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绍奇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397条)。 伤寒解后,当是指汗、下之后。热之所过,气阴必伤,故虚羸而少气;胃气伤故气逆欲吐,原文未言是否还有余热,以方测症,石膏用量与白虎汤同,则余热未尽之表现,如发热、烦渴乃意中事也。 剖析此方,实际上是白虎汤与麦门冬汤二方的合方。用白虎而易知母为竹叶,说明热势已减而麦门冬汤的人参、麦冬、炙甘草、粳米益气养阴、和胃安中,半夏降逆止呕。“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即是说白虎与麦门冬汤相合的效力。热病后期,此证颇为多见,用之亦屡有效应。 不过,以我粗浅的经验,此方也用于病邪不为汗衰,发热、汗出、面赤、气粗、烦渴、脉滑数促急之肺胃热盛而气阴两伤者,恐怕不是“余热未尽”、“炉烟已熄,灰中有火”所可解释的。 三十多年前,张某之女,3岁,患肺炎,在当地治疗一周,用过多种抗生素而热不退,乃来我工作的碧口电站医院就医。又数日,又轮番使用抗生素,热仍不退。张某己经绝望,含着泪要我用中药,说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我见患儿昏睡,发热汗出,喘息不已,烦躁口渴,面赤气粗,胸高痰喘,脉疾数一分钟160次,舌红而干。 明显是热炽阴伤,拟泻火养阴,用红人参3克、麦冬12克、法半夏6克、炙甘草3克、石膏30克、竹叶6克、粳米10克、桑白皮10克、全瓜蒌10克、黄芩6克、鱼腥草15克、鲜芦根30克。 一剂热退,三剂而诸恙俱平,乃高高兴兴返川。近年还有在安贞医院儿科会诊的朱姓小儿一案,与此案酷似,可见这一粗浅经验,尚经得起重复。 或问麻杏石甘汤为肺炎的有效方剂,为何舍而不用? 我认为在此之前,若用麻杏石甘汤或可有效,病至气阴两伤,脉来疾数,故麻黄不可用也。 或问红人参之用,是否太过?人参甘温,不怕“肺热还伤肺”乎?不知人参与大剂量麦冬、石膏相配,复阴最速,应无热燥之弊。 或问黄连、半夏、瓜蒌伍,即小陷胸汤,用于热痰固佳,何以改用黄芩?何不用小陷胸原方再加黄芩?盖因黄芩以清泻肺热见长,既然阴伤,苦寒当尽量少用或不用,所以只取黄芩一味,独清肺热也。 |
|
来自: 负鹏载舟 > 《支气管肺炎(风瘟 肺炎喘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