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风俗“讨口彩”是怎么回事?

 中土闲鹤堂 2021-02-24

适逢除夕,许多人家的团圆饭都少不了鱼,图个“年年有余”。这种风俗,民间称之为“讨口彩”,寄托着民众一种良好的愿望,这种心态和习俗在传统年画里得到充分反映。

民间习俗常把鲤鱼视为“财神”。民间艺术家用象征手法描绘《年年有余》这样的年画,采用了“余”与“鱼”的谐音,从而在画面上绘出鲤鱼的形象,这种明朗、轻快、活泼的画面,传递出一种喜悦的气息,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年年有余

鲤鱼是常见的食用淡水鱼。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早在殷商末年已有池塘养鱼的说法,但系统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范蠡所写的一本《养鱼经》。

有关鲤鱼的习俗在华夏大地广为传播,在中国文化波及的地区和国家,也有养“锦鲤”的习俗,因为“锦鲤”有“近利”之意,并且寿命长,被视为“神鱼”,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金玉满堂

在民俗文化中,鲤鱼总是吉祥、勇敢、善良、忠贞的形象,几乎在所有的文艺形式中,都赋予鲤鱼以真善美的性格。

讨口彩,图吉利,祈愿万事顺遂如意,延续千百年的民间风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今,民间能工巧匠和工艺大师还在制作镌有“龙凤呈祥”、“花好月圆”、“福禄寿”之类图案是工艺品,也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寓。

锦鲤“近利”

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在年节佳日里,讨了口彩,图个吉利,可以使人们从心理上获得一种平衡,精神上获得某种慰藉和愉悦。

当然,在城乡民俗中,也有人钻心意民俗的空子,片面地利用“讨口彩”的风俗,加以无限扩张,把它变成胡乱猜想,不着边际的比附,以及莫名其妙的联想,这就是应该破除的陋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