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码”不出来的群众工作能力
2021-02-26 | 阅:  转:  |  分享 
  


“码”不出来的群众工作能力

徐焘

群众工作能力是新时代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强化的七种能力之一。在党办工作的党员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做好群众工作,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是党办人肩负的重要责任,是全面提高“三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

群众工作做得少,结果就是群众的直观感受不够,带给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都很少,自身群众工作能力也没有在“搬砖码字”的实践中得到多少锻炼、积累,成就感偏低。好的是,与群众一起赶上了好时代,党和国家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对联系帮扶几户贫困户,摸排情况、谋划发展、解决问题、加强沟通,开展了一些服务群众的工作,但群众工作能力仍然是能力素质中最短的那块短板。

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就是要在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就是要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带领群众,就是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些是坐在电脑前挖耳挠腮、“搬砖码字”难以实现的,是简单几次进村入户难以做到的,“搬砖”的体力、“码字”的耐力无法直接转换成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在群众利益维护、困难问题解决、民生事业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具体事务中,走心走深走实,动脑动情动身,锻打锤炼、补钙强体、提高能力。

群众的困难在身边,不到群众中去搞不清。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贫困群众来说,这是日常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每天都在辛勤奔波、忙于生计。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水电路网样样通,农村生活大变样,喝水“望天”、打电话“朝天吼”这样的窘境不复存在了。群众有哪些困难,哪些是自己解决不了需要帮助支持的?只有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去,才能搞清楚情况,摸清楚底细,解决困难问题才有针对性。

群众的期盼在眼里,不到群众中去摸不透。除了困扰生产生活的困难问题,群众还有很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农村单身汉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干部帮扶几户贫困户,户户都有单身汉,他们普遍缺少感情生活,空虚寂寞冷,内心有需求但又羞于表达,不敢大声说“我想找个媳妇”。类似的“羞于表达”很多,不深入到群众中去,就很难摸清楚群众内心所盼。

群众的信任在脸上,不到群众中去看不见。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到群众家里去多了,陌生人变成了熟人,成了可以信赖的亲人。洞下槽村贫困群众龚老太太,89岁高龄,孤身一人,借住外侄儿家,受病痛影响腿脚不便需拐杖支撑。每次入户,龚老太太都要小心翼翼地从箱底把自己用铁锅炒的几两绿茶拿出来,以茶相待。每次离开的时候,不管多么炎热多么寒冷,都不顾疼痛,拄着拐杖小碎步挪到门口,嘴里说着慢走,眼睛看着离开。群众的信任就在这每一个细节里。

关于群众工作,说不完也做不完。“搬砖码字”码不出群众工作能力。只要深入基层,就能发现更多;只要走进群众,就能做得更多;只有做得更多,才能收获更多。

(作者单位:中共恩施自治州委办公室)

献花(0)
+1
(本文系蓝色的天空v...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