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质课教案

 沐李 2021-02-28
展开余文(二)初读感悟,注意断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注意停顿。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学生读诗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齐读《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

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第三、四句诗。

(1)提问: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2)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第三、四句诗。

(3)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

课件出示:

项羽(前232—前202),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4)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

(5)指导朗读这两句诗:同学们,请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们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教师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课件出示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生齐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提问:“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人杰:人中豪杰;鬼雄:鬼魂中的英雄。

(3)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预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气概吧!

(4)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词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能不为之动容呢?我们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吧!(师生齐读)

(5)同学们,我们的女词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令人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感!

设计意图:

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情景,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魅力。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炽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总结:《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借历史典故来抒发感情。李清照用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

设计意图:

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出塞》一诗中,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想象边塞的情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一幅孤寂、萧瑟的画面。

二、采用读悟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我采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划出古诗朗读的节奏,同时,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时代相差较远的资料,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一,表现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况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似是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得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有,由于时间紧,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改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