜀漆9克(若无,用常山代之)
上四味,切。以水先洗蜀漆三遍去腥,用水500毫升,煮蜀漆、麻黄(去沫),取400毫升,再入牡蛎、甘草二味,更煎取150毫升,去滓。温服75毫升。得吐后,勿更服。
加了一个附方牡蛎汤,牡蛎汤用牡蛎4两,可以拔掉少阳区块的痰。治疗夜间发病的疟疾比较好。
和蜀漆散的区别是,一个用龙骨,一个用牡蛎,龙骨是收摄水的元气,牡蛎调动实物的水。多了麻黄以后,会汗出,不仅是要收水的元气,实物的水也要收一收。另外,有龙骨的药,一般会有肚脐底下肉在跳动的感觉,如果是胸腹有跳动的感觉是牡蛎有效。


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
柴胡24克 人参 黄芩 甘草各9克 栝楼根12克 生姜6克 大枣12枚
上七味,切。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其实就是有口渴的症状,小柴胡汤去半夏加瓜蒌根。
这里主要是治劳疟,就是反复发作一直没有好,会有阴虚的症状,人会口干,用小柴胡汤轻轻地把人体状态调整回来。

总结:由此可见,治疗疟疾也是非常灵活的。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临床思维进步一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