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长行、周予桐原创散文丨《路口》叫板记

 真言贞语 2021-02-25

《路口》叫板记

文/周长行、周予桐

编者按:作家周长行先生与读初中三年级的孙女周予桐因为一篇作文闹别扭斗气,其中原委挺有趣。周先生对“千人一面”的作文风气发表了看法,值得深思。于是,我们便以“自述”的方式,来还原这个所谓“叫板”的故事,期待关注,欢迎不同观点加入讨论。

孙女自述:

为了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在辞旧迎新之际写了一篇(题为《路口》)小文章。虽然有很多自己不满意的地方,爷爷看后却惊喜万分,直接搬上了公众号。

也就几天前的晚上吧,我看到了爷爷转来的链接,里面的内容却不大对劲。题目还是叫《路口》,作者的署名还是我,可是文章里多了几句我并不喜欢的文字。恰恰这都是爷爷补上去的。

比如第二段中,我“费尽心思”营造的氛围,被爷爷增加的一句解释说明给完全击破。虽然修改的几处都不明显,但是对于我这个原作者来说,的确不太好接受。当时愤愤不平,直接拨电话质问爷爷。其实我气的还真不是爷爷改我的文章署我的名。

从第一次拿起笔写作文开始,爷爷就鼓励我写自己的东西,写作文的过程中不要请他指点,修改的话也会征求我的意见。可偏偏这次,不光擅自“转载”,还擅自修改了我的文章。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就是爷爷倡导的“自己写,写自己的东西”吗?

我清楚地记得,四年级写参加山东省作文大赛那篇(三只水桶)文章的时候,爷爷打了五六个电话把我叫到工作室,就是为了和我商量结尾处是不是还能加一句话。一句话与五六个电话这件事会让我记一辈子。爷爷是多么在乎孙女的“自己写,写自己”啊!

其实也不能算是我生气,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惊讶。从前动一个字都要向我“报告”的爷爷,竟然如此擅作主张?据爷爷解释,这次未经允许的修改是因为公众号着急要文章,爷爷良好的“认错态度”和一如既往温和的声音,让我的所谓“生气”顿时消解了许多。

前天又谈起这事时,爷爷还说要写一篇文章,借机来说明他对中小学生要“写自己的东西”的理念。这让我郁闷的情绪中倒萌生出一丝好奇和猜想:爷爷会怎样说呢?

爷爷自述:

五六天前吧,桐桐的《路口》受到《真言贞语》公众号平台主编的赞赏,在随同我那篇《回味我家的春节》一文向全国各大网站推送时,编辑做了特别处理,从我文中抽出,作为“附文”让其闪亮登场。编辑还发短信索求桐桐的“简介”,被我以“她还是一个小孩子”为由婉言谢绝。但我确实是惊喜甚或暗喜过一阵子。

桐桐入学后但凡语文特别是作文方面的课外辅导基本上由我包揽,这恰恰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多年来,我耳闻目睹,感同身受,实在不敢苟同当下中小学生“套路化作文”的风气。我认为,无论多么好的所谓“套路”,都无法代替厚积薄发,自己动手。因此,我想在作文上陪着孙女长大,甩开“套路”及投机取巧的影响。鼓励她写自己的所见所想,奇思妙想,滴水穿石,坚持下去,即用她自己的语言,哪怕是很幼稚的语言,写出她自己想写的东西。挣脱出“套路”的束缚,经得起长期打磨,归纳起来,就是自己写,写自己,言之有物。一步步让她远离“千人一面”“胡编乱造”的坏风气。如果让我给作文定义,很简单,即:读别人的,写自己的,多读多写,仅此而已。真功夫离不开“笨法子”。

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并非易事,有好几年时间,我一给桐桐布置课外作文,她就喊头痛,以各种理由一推再推。她推,我就适当缓缓,绕个弯,她还是回来写了。只要写了,我就给予表扬。作文中有一点点她自己的东西,我就给予奖励。比如有好多次,就因为她写出了独创性的句子,我就不计较她的谋篇布局,不计较错别字,不计较所谓的完美……我只看重她在作文“人之初”阶段上的自己写、写自己,每次进步一点点,先把她引导到“自己”的路上,其他问题再一个一个地解决。

《路口》中的“就像迷路的人被指南针砸中脑门”那句话,我就非常喜欢,甚至是惊喜,因为这是她自己的语言,我读书不算少,还没见过这样的句子。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和“个性化”作文。《路口》能受到《真言贞语》编辑和广大读者的喜欢,也是因为它鲜活生动,是桐桐她自己想出来写出来的。允我坦言,千人一面的作文里难以出现这样的文字。

我为《路口》感到惊喜,还不是说它好到了让我惊喜的地步,桐桐还有亟待提高的很大空间和漫长的路要走。我惊喜的是破天荒第一次,孙女有感而发,主动提笔写作了。从催她写,到她自觉写;从一叫她写作文就喊头痛,到她乐哈哈地拿出了她自己的《路口》,足足经历了漫长的五六个春秋啊!这个细节让我看到了希望,也对继续坚持我的作文理念更有信心。

然而,又出幺蛾子了。我喜,桐桐又不喜了,非但不喜,而且还在微信上质问我,说什么要删帖!她的“自述”比她当时的微信冷静温和了许多,那时,我真有点架不住了,我怎么在孙女面前这么尴尬啊。

沉静下来细想,我还真犯了一个大忌,正像桐桐自述中说的,“自己写,写自己”的主张,被我这个倡导者给推翻了。桐桐终于忍不住了,她要捍卫自己写的东西,捍卫爷爷的主张。她分明不是反对别人改她的作文,尽管别人改,她不舒服。然而,她毕竟吐露了心声,只要和她商量,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改,如何改?要改也得是她自己改。不然,别人改了,发表了,与切实提高她自己的作文水平又有何关系,何作用?

这几日,我爷俩又“叫板”切磋多次,终于握手言欢,还商量了组合这篇文稿的方案,自说自话,有啥说啥,发表出去,抛砖引玉,让更多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包括尊敬的老师们都能理解我们的意思:孩子终有长大的时候,要放手让他们写自己的作文,自己最想写的作文,写真实,说心里话,设若真这样,“千人一面”的风气何愁不会改变?

当然,凭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改变当下风气的。我们只能尽力让自己的孩子少受一点坏影响,踏踏实实地学点写作的真本领,不能到大学毕业了,离开套路就不会写东西了。

(写于2021年2月25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1949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黄南村。1969年2月参军入伍。1990年9月转业回地方供职于济宁电视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诗人。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鲲鹏腾飞的地方》、长篇传记文学《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乔羽恋歌》《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等。曾主笔撰写中央电视台39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其由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京九解说词》已被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正式教材使用。退休后,致力于网络文学的写作,以其接地气、独立特行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读者好评如潮。“作品至上,读者至上,生活至上”的理念,正是他奋力笔耕下潜民间的动力和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