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帝陵--泰陵

 木香草堂 2021-02-23
6大唐帝陵--泰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括:陵址的位置风水、陵墓与环境的关系、陵园的平面布局和各种附属建筑物及下宫神道,石像生的雕刻摆放以及装饰等等,无不出自当时的能工巨匠、大师等顶尖人物之手,无不达到当时最完美的境界,可以说都是当时代最伟大的作品。
    唐朝在历史上开建以山为陵的先河,建设规模宏大,而整个陵园建设又是仿照唐长安城规模建造,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帝陵都是一样的那?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所有地表建筑全部毁坏,极少数陵墙现在还有保存,能够保留到现在的石刻还不到一半,其中不乏精品之作,现在还有多少能够看见,今天我开始系统的对唐陵做以总结,本文所记载的情况基本都是我自己以眼睛看见为准,埋入地下的石刻不在记录之内,至于地下本分,我一个普通人也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只能等待考古部门发布。
       李隆基是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宝应元年农历四月五日(762年5月3日),太上皇玄宗驾崩,终年78岁。葬于唐泰陵。目前泰陵已经修改成了景区,可是不知道那个挨千刀的给设计的景区,直接修成了飞机场,又一座唐陵惨遭毒手。
    南门(朱雀)
    鹊台;双鹊平,泰陵双鹊就在铁路以北,早期什么情况不清楚,自从泰陵开始修建景区,双鹊遗址就被挖的不成样子,看情形是考古挖掘前两个鹊台就已经被平了。考古队的就只能挖取鹊台遗址下的夯土进行测量,但是挖掘以后并没有回填,就扔在了哪里在无人管理,好处是在遗址处留石记之,这一做法我感觉就是很好的,目前泰陵双鹊已经成为垃圾堆放地。
    乳台;泰陵双乳阙保存相对较好。东侧在地里,相对挖的严重一些,高在2米以上,西乳台比东侧好点,高在3米以上。
    神道及石刻;石刻大部分保存完好,泰陵是盛唐时期开始修建的,虽然经过安史之乱。但是雕刻整体还是意境不够,水平一般,加之后期保护不力,神道石刻多有破损。就陵墓整体水准来说;要是和前朝相比还是差了一些。和后朝比较,除了个头大外,其余都不能比。
    阙门;双阙保存完好,修建景区以后给围了起来,修成一环形通道。目前阙高4米许。
    番臣石刻;待考(听说泰陵文管所有几尊番臣像,均残)
    门狮;双狮存,保存基本完整。
    石碑;大宋新修唐玄宗皇帝庙铭一通,清毕沅碑一通,文保碑,界碑,界桩多方,遗址立石一快。
    下宫;下宫保存相当完整,地基清晰明了,早期下宫石构件多件埋于原地,宋朝立“大宋新修唐玄宗皇帝庙铭”一通立于下宫南侧原址。宋碑为赑屃座。
    玄宫;墓道口就在神道正面半山之上,多次被挖过,该墓据记载也是被多次盗过。目前墓道口已经回填,但是轮廓清晰可见。
    北门(玄武)泰陵神道翻过山就是北门,据神道中心线偏西。目前保存比较完整。
    阙台;东阙明显。高2米多,基地和农田混合在一起,西阙基本已经同耕地持平,但是从西向东看还是很明显的夯土层,废弃的砖瓦很多,遗址明显,目前阙高与地持平。
    仗马;目前仅剩仗马4匹。其中东3,均残。且有牵马石人三,均无头。西仗马1.残。在地里田埂边堆放有大量早期被砸石刻残骸。
    门狮;双狮存,均保存完好。
    西门(白虎)泰陵西门是整个泰陵破坏较严重的一个。
    阙门;双阙平
    门狮;北狮存。保存比较完整。
    东门(青龙)
    阙门;双阙存。因为风蚀已经高不过2米一下了。急需保护。
    门狮;双狮存,保存基本完整,
    角阙
    东南角阙,从村子直接上去就是,实际上上到东南角阙的道路就是原陵墙遗址,目前角阙存,但是因为耕地,不注意是很难发现的,角阙高在3米以上,并且宽大,角阙夯土中石灰颗粒明显,说明当时这里就是个应付差事的工程,搅拌并不均匀。
    西南角阙,保存完整,在山顶下方100不到的地方,在角阙南侧有一盗洞,深8米许,估计盗墓的把角阙当坟墓盗挖了。盗洞时间不会超过3年时间,
    东北角阙,保存完整,面积巨大,是目前泰陵中最大的一个阙台遗址,高在4米以上。
    西北角阙,不存,西北角阙当属早期水土流失所致,从水土流失的情况看,应该在几百年的光景了。听村民说,早期也有大量文物部门前来钻探,但是没有结果。
    陵墙;泰陵陵墙基本全部风化,目前也就东南角有不到200米的陵墙零星可见。
    其他;泰陵整体陵不算大,金粟山也不过两百米高,一般20分钟即可登顶,山体成独立环形山,坟墓在金粟山偏西方向。登顶就能四门尽收眼底。泰陵最值得一提的是下宫遗址台基保存完整,当时建筑材料多原地保存,宋碑也在原地保存,且石刻字迹清楚,书法刚劲有力,难得的精品之作。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6大唐帝陵--泰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