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案例】 导入:复习 师:在课文中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生:(齐)第二次。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第二次不但听到了鸟的叫声,还看见了很多鸟。 生2:因为第二次的场面很热闹 师:那么同学们想到“鸟的天堂”欣赏美景吗? 生齐答:当然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鸟的天堂的美景吧! (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系列图片及资料。) 师: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看见了各种姿态的鸟 生2:看见了各种种类的鸟,还听到了不同鸟的叫声 生3:这些鸟的羽毛颜色也不一样 ...... 师:嗯,同学们观察地好细致! 师:那么作者描写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三小节,特别要注意描写鸟的天堂情景的语句。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读到这里,你对鸟的天堂有什么印象?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吧! 生1: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师:对,鸟的天堂鸟多! (板书:鸟的天堂 鸟 多) 生2: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呀!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让人目不暇接。那么我想问同学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鸟在这里安家呢? 生1:因为在这里有一棵巨大的榕树。 生2:因为这里靠近水边,有丰富的食物和水源 生3:因为在河岸边有一棵适合搭窝的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里的描述动手画一画吧! (选取小组代表画大榕树! 展示 师生评议)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课文中写道,大榕树上的许多枝条都垂到了地上,枝上又生根。 师:你读得很仔细,请你帮他修改一下,好吗? 师:好,现在经过小刚的修改,大家来看一下,现在画得和课文里的描述符合吗? 生:符合 师:快来找一找课文中相关段落吧!集中在那一段呢? 生:课文第7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第7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特点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写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来赞美一下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大榕树,好美呀!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很美! (板书:大榕树 美) 生3:好茂盛的大榕树! (板书:这棵榕树真茂盛啊!) 师: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大榕树的茂盛? 生3: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每一片叶子上都像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同学们找的真准! 师:那么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看看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4:老师,我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 师:好,你来说! 生:我发现了这棵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 师:是吗?那请你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吧! 生4:因为这棵大榕树临近水源,生长得很粗大,茂盛。可以给鸟儿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生5:枝叶茂盛适合鸟儿搭窝 师:那么,我想问大家 为什么这棵大榕树这么茂盛? 生6:因为树上有很多鸟居住,鸟的粪便给大榕树提供了充足的肥料 生7:而且这棵树在河边,离水很近,水源充足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老师也发现一个细节:这里的鸟儿不怕人,因为我们划船来到大榕树附近,大家拍手时,鸟儿不但没有惊飞,还在那里拍翅膀,鸣叫......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里的鸟儿不怕人? 生8:我课下查过资料,了解到这里的居民很懂得保护自然环境,不乱砍滥伐树木,更不伤害捕捉鸟类 师:你预习地很好!值得同学们学习!就是因为当地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环保意识,这里的自然环境才这么美!老师还发现课文最后一句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上加了引号,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一起讨论吧!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总结 :第一个鸟的天堂上加了引号,是说鸟儿们繁衍生息的所在地----那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里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为了便于区分,在第一处加了引号。 【教学反思】 在执教过程中: 首先,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鸣声婉转的,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带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巨大冲击,然后再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展开对话,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不按照正常的教学顺序,先学第三段,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接着别出心裁让学生来画榕树,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画、改画,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内容,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事半功倍。 然后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大胆质疑,并勇于阐述自己的见解,进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最后 ,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提醒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动物,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 不足之处:这篇文章的语句很美,凝练传神,很值得欣赏,但是我没有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读去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去体会文章的内涵。可以说有点儿遗憾,以后一定改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