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刘凤珍||我在乡下过春节(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02-28


我在乡下过春节



作者:刘凤珍
    主编:非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好吃好穿好用的东西随手就能买来,过上了应有尽有的好日子,天天赛如过大年。尤其是居住在城里的我,感觉过年和平常差不多。今年的春节,我是带孩子们在乡下来欢度的。乡下过春节确实乐趣多多,感受也颇多。

 

过年的风俗习惯依然浓厚。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乡下人家家户户要举行祭灶活动。这是由于居住在乡的老人,至今还居住在窑洞或平房内,冬天通过灶台土炉生火取暖。老人们为了祈愿炉灶一年火苗旺旺,不发生火灾和烟蒙事故,就祈求灶神爷来保祐。于是在小年这一天,我帮父亲把炉灰掏空,又帮父亲把土炉子用粘土补泥得结结实实。晚上,孩子们把旧灶神画扒下来烧入火炉内,再把新买的灶神画贴在原处。父亲趁机给孩子们津津乐道讲述有关灶神爷的民俗故事,孩子们在侧耳聆听这凝重的文化魅力极强的民俗文化话题之时,也丰富了充分想象的生活空间。到了晚上,在灶台上供奉麻糖、花馍,点上香,烧几条黄表,父亲让孩子们跟着朝着灶神画像叩头跪拜,目的是让晚辈以后别忘了小年祭灶神,以求灶神爷保祐全家人的居家兴旺。 

  

大年初一迎喜神。正月初一早晨,父亲在祭拜祖先和其他重要神祗之后,就要迎喜神。迎喜神是很有趣的一项年俗活动。父亲穿戴整齐,洗净双手,一手牵骡头,一手提着装有炮、香、黄表纸、花馍等祭祀应用之物的塑料袋子,骡背上还骑上小侄女。出了大门,走上一里路,寻找一快空地,按照事先已查过的历书上注明的这一年喜神降临的方向找块土台,摆放祭品,烧香火后,跪拜迎接喜神。这时侄女下来拉住骡头,父亲伸手躹躬把看不见的喜神请上骡背,炮声一响,朝自己的家门方向返回,沿途还得噼里啪啦地放鞭炮,这就是乡下迎喜神的仪式。迎喜神路上若遇到人或动物,都要点柱香、放鞭炮,还要祭拜一番,以求得喜神保祐全家人一年喜事连连。侄女把这一迎喜神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快手上,还引来讲多粉丝的点赞。

 

大年初二回娘家。在乡下,初二也是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院内红灯笼在高挂随风转动,流光溢彩。红红的对联喜气盈门。老人们早早起来,打开大门,准备喜迎女儿、女婿的到来。杨树上,喜鹊不停地叫喳喳在报喜。烟囱上,家家户户不停地冒着炊烟在做大餐,厨房内,切菜的当当声不断,盘盘菜肴在做成。

  

十点一过,就能听见汽车的鸣笛声不断。走出大门一看,家家户户的女子女婿外甥娃,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娘家拜年。中午一到,一桌酒席就热气腾腾开宴了,各种美味佳肴一摆一大桌子,觥筹交错之后,祝福的话一句句说出口:“身体健康,吃好喝好;牛年要用牛的精神来创业……"看到女儿女婿买来的穿的吃的用的,父亲笑逐颜开,从裤兜里掏岀几个大红包,递给外甥娃,拜年祝福声声声入耳,交汇成内心快乐的海洋。

 

茶余饭后,打开村里群,一个个回娘家的喜宴视频精彩入目,好像在赛谁家招待女儿女婿的厨艺最好,饭菜最丰盛;也好像在赛谁家女儿女婿最孝敬老人,买的年礼最丰厚;还好像在赛哪家老人给晚辈的红包最大。一个个视频里传递着春节的最欢乐最开心的场面。
在没有疫情的往年,初二下午,各家闰女女婿都要挨门挨户互相拜访祝福,互相叙说一年来难能相见的一次会面;互相叙说一年来在哪里工作哪里发展;互相叙说一年来孩子们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尽管长辈对一些晚辈外甥娃有“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但晚辈一声声甜甜的:“姥姥过年好!"长辈便乐哈哈地把冻海红、黄鸭梨、酒醉枣,热情地端上来,让外甥娃们凉甜凉甜吃个够。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村里的闰女们就用手机在视频里互相拜年,拉家常,儿时一起玩耍的场面如放电影一样一遍遍涌现脑海,姐妹情十足。  
下午,站在村口张望,一排排扶贫新房拔地而起,一堵堵围墙整齐地连着家家户户,一条条村村通公路干净宽阔地延向远方。一辆辆载着女儿女婿外甥娃的汽车就陆续返回了。人们远远使劲地伸手打招呼,深情地,依依不舍地在说告别,来年再相会。
在乡下过春节,就是快乐、开心。快乐在年俗年味浓浓,亲情、乡情味浓浓。开心在乡下已变得富裕,老人们已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刘凤珍:山西省河曲县黄河路小学美术教师,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抒写对生活的热爱情怀。曾在河曲视窗网、作家导刊、作家前线二刊、作家故事、作家驿站,文学顾事、望安山文学发表过多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