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学校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茗泉亭 2021-02-27
    说起乡村教育问题,批评有之,肯定有之,不一而足。有些对,有些不对。本人恰好身在基层,对于乡村教育有着更加直观的一些感受,看到网上有些人的一些观点,似是而非,不是过于乐观就是太过悲观,在不敢苟同之余忍不住想说句话。
     首先声明一点:第一,我说的不代表全部,只是个案;第二,我说的只是我个人的感性认识 ,经验之谈,不代表理性的批判。第三,撤点并校已经被叫停了。
    好了,我们正式开始。俗话说,“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又说“对症下药”,那么乡村学校的问题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乡村学校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生源流失和教师流失。以我有限的能力,我认为最大的问题也是这两个,最大的问题不是硬件和投入不行,在硬件上农村学校这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已经相当好了,甚至有的地方条件比城里还好,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亲眼所见的,哪怕是山沟里的教学点,都已经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更别说教室和宿舍的质量了。而且农村学校还有营养早餐,大点的地方有食堂。这可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吃上国家的营养餐,这一点让我对国家感动不已。再者,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好多关于乡村教师的政策,农村教师这几年在收入、职称、宿舍等方面的的确确得了实惠,这也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国家有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
    那么,为什么乡村学校的学生会流失,教师会流失呢?首先我们说说学生层面,学生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家长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适龄儿童减少,这是导致学生减少的重要原因。
    二、结婚年龄的推迟。现在结婚年龄普遍比以前推迟了许多,通过对周围人的观察我发现年轻人的结婚年龄大概平均为23岁,比以前长了好多。以前农村人大多数是先结婚后领证,甚至孩子好几个了才领证的也有。而现在这种情况基本已经消失。
    三、年轻人进城了,不管是通过上学,还是打工,年轻人都努力融入到城市的怀抱当中,对于祖辈的土地已经不再留恋,自然他们的下一代就留在了城里。
    四、现如今在农村,一个家庭通常家里有两到三个孩子,老大上了初中,就要到镇上去读书,不是住校就是在外面租房,但不管哪种形式家长都不放心,要陪读,可是这样的话剩下的几个孩子就没人管了,所以只能把他们都转到镇上,这样村小的学生就缓慢的下降了。
    五、大家经济条件好了,家长们如今眼光也开阔,比以前更加重视教育。很明显的就是我所在的地方,从2008年开始,陪读这种形式突然增长,在以前不管孩子上初中还是高中,家长很少有陪读的,可是零八年以后,不陪读反而变成了稀缺。也是从这一年起,乡村学校学生的流失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加快,到了12年很多村小人数已经到了60人以下,条件好的进城,差一些的转到镇上。
    六、不仅如此,与乡村比起来,城里不但有好的教育资源,也有更多的挣钱的机会,家长把孩子送进城,可以一边打工一边陪读,一举两得。这造成了三个要命的问题即:
    首先,学生流失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因为条件好的家庭一般孩子学习也比较好,好的转走了,留下的自然就是差一些。生源质量下降导致教师丧失教学动力,因为成绩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没有成绩,年底要扣绩效工资不说,评优选先也与自己无缘了。教师一但失去信心,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再者,人数下降本身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一种打击。
    其次、教学质量不行就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学生成绩下降家长自然就要带孩子往更好的地方走,谁都耽误不起。就这样,恶性循环。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还有更加复杂的因素在里面。城镇的发展需要大量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于是,城镇就每年以考试的形式吸引大批乡村教师进城,这加剧了乡村优秀教师的流失。本来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比起来师资力量就相差悬殊。按照以往的师生比,其实乡村小学早已超编,可是按班师比,村小是严重缺编的,一般情况,村小教师不超过十个,但教学年级却从一到六年级都有,甚至还有学前班,这就造成一个老师必须同时兼好几门课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如此多的课程前,就显得力不从心,教学质量也可想而知。
那么,年轻的、优秀的教师为什么要离开乡村?我们直接禁止他们流动可以吗?显然,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人道。相对来说,一个年轻教师如果一开始就在乡村的话,这对他的职业发展是不利的,乡村学校人少,各种教学活动很难组织,这导致教师的教学技能很少切磋,互相学习的机会减少,加上离中心学校又远,交通不便,时间一长容易使人安于现状,最后变得得过且过。再加上农村人大都外出,平时也接触不到几个人,大家又住得比较分散,娱乐活动单一,甚至没有,这对年轻教师的性格、心理无疑是一种摧残。再加上乡村老师大多来自外地,大家都要成家立业,都要教育自己的子女,种种不便,只有身处其中的人自己知道。
     然而,学生和家长进城也是有危险的。第一个面临的就是种种诱惑。对于学生来说,进城后学坏的例子非常多,最后不但书没读好,而且成了混混。
第二个,从家长方面来看,进城后离婚,离异造成单亲家庭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今信息时代,社交软件为一些进城的父母提供了打发时间的工具之外,也引诱他们走出家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本来这样的悲剧不应该发生的。
第三个,这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对于无能力进城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幸。虽然,城里有寄宿生补助,对精准扶贫户的资助,还有助学组织的帮扶,但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加剧,给乡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管是孩子、家长还是乡村教师,大家都被迫做出回应,做出选择。这一系列问题,我想随着国家农村战略布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会有一个大的改变,合理布局的农村学校最终能留下来一批,乡村会留下“小而精,小而美”的学校,也会留下正真安心从教的优秀教师,到时,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将是一种教学的优势,必将被利用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