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内服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 的干燥头状花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浅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至棕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验方 1.治红眼病: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桔梗、牛蒡子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风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肿痛,可用野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密蒙花9克,夏枯草6克,煎汤内服或外用熏眼。 2.预防感冒、脑炎、百日咳:野菊花6克,用沸水浸泡20分钟,代茶饮。 3.治咽喉肿痛: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连翘10克,煎汤内服。 4.治湿疹、皮肤瘙痒:苦参、白鲜皮、野菊花各30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煎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至浸渍患处为度,每日1次,每次浸泡30分钟。 5.治痈疽疔肿、丹毒、毒蛇咬伤:野菊花30克,土茯苓、蒲公英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连用7~10日,并外用鲜野菊花叶捣烂敷患处;或将野菊花15克连茎捣烂,加入适量酒煎,趁热服下,将所剩药渣外敷患处;或将野菊花与苍耳草10克一同捣烂,加入酒一碗,绞汁服;或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5克,与金银花20克配伍煎汤内服;或用野菊花鲜草、鲜紫花地丁捣烂外敷,并取野菊花12克,水煎服。 6.治痔疮:金银花5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5克,紫背天葵子15克,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 7.治前列腺炎:以野菊花栓塞入直肠,每天2粒,两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3个疗程。 8.治宫颈炎:用温水冲洗阴道后,以野菊花粉适量涂敷于宫颈,每日1次,连用3~5天。 9.治慢性盆腔炎:每晚睡前半小时,将野菊花栓塞入肛门内约7~10厘米处,月经期间停用。 10.治外生殖器瘙痒:用苦参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野菊花各2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 ,每次30分钟。 文献摘录 1.《本草求真》 散火气消痈毒 野菊花(专入肺肝)。一名苦薏。为外科痈肿药也。其味辛而且苦。大能散火散气。故凡痈毒疔肿瘰 眼目热痛。妇人瘀血等症。无不得此则治。以辛能散气。苦能散火者是也。是以经验方治瘰 未破。用根煎酒热服。渣敷自消。孙氏治毒方用此。连根叶捣烂。煎酒热服取汗。以渣敷贴。或用苍耳同入。或作汤服。或为末酒调。自无不可。(卫生简易方)但胃气虚弱。切勿妄投。(震亨曰。野菊花服之大伤胃气。) 2.《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痈疽疗肿化脓病。 3.《苏州本产药材》:解毒疏风。治目疾眩晕。 4.《浙江中药手册》: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疗毒,天疱湿疮。 5.《江苏植药志》:治霍乱,腹痛。 6.《山西中药志》: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 7.《江西草药》:治白喉,口疮,小儿高热抽搐等症。 8.《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高血压。 摘录《中国药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