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赋》 1症是标,因是本。 原文: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 2百病生于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四种原因是气、血、痰、食。气病总方四君子汤,血病总方四物汤,痰病总方二陈汤,食病总方平胃散。 原文:盖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 3湿热致病,十之八九。(朱丹溪言)脾胃病辨有余还是不足。有余用保和丸泄之,不足用参苓白术散补之。 内湿因过食生冷,外湿因居处卑下或冒雨涉水等。(巧记三仁汤:三人[杏仁、蔻仁、薏苡仁]爬竹[竹叶]竿,扑[厚朴]通[通草]滑[滑石]下[半夏]来。) 治湿论1,在皮肤,宜用解表之麻、桂、防己、苍术等; 治湿论2,水湿聚于肠胃,宜用攻下药如大黄、牵牛子、槟榔等; 治湿论3,寒湿在肌肤筋骨间,宜用温辛如干姜、附子、丁香、肉桂之类; 治湿论4,湿在脏腑肌肉之间,微而不甚,宜用健脾燥湿药如苍术、白术、厚朴、半夏、木香等; 治湿论5,湿在小腹膀胱间,宜用淡渗利湿法挖沟渠。如猪苓、泽泻、茯苓、滑石、茵陈、车前子等; 治湿论6,湿在皮肤,宜用渗湿之药防风、羌活、独活等。(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蒿本与防风。) 原文: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中暑有动静之异。受湿有内外之分。 4君火是心,肝肺脾肾都有相火。胆火、膀胱火。心火用莲心,肝火用丹栀逍遥散,脾火用泻黄散,肾火用知柏地黄丸,胆火用柴胆牡蛎汤,小便火即膀胱🔥用车前草加蜂蜜。 风、寒、暑、湿、燥、热、久积、食停、脾虚、肾虚为生痰十因。方用四君子汤化裁。健脾为主加祛痰为六君子汤。脾肾双虚用温阳六君子,即六君子汤加姜辛味。 喜怒忧思悲恐惊寒热是气之九论。 喜则气缓,故不喜则急; 怒则气上,上则泄之; 悲则气消,慈悲胜怒; 恐则气下:补中益气丸; 惊则气乱:半夏厚朴汤; 劳则气耗:归脾汤(劳心);补中益气(劳力); 寒则气收:温经汤,当归芍药散; 热则气泄:生脉饮; 思则气结:劳动忘忧转移注意力法。 气郁(香附、木香、槟榔)、湿郁(苍术、羌活、茯苓、薏仁等)、食郁(神曲、麦芽)、痰郁(半夏)、血郁(川芎、牛膝、桃仁、红花等)、火郁(栀子、连翘、黄芩等)为郁之六名。六郁汤或越鞠丸化裁。 原文:火有七说,痰有十因,气有九论,郁有六名。疟犯暑风,更兼痰食。痢因湿热,及受积停。 5 呕吐辨寒热之因。泄泻有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泄九法。一曰淡渗,二曰升提,三曰清凉,四曰疏利,五曰甘缓,六曰酸收,七曰燥脾,八曰温肾,九曰固摄。 原文: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霍乱,脾寒伤食所致。痞满,脾倦积湿而成。呃逆者,胃气之不顺。咳嗽者,肺气之不清。嗳气皆由于痰火。咽酸尽为乎食停。 6 臌胀分气臌、血臌、食臌、水臌。必须治脾。上焦宣,中焦宽,下焦利。管好嘴,要运动。压气饭后用半夏厚朴汤合逍遥散。虚喘小医方人参蛤蚧粉加上走动。气凝痰血小二四汤。积聚形成三大原因是寒、痰、瘀血,故治积大法是散寒、活血、把身体里的津液流通起来。代表方桂枝茯苓丸。配合晒太阳,运动,不吃生冷少荤多素。 原文: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喘急有虚有实。痉症有阴有阳。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五劳六极,皆是火烁乎天真。 7小剂量三七粉活血为补,三七酒能够活血化瘀,避免瘀血堵塞脏腑。云南白药粉比三七粉还要好。三七粉加青黛用于怒伤吐血。打架的吐血桃仁、红花加三七、再加四物汤白芨,藕汁。炒黑的大黄加童便能从膀胱排除瘀血。吐血过多应用独参汤固气。 衄血是指鼻子出血用白茅根、藕节、竹茹二三十克,加点盐降肾水。 痰涎血属于脾脏,归脾汤加白芍对于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非常有效。实证用犀角地黄汤。 暴躁病人治肝,恐惧胆小病人治肾。 牙出血退胃火。腌制的酸梅可以治牙齿出血。黄芩、连翘、栀子、薄荷、甘草各五克可以通调牙、鼻、胃出血。 舌出血用白芍甘草缓之,或冰片服之,或槐花粉服之搽抹。 原文:吐血出于胃腑。衄血本乎肺经。痰涎血,属于脾脏。咯唾血,属于肾经。牙宣者,阳明之热极。舌衄者,少阴之火生。 8 脾主大腹,腹中狭窄用苍术。有郁热加黄连。胸中实证烦热用栀子豉汤,虚热用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惊悸恐惧有痰用二陈汤加酸枣仁、柏子仁、人参、当归、远志、菖蒲,心慌虚证用天王补心丹或八物定丸。噩梦乱梦是因为体内有痰,用二陈汤加蝉蜕、钩藤、石菖蒲、丹参等。健忘忧郁用逍遥散加郁金木香。血少的健忘女以血为用归脾丸,男以气为用补中益气丸。 发癫因心热到极,故癫证用清心养神配化痰药。肝热到极发狂故狂证用清肝去风配合通腑的防风通圣散。 人尿的源头在心。小便赤要清心清血分热,小便白浊要清气分热。 自汗是因气虚,方用玉屏风散。 盗汗是阴虚,方用六味地黄丸。 原文:腹中窄狭,而痰火各别。胸中烦热,而虚实可分。惊悸,痰迷恐惧所致。健忘,血少忧郁而成。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痫症者,寻痰火之重轻。便浊有赤白之异。汗出有自盗之名。 9 虫痛:乌梅丸 脾痛:藿香正气,夏天吃姜,冬天吃萝卜。 悸痛:温胆汤合小陷胸汤 郁热痛:双花 寒痛:桂枝加人参汤 热痛、:夏枯草、桑叶、菊花 来去痛:小柴胡汤 饮痛:苓桂术甘汤 食物痛:大山楂丸 七般疝气:治男子睾丸痛用川楝子;治女子卵巢小腹痛用小茴香。成药有茴香橘核丸。针对足厥阴肝经堵塞。厥阴不治求之阳明。 寒疝,热疝,水疝,气疝,血疝。 胸胁痛是因肝经布胸胁,络阴器,上行癫顶。 头顶痛逍遥散加蒿本,川芎;胸胁痛加香附郁金;小腹痛加小茴香、橘核,因诸子皆降;气痛是臌胀的,加陈皮、枳壳、瓜蒌;血痛是刺痛,加桃仁、红花、蒲黄、五灵脂。 头风因虚而生,川芎茶调散。气虚时加人参黄芪,血虚时加熟地、当归。 腰痛一则肾虚,壮腰健肾丸盐水送服; 二拉伤,腰背委中求及行气药打粉行气醒脾,如肉桂、小茴香、木香、砂仁、川芎,刺络放血;三久坐劳损逢阴雨天加重的瘀血证用土鳖虫或三七粉服用;第四是阴冷处空调房寒湿腰痛,用肾着汤,加运动。 寒气腹痛用理中丸 食积腹痛用保和丸。 原文:九种心疼,痛在胃脘。七般疝气,病在厥阴。胁痛有两边之别。头风有左右之分。腰痛肾虚而或闪挫。腹痛寒气而或食停。 10痿是无力,独取阳明。湿热在下焦苍术20、黄柏8、薏苡仁50、川牛膝10。(丹参、川芎、泽兰)。 风寒湿杂合为痹,风气盛会游走叫风痹。开汗表解用小柴胡。加牛膝15、薏苡仁30、白芍20。同时艾叶煮水洗脚。 寒性重为痛痹,用桂枝汤加人参,晒太阳。 湿性偏重的浊,寒湿的浊痹用肾着汤加续断、杜仲、川芎、丹参;湿热重的用四妙散。 色欲太过,思虑太过,营养过剩,常熬夜玩手机耗精四种习惯不改,病难治。 治黄疸分寒湿(茵陈、白术、附子)和湿热(茵陈、栀子、大黄)。 眩晕者,风火痰虚。 风者:川芎茶调散 痰者:二陈汤加蔓荆子、川芎 火者:天麻钩藤饮 虚者:六味地黄丸 消渴者一分烦躁一分火。胃肠调理好,睡眠调理好。二陈汤加酸枣仁、远志、石菖蒲、茯神、合欢皮、首乌藤。静心可以养阴治火。 原文:痿症不足与湿热。痹症寒湿与风乘。四种遗精,心肾不能既济。五般黄疸,湿热熏蒸而成。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11睡不着觉三种常见原因,一为痰多,方用二陈汤加丹参、石菖蒲、酸枣仁、远志。加运动。二为火旺,方用导赤散加丹参、石菖蒲。三为血少失眠,方用归脾汤,五红汤,六君子汤加黄芪、酸枣仁。 多睡者脾虚,用补中益气丸加运动。 大便秘结四物汤加枸杞菊花,不要过度用眼。干燥时加杏仁麻仁。 习惯性便秘用荆芥防风宣通肺窍。 小便气滞闭用姜汤送补中益气汤。或皂角粉取嚏,或皂角蜜丸米汤送服。 痔疮要少吃辛辣,不要久坐,不要熬夜。方用乙字汤,大黄、黄芩、当归、甘草、升麻、柴胡,出血加槐花、地榆。 发斑疹又便秘用防风通圣散,运动出汗。 发斑不便秘用犀角地黄汤。 寒邪所闭引起的用桂麻各半汤。 喝山泉水 工作环境很重要(譬如农药化肥店,油漆店、家具店、搞装修)容易便秘不容易好。要脱离此类环境。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药没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立时除。 原文: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大便秘乃血液燥结。小便闭乃气滞不行。痔疾、肠风湿热所致。发斑、瘾疹风热所成。 12聪明种在肝肾精足,耳聪目明。一生气将痰浊带上耳窍,用温胆汤加柴胡、香附、川芎。二感冒风寒导致耳聋耳闭的用九味羌活汤加石菖蒲。三劳累过度肾虚的用杞菊地黄丸。四劳虚耳聋用补中益气加生脉饮。 目疾外障疏风用荆芥防风,蔓荆子菊花,夏枯草,木贼,蝉蜕,薄荷,桑叶等,内障用四物汤加枸杞菊花补血疏肝。怒后眼睛发懵用丹栀逍遥散加菊花枸杞子公英。 齿疼泻火用清胃散,补虚用地黄丸。都加上白芷10,骨碎补20,地骨皮10。效果佳。大黄甘草薄荷藿香各5-10克治各种牙疼热臭。 喉痹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朱砂白矾粉治痰火,慢性咽炎玄麦甘桔汤。 鼻塞因肾虚,补中益气加苍耳子散。苍耳散中用薄荷,白芷辛夷四般施。小儿清涕长流用玉屏风散。 口疮多为脾火用泻黄散或石菖莲饮,慢性用补中益气或参苓白术散,喝粥油。肺热用泻白散,肾热用滋肾丸又名通关丸。 原文:耳聋者肾虚之故。目疾者肝火之因。齿疼乃胃热虫蛀、喉痹乃火动痰生。鼻塞者肺气之不利。口疮者脾火之游行。 13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气滞化火用丹栀逍遥散;气郁偏寒用温阳逍遥散。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先解郁再调经,骨蒸郁热用逍遥散加地骨皮;脏燥加浮小麦、大枣、甘草。 带下沙淋由于湿热。妇人带下黄是湿热,用四妙散或易黄散;白带是湿寒,用完带汤或理中汤。 崩漏下血为损任冲。初起实热用清解,丹栀逍遥散加地榆、苦酒;缠绵虚寒用归脾汤加地榆苦酒苦酒。 胎孕不安治有二理。母亲情绪不稳或暴饮暴食改恶习安母即可;胎气不安用保产无忧方养血安子。 产后发热原有七因。 一因失血过多用四物汤加柴胡、黄芩。 二因恶露不行用生化汤。 三因感冒风寒发热用桂枝汤合四物汤,加姜枣、荆芥、防风等。 四因饮食伤发热用保和丸。 五因蒸乳发热用通乳汤。 六因乳膨胀兼气郁用丹栀逍遥散。 七因产后劳伤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当归汤等。 原文: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带下沙淋由于湿热。崩漏下血为损任冲。胎孕不安治有二理。产后发热原有七因。 兹有七十四种之病,略举其概而赋云。欲知其备,后论详明。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附《药性赋》 寒 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于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热结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疼,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夏枯草疗痰火瘰疬,且能明目而抑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韦通淋于小肠。软紫草凉血且疗斑疹;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疼,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金铃子治疝肿而理气痛;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出崩漏之疾;益母草理血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旱莲草滋阴治白发,而治血有功。又况蔓荆子治风热头痛,疏风清头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 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热 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海狗肾)疗痨瘵,更壮元阳。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助阳而医白浊。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阳精之药。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葫芦巴治虚冷之疝气;大风子治疥癣而杀虫。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治风。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香佛手理气滞之脘痛。盖夫散肾冷、助脾胃,须荜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翻胃,壮元阳之力。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岂不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疼除。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血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疼;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羊藿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白花蛇治瘫痪,除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独活疗诸风,不论久新。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是则砒霜剧毒蚀疮之用;樟脑开窍除虫湿。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疼;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此六十种药性之热也。 温 性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风痰。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臌胀,下气制曲尤堪。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肾虚;明雄黄善解毒,又杀虫积。熟地而血虚能医;覆花而痰嗽皆止。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泻,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诚以紫菀治嗽;防风祛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羌活明目驱风,除筋挛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漏疮痈。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汤火金疮之苦。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则骨碎补。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玄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尝闻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伸筋草祛风湿活络;何首乌治疮疥之资。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南星主风痰,治风痫痰迷。藁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乃曰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冷之用。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白附子祛风痉,治面瘫偏头痛。摈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疼疝气之瘨。金樱子兮涩遗精;紫苏子兮下气涎。淡豆豉发伤寒之表,三七参除诸血之鲜。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青皮破气,除积滞又疏肝。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菟丝子补肾以明目;紫河车补虚而有益。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平 性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以硼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麻仁滋养补虚弱,通便润肺;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花蕊石治金疮,血行则却。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天麻主头眩,祛风之药。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观夫商陆治肿,覆盆益精。琥珀安神而破血;朱砂镇心而有灵。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甘松理风气而痛止;蒺藜疗风疮而目明。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蒲黄止崩治衄,消瘀调经。岂不知山药补脾,去痰嗽消渴之忧;三棱破积,除血块气滞之症。没食主泄泻而神效;皂角治风痰而响应。桑螵蛸疗遗精之泄;粉萆薢治湿浊之盛。蛤蚧治劳嗽,牛蒡子疏风壅之痰;全蝎主风瘫,酸枣仁去怔忡之病。尝闻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治腰痛;鸡内金消食化积,亦止遗尿。小草、远志俱有宁心之妙,木通、猪苓尤为利水之多。莲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没药乃治疮散血之科。 郁李仁润肠宣水,去浮肿之疾;茯神宁心益智,除惊悸之疴。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眚;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因知麦芽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麦有止汗养心之力。香附子理血气之瘀滞;大腹皮治水肿之泛溢。椿根白皮主泻血;桑根白皮主喘息。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疼;神曲健脾胃,而进饮食。五加皮坚筋骨以立行,柏子养心神而有益。抑又闻安息香辟恶,且治心腹之痛;冬瓜仁醒脾,实为饮食之资。僵蚕治诸风之喉闭,百合敛肺劳之嗽痿;赤小豆解热毒,疮肿宜用;枇杷叶下逆气,哕呕可医。连翘排脓疮与肿毒;石楠叶利筋骨与毛皮。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太子参补气,大枣和药性以开脾。然而鳖甲治劳疟,兼破癥瘕;龟甲坚筋骨,更疗崩疾。乌梅主便血疟痢之用,虫草补虚劳喘咳之施。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附本篇提及的方歌: 肾着汤: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枇杷清肺饮:枇杷清肺桑白皮,黄连黄柏草人参, 宣肺清热化痰湿,每日一剂服之康。 枇杷叶9克,桑白皮9克,黄连6克,黄柏9克,甘草6克,人参6克。 四君子汤: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益以夏陈名六君,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四物汤:归、地、芍、川芎 导赤散:生地、木通、草梢、竹叶 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归脾汤: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理。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小贫血汤:当归、川芎、鸡血藤、丹参、黄芪、龙眼肉、大枣。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半夏茯苓莱菔佳, 陈皮连翘清和胃,饮食积滞皆能消。 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蒿本与防风。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 温经汤: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生脉饮: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共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四妙散: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湿热下注痿痹痊。 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齐,胃虚有热失和将,久病之后更相宜。 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姜,虚寒呃逆中气伤, 温中益气能降逆,加减用药功用长。 理中汤: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9克。歌诀:理中汤方用人参,甘草干姜白术追,太阴里证心下痞,小便不利治认真。 分消汤:苍术(米泔浸,炒)白术(去芦)陈皮 厚朴(姜汁炒)枳实(麸炒)各3克 砂仁2.1克 木香0.9克 香附 猪苓 泽泻 大腹皮各2.4克 茯苓3克。 小二四汤:小柴胡、二陈汤、四物汤。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天王补心丹:天王遗留补心丹,因悯山僧讲经难,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等桔味蜜丸。另有趣味方歌:天王茯三生二人冬天五更远地归。 八物定志丸:人参、远志、茯神、酸枣仁、朱砂、紫石英、石菖蒲、乳香。 甘麦大枣汤:甘草90g,小麦30g,大枣十枚。 清心莲子饮:清心莲子石莲参,地骨柴胡赤茯苓;芪草麦冬车前子,躁烦消渴及崩淋。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六味地黄汤: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 天麻钩藤汤: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宁。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心中悸,胆热痰扰证可消。 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 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乌梅丸: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肠泻热又安蛔。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大山楂丸:山楂、麦芽、神曲。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茴香橘核丸:茴香橘核丸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盐炒)、八角茴香、橘核(盐炒)、荔枝核、补骨脂(盐炒)、肉桂、川楝子。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鼻塞目昏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附子。 桂麻各半汤:桂枝、大枣、麻黄、炙甘草、白芍 、杏仁、生姜 。 乙字汤:柴胡4克,升麻1.5克,甘草、黄芩、大黄各3克,当归5克。 犀角消毒饮:连翘、牛蒡、丹皮、黄芩、甘草、薄荷。本方名“犀角消毒饮”,但方中无犀角。 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泄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泻黄汤:藿香叶21克山栀子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 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苍耳子散:辛夷仁半两(15克)、苍耳子二钱半(6克)、香白芷一两(30克)、... 苍耳散专治鼻渊,白芷辛夷薄荷添,研末葱茶汤送下,升清达窍病能安。 滋肾丸:肉桂五分(1.5g),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一两(各30g)。 易黄散: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 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子,柴胡山药黑荆芥,健脾疏肝带能止。 保产无忧方:保产无忧芎芍归 荆羌芪朴菟丝依,枳甘贝母姜蕲艾 ,功效称奇莫浪讥。当归 川芎各一钱半(各4.5g)荆芥 穗炙 黄芪各八分(各2.4g) 艾叶 厚朴各七分(?.lg) 枳壳六分(1.8g) 菟丝子一钱四分(4.2g) 川贝—钱(3g) 白芍—钱二分(3.6g) 羌活 甘草各五分(各1.5g) 生化汤: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通乳汤:川芎入血海以行血气,猪蹄资津液以上奉,通草通乳窍以成浆,穿山甲行散血气以出乳汁也。水、酒各半煎。 黄芪当归汤: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加红枣。 越鞠丸:丹溪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此六郁也。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更新于 2020-1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