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喻建十《山水画基础概论》——山石基本表现技法(十三)丨三品课堂

 三品美术馆v1 2021-02-22

每周三晚八点,三品课堂准时与您相见。上节课,喻建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山石表现基本对比关系中的繁简对比。本节课,老师将为我们讲解树木的表现技法。


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2003年底回国。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三品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喻建十。本节课将为大家讲解树木的表现技法。

在山水画领域,很多人会因追求整体上的气势而忽视了对于细节的表现和把握,但真正能使画面出彩的地方往往是细节,而不是整体的气势。所以想追求尽善尽美,就一定要在细节上加以把控,这样才能提升整体的画面质量。树木是山水画细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画树的方法,以便大家对树的表现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

首先介绍枝干和主干的表现。通常人们在画树的时候习惯一棵一棵地画,这样画虽然清晰,但容易显得单薄,表现中景和远景树的时候容易显得历历可数,而不是浑厚苍茫、浑然一体。因此,画中景和远景树时,为了达到以少胜多、枝繁叶茂的效果,我们可以先画树的中枝,在中枝的空隙里穿插着添画叶子和细枝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画树干。画时从中间部分开始,这里的“中”,既不深也不浅。从画的位置来讲,也是中间,即从中间往树顶和树根部画;从画的墨色上来讲,也是中间,即中间的墨色往两边或深或浅地变化。

喻建十课堂演示图

中景树是比较难把握的,它既要有姿态又不能太细致,如果画得太仔细,视觉上就会感觉物象往前走了,变成近景。如果没有姿态而画得太过概念化,画面则容易显得碎、紧、死板,所以中景树多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仔细刻画的。

中景树多是一组一组的,近景的树往往是一棵大树,或仅有一个大的枝干,而远景的树则是成片分布的。近景树的枝干比较复杂,有时也会是一群树或一组树,处理起来不如中景树的枝干简单,要求我们要“枝分四面”,也称“四面出枝”。“四面出枝”一般只出现在近景树的刻画中,中景树的枝干刻画基本是两面出枝,即左右出枝。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

我们练习的时候一般从中景开始画起,因为近景和远景所遇到的问题它都能遇到。中景既有近景的气势又有远景整体感觉的要求,枝干的穿插没有近景树那么复杂,但又不像远景树那么简练。画中景树时,要注意“结顶放梢”。“结顶”即把树顶的外轮廓画得充分、严谨一些;“放梢”即在严谨的团块之外,有一两个稍显俏皮的、显出姿态的小枝子,这样画出的树才能活,如果一味都是结顶就不好看了。

喻建十课堂演示图

远景树是成片表现的,不存在“结顶放梢”的问题。塑造远景树有两种方法:先叶后干和先干后叶

喻建十课堂演示图

“先叶后干”即按照“攒三聚五”的规则和干湿浓淡的不同,先点出叶子,而不要去考虑树干怎么长。画远景树不要像中景和近景那样一棵一棵地画,否则不管画多少棵,树都是单独的,而只有成片地画才能得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先干后叶”即先根据长短、疏密、聚散等因素排布树干,之后再加叶。这时就不去想哪些叶子是长在哪棵树上的,因为我们画的是一片,追求的是整体效果。

南宋 李唐《溪山独钓图》

中景树的树枝是向左右两侧延伸的,不涉及前后关系;远景树基本看不到树枝,所以也不涉及前后关系。但是当树木作为近景甚至作局部特写来表现的时候,如果枝干仅仅是从主干左右两侧伸展开来的样态,即便画得繁多,也依然会显得非常单薄,好像是一个展开的平面;而只有在左右前后都伸出枝干的情况下,树才会有立体的感觉,因此画近景树要讲求“四面出枝”。

本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下节课再见。

☞中景树枝干的画法

☞近景树枝干的画法

☞远景树枝干的画法

☞四面出枝

☞树干的肌理表现

☞树干的轮廓线

喻建十《山水画基础概论》

第十八讲:山石基本表现技法(八)

第十九讲:山石基本表现技法(九)

第二十讲:山石基本表现技法(十)

第二十一讲:山石基本表现技法(十一)

第二十二讲:山石基本表现技法(十二)

刘京闻《圣教序·百字解》

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

王学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字法详解

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简析

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

张继简析隶书摩崖经典《石门颂》

管峻:《褚遂良颜真卿字法解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