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华热科技高级架构师刘紫健:没有大数据,智慧供热的目标就无法达成

 数据猿 2021-02-23

华热科技高级架构师  刘紫健

智慧供热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大数据和智慧供热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供热?供热和大数据有什么样的关系?智慧供热的市场有多大,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记者 | 郭敏

官网 | www.datayuan.cn

微信公众号ID | datayuancn

2008年, IBM在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之后,便开始不断推广其“智慧城市”项目,虽然该项目一直没有落地,但“智慧城市”的概念却被沿用了下来。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智慧供热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大数据和智慧供热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供热?供热和大数据有什么样的关系?智慧供热的市场有多大,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日前的永洪科技用户大会上采访了北京华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热科技)高级架构师刘紫健。

实现“智慧供热”需要大数据的支持

华热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依托于产业优势资源的整合,华热科技积极构建供热行业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以更智慧化的方式,实现供热行业能源互联与服务互联,为热力行业提供可持续的、高效的能源服务,智慧供热是华热科技关注的核心领域之一。

从供热发展的趋势上来看,城市级集中热网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城市级供热安全和实现热能资源的高效利用,可预见的是城市级热网的运行调控将会更加的智能,热源侧不再是单一热源供给,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和工业余热等多种热源汇入热网实现互联互通。与此同时,用户侧对按需供热、便捷采暖的期望和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多能互补与用户侧需求变化所带来的波动对热网运行调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热企业需要同时满足热网的安全、节能、绿色、高效运行的需求以及客户个性化的用热需求,仅靠经验调控和固定曲线调控是难以实现的,智慧供热顺势而出。

智慧供热系统是一种将传统热网物理系统和热网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的新型智能供热网,在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的共同支持下,系统能够快速感知和分析能源的生产、输配和消费数据,辅助决策热网最优调节策略,从而实现供热网络的自组织、自检查、自平衡、自优化,是实现安全运行、节能减排、清洁供热、用户满意度提升、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实现智慧供热需要获取包括用户端、二次网、换热站、一次网、热源的全系统和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信息,还包括获取外部对供热系统产生影响的各种信息,意味着系统基础数据、运行数据和用户数据需要更详尽、准确和实时。

目前,从国内城镇供热现状来看,仅仅依靠各个环节的设计参数进行单纯的机理建模是行不通的,还需要使用大量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数据建模。“由于热网在实际环境中受到热源变化、热网变化、设计施工质量和设备质量、管网外部环境变化和负荷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采集更多的数据、推动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才能不断提升模型的可靠性,最终实现智慧供热,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持,智慧供热的目标就无法达成。”刘紫健告诉数据猿。

在过去的两年里,华热科技在智慧供热领域做了诸多探索,并创新性地推出了城市供热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政府、热企、热用户和服务团队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热企在政府的监督下为热用户提供全过程可视的供热服务。

据刘紫健介绍,供热用户可以通过电话、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向客服发出诉求,该平台能将用户自动定位到供热用户所属的供热企业,并向此供热企业发出工单。供热企业服务完成之后将在平台反馈服务结果,之后还将有专业坐席及时对用户进行回访、获取反馈信息。

除此之外,该平台还具备舆情监测功能,针对热力企业的服务情况,系统每天都会生成供热服务分析与报告,为企业提升服务、政府评价热企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不仅如此,在去年的实践中,我们对整个采暖季的工单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是大部分的工作完全可以通过采用建立预测模型的方式提前处理,把原来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刘紫健说。“但现在我们还处于数据挖掘与应用的初级阶段,现在的任务就是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建立数据规范,充分利用数据,发掘数据价值。”

供热市场有多大智慧供热市场就有多大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明显加快,但必须清醒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仍旧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表示供热企业要加快发展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供热服务水平,同时也对供热企业提出了安全、绿色、节能高效供暖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而推动整个供热产业智能化升级,实现产业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一些新兴产业技术的运用,也为供热产业智慧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那么,智慧供热的市场有多大?刘紫健表示:“供热市场有多大智慧供热市场就有多大。现阶段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超过70亿平米,不仅仅是北方十五个省市有集中供热,很多南方城市也都提出了集中供热或者分布式供热的需求。城市级供热管网的能源互联与服务互联是大趋势,通过大数据展示供热企业对能源的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能力,接受政府和热用户的监督,提升供热服务水平,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文/郭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