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天坛有缘偶遇雀鹰,引起的两点感悟

 大自然野趣 2021-02-23

2021牛年节后第一天,很多人上班了。作为退休人士,自然是考虑去哪儿放风。

北京天坛作为城市中的绿洲,冬季的鸟情不错,尤其是雀鹰来了许久了,还没见到呢。于是乘公交前往,进西门,北行至祈年殿西侧的古柏林一带,在公园长椅小憩,偶一回首,咦?柏树林地怎么有个树桩?具备存疑与探究意识是观鸟者之必备!我迅速端起双筒望远镜,呀!

我要获大奖了,林地的远方,竟然是一只猛禽,情不自禁脱口说出这话的同时,我赶快右移数步,在一个相对顺光的栏杆处,掏出随身携带的35倍变焦镜头的片机,拉近,拍摄!

拍了两张,赶紧换成视频模式,再拉近!把雀鹰稳稳套入镜头中,它也炫耀般地抓稳爪下猎物,以其带勾的尖利之喙,急促撕扯猎物的羽毛,白毛飘散,似乎是一只家鸽的。我拍完一段,拉回镜头,显现位置之远,也展现摄者面目,便告一段落。

刚要继续,不远处一个喂猫老娘们儿,拿个塑料袋呼呼啦啦作响,惊吓了雀鹰,这精灵抬起头,一纵身,飞了。

真是稍纵即逝啊,我再怎么寻找,也无从下手,找不到这只雀鹰的踪影了,得!志得意满啦!目标鸟种得到,见好就收吧!

回来路上把鼠啊猫啊有一搭无一搭地顺带着也拍了一通!

感触一:

其实,我曾驱车远赴密云北庄清水河,找鹮嘴鹬,未遇目标鸟种,幸好拍到长嘴剑鸻,也算安慰。特意去,远方,未必得,而近处的天坛,无意到,却有所收获,这就是观鸟,随机与运气同在,要经常保持可遇而不可求的心态。

感触二:

此行只带了一个备机,即35倍变焦的小片机,价值不及一般拍鸟大爷手中设备的十分之一,却也拿到“国二”保护级别的猛禽。看来,武器不能没有,但未必依赖“重器”也能解决战斗。进入拍鸟观鸟圈,不是靠钱堆起来的,而是心仪为先,心中有鸟,眼中便会有鸟,凭一个可手的设备,即能混迹江湖。

关于作者

北京麋鹿生态中心暨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协副主席。曾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出版著述20余部并多次获奖,被中国科普作协评为“有突出贡献科普作家”。

作者其他文章:

一路狂奔,从京北十三陵水库到京东通州,为了什么?

这只绿头鸭内脏被掏空,头部也没了,死状凄惨,谁是凶手?

北京亦庄通明湖湿地,再现白化小䴙䴘

百年猕猴桃,他乡几维果

难忘的新西兰之行,遭遇长有第三只眼的楔齿蜥

灰喜鹊哺育杜鹃雏鸟记

请给长耳鸮留住荒野,让它们静静

怀念万燕之城---墨江

那一年,我频频与噪鹃相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