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扒GPS PPK测量技术,如何作业并解算?

 八连指导员 2021-02-23

PPK(postprocessed kinematic)测量技术是利用载波相位进行事后差分的GNSS定位技术,属于动态后处理测量技术,该技术采用动态初始化OTF(On The Flying)可快速解算整周模糊度,外业测量时观测10s至30s就可以解算出厘米级的空间三维坐标,与RTK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测量技术不同,PPK测量时在移动站和基准站之间不需要建立实时通讯链接,而是在外业观测结束以后,对移动站与基准站GNSS接收机所采集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事后处理,从而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

PPK测量技术与RTK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PPK系统也是由基准站和移动站组成,但测量主要由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组成。正常RTK测量时,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差分数据传输需要通过数据链来传输,数据链传输一般是通过电台和网络的方式。但是在一些山区或者网络网络信号不好的地方,就没有办法接收到差分信号,从而影响RTK作业效率。这个时候PPK测量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胜任,PPK测量不需要数据通讯,作业半径可以达到70-80公里以上。在RTK受到限制的区域也能利用GPS进行动态测量,是RTK测量的重要补充方式。

基准站也可以是CORS系统,移动站只要在CORS系统有效覆盖范围内即可进行PPK作业并解算。





01

架设基准站

把基站架设在控制点上,调成静态模式,接着整平对中,并且量取仪器高度。做好前面的工作后开始静态测量。

02

移动站操作

打开移动站接收机,进入工程之星软件主菜单,点击测量”——“PPK测量”。


输入点名/杆高/采集时间(建议最少30秒),打开记录原始数据,点击“开始”,采集30秒后点击“保存”,之后前往下一点测量.......


03

数据导出


1)拷贝基站和移动站静态数据。

2)在工程之星里导出移动站RTK文件,拷贝手簙SOUTHGNSS_EGSTAR-ProjectDate下对应的******.ppk和******.sys文件。


04

内业静态处理(SGO)


1)新建工程。

2)设置坐标参数。

3)导入基站和移动站主机静态数据,点击菜单栏测量——导入——导入观测值文件——选中基站和移动站静态数据——确定。

修改量取的天线高。

4)导入工程之星PPK/RTK/SYS文件,点击菜单栏测量——导入——导入south5.0手簙工程,然后依次导入PPK/RTK/SYS文件。

5)添加基站控制点坐标,点击常用操作——编辑控制点——添加——录入控制点坐标——确定。

6)处理动态线路,点击菜单栏测量——处理动态线路——处理——提示动态线路处理已完成后点击关闭。

7)数据处理完成,点击报告——动态线路报告——得到最终测量成果——导出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