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第一大将粟裕,为何建国后官越做越小?陈赓一语道破原因

 巾帼何须让须眉 2021-02-28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粟裕将军是其中有名的常胜将军,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十大将之首。这样一位大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本来应该再有一番大成就,但是为何后来官职会越来越低呢?

粟裕,1907年8月出生于湖南会同。他的叔父创办了第八国民学校,1916年他入校读书,后又在会同县立小学、湖南省立第二师范附小、省立第二师范等学校读书,期间接触进步思想,1925年粟裕在内的进步学生被转移到武昌。

1926年粟裕入团,次年转入党。后来作为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到井冈山展开工作。此后他表现突出,接连升任,从营长升至红四军参谋长,率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进剿”,中央红军长征后,1934年11月起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等职,创建新的根据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屡立奇功,他参加许多著名战役,南坎战役、高邮战役、陇海线徐海段战役等等,战场上总是奋战前线、英勇杀敌,创造了七战七捷的成绩,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都非常出色。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将军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参谋长等职,但是后来他的官职已经变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负责院的常务工作,虽然粟裕将军毫不抱怨,始终兢兢业业,但是一些人还是议论纷纷。陈赓将军直接道破其中原因:“从古至今,只有两种人不受欢迎,一种是不迎合别人的,另一种是功劳非常大的,两种都占了自然不好过。”

的确,粟裕性格耿直,喜欢直截了当地处理问题,因此很多人对他有意见。而且他在革命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很多人难免会嫉妒他。

但是笔者认为还有一层原因,就是粟裕将军自己也不看重那些虚名。因为他曾经三次让帅。第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任命粟裕为苏皖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两次电请中央拒绝;第二次是淮海战役后拒绝代替陈毅将军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只代理华野党政军职务;第三次是伟人有意授予他元帅军衔,他依然拒绝了,他说大将已经是莫大荣誉,担不起元帅名衔。由此可见粟裕始终淡泊名利,不在意官职高低。

这样的内在性格加上外在环境,建国后粟裕将军的官职越来越低也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一个人的官职、头衔不是评判他功绩的唯一标准,他的功劳人民始终记得,这无关官职高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