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小识|心爱便值钱

 村庄物语 2021-03-02


这是村庄物语第301篇原创推送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马少华老师的公众号《少华读书》,是我一直追着看的少数几个自媒体之一。他每有更新,我都尽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开赏读。

我读马老师的文章,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他那一系列摆事实讲道理的文章,适合诵读。其实这个感受,很多年前就有了。这个世纪初,他在某报上开专栏,我在皖北一个乡镇政府的值班室里值班,就一个人偷偷朗读过好些篇。且读后,有一种酣畅感。这样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前不久,他的《少华读书》推送了最新的一篇:《日本文字的“拿来”与创造》。其中透露了他买一本书的一个细节。书是《写给大家的日语史》,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且早已绝版脱销。从图书馆借到后,马老师就觉得,“它真的值得拥有”。接着,他说——

我在京东一搜,只有一家二手书店标出135元的价格出售,还说是9成新。但我狠狠心,也宁愿挨宰了(到手后发现其实是新书)。就其为我提供的知识来说,135元并不贵。原价18元的绝版书标价135元,最后一定会卖给那个他自己觉得值的人。

马老师自爆的这个购书“掌故”,搁皖北村人嘴里,该咋说?他们说的一定是:“心爱便值钱”。他们看来,马老师把那本《写给大家的日语史》,当作心爱之物了。因此,“135元并不贵”。

从前皖北乡村的孩童,从几岁到十几岁,大都有一样或者几样极为珍贵的小玩意儿。可能是一把弹弓,可能是一个钢珠,也可能只是一截黑白影片的胶卷。那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宝贝”。不轻易示人,更不会拿它跟小伙伴交换。那是他们的心爱之物。在他们心中,特别值钱,甚至给多少钱都不卖。

何止孩童呢。上了年纪的人,也是。他们也往往“私藏”几样“老古董”。闲来无事,就拿出来把玩。那些东西,搁正常的眼光看,实在也算不上值钱的古董,不过附着他们久远的记忆,或喜或忧,或伤感。年纪大了,看见它们,就想起了往事,回想起过去的岁月。

一般而言,晚辈对他们的这些心爱物件,碰都不碰。有些有心之人,还把它们当成了自家的传家宝,一代一代往下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