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颍湄脞録︱老公堆

 村庄物语 2021-03-02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生活艰难,年轻人尤甚。高薪,只存在于传说中。具体到具体的个人,到手的不过三两千,就怪好了。

开销又大。人情往来的旺季,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属于享受的诱惑又多,且越来越多。三下五除二,成了月光族。

及至成家生子,手头就更紧张。咋办?外面都市里的人叫啃老,颍上人就说成吃老公堆的。

以我理解,老公堆之老,指的就是爹妈,也有的加上祖父母。公,即公共之意。如果父母有三两个子女,父母就是大家共同的父母。父母的积蓄,几个小家都有份,就是老公堆。

计划经济时代,都知道有个颇具特色的“大锅饭”。因为是“大锅饭”,吃的人都只管吃,还不用掏力气。形式上看,颍上人说的老公堆,跟从前的“大锅饭”有得一比。

后来“大锅饭”吃不下去了,于是引入市场机制。但家庭生活的老公堆,可不是市场能够解决的。如果膝下的孩子多,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仅有的老公堆恐也难以为继。

于是人们看到,很多家庭的老公堆,都尽可能在开源节流上做文章。一方面,老人节衣缩食;另一方面,趁着自己还能干得动,总是不闲着,多“挠”一点是一点,最大程度上把老公堆的蛋糕做大些。

哪怕儿女都能自食其力呢,颍上地面上的老辈人,也普遍都是活到老,干到老。少有那上了年纪,在家无所事事,享清福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勤劳惯了,闲着不习惯。他们说的是一句反问:“闲着长脆骨啊?”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防后手”——干不动了以后,不给孩子添过多负担的前提下,自己还能安度晚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