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1374年,金陵街头人声鼎沸,江南第...

 花小鼠 2021-03-02
公元1374年,金陵街头人声鼎沸,江南第一才子高启被朱元璋公开腰斩。临死前,高启神情坦然:“我一生自比天上仙卿,何惧生死!是非功过,后人自有评说。”说罢,高启被劈成两半,凄惨死去。

高启是谁?此人是元末明初的诗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与刘伯温、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和杨基等人被誉为“吴中四杰”。由此可知其文坛地位。

既然如此,高启因何得罪朱元璋,落到如此凄惨的下场呢?这就要从高启生平说起。

高启出生在苏州一个富贵之家,幼年时父母双亡,缺失亲情的他便寄情于诗书,凭借着孜孜不倦的精神、过目不忘的天赋,16岁的高启就成为苏州首屈一指的才子,无数高门贵族争相结交。

青年的高启学问不平凡,志向也不平凡,他有两个理想,要么是尽其所学为世所用,建立不平凡的功业,要么就远离红尘,遁世隐居。他曾自比为:“五云阁下之仙卿”,可见其理想和风骨。

在高启20岁时,统治苏州的是张士诚。张士诚虽然出身盐贩,读书甚少,但十分礼遇读书人。对文人来说,当时天下如此纷乱,在他的治下简直就像世外桃源!高启也乐在其中,与诗友往来应和,生活好不惬意。

但好景不长,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后,率军进攻张士诚,围攻了苏州城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高启饥寒交迫,女儿也因担惊受怕而去世。因此,承受不了丧女之痛的高启第一次拒绝了朱元璋的招募。

高启来到一个叫青丘的地方隐居,想就这样孤独终老也挺好,可他早已名闻天下,又岂能彻底摆脱世俗喧嚣。朱元璋称帝后,再次派人邀请他出山编纂《元史》,这一年,高启才34岁。

对于大明这个新生的政权,高启还是有一定好感的。因为朱元璋结束了战乱,统一了山河,更重要的是推翻了游牧民族政权,恢复了华夏衣冠。高启曾在诗中歌颂:“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江南归”。

但是很快,高启就对朱元璋失望了。当时朱元璋为了整治元朝遗留下来的松弛风气,特意使用严刑峻法进行统治,这就造成大量文武官员遭到迫害,其中就包括很多高启曾经的朋友。高启伤心写道:“强逐车马朝天阍,归时颜色暗如土。”

明初压抑的政治氛围让高启非常不喜,因此在《元史》编纂完成后,朱元璋要升他为户部右侍郎,高启说什么也不肯答应。《明史》这样记载:“启自陈年少不敢当……乃见许,并赐白金放还。”

帝王看重文人之才,文人出于各种因素推辞不就,这在历史上是稀松平常的事。朱元璋虽然也表现得十分宽容,但在心里还是十分不满,觉得高启一定是看不起自己。于是,在高启回乡后,朱元璋一直秘密监视,想找一个机会整治整治他。

很快,机会来了。公元1374年,苏州知府魏观重修曾被张士诚当作宫殿的苏州府衙,按照惯例要委托名人作《上梁文》,高启之名如雷贯耳,舍他其谁?于是高启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出一篇精美文章。

文章很快被递到朱元璋案头,朱元璋一看勃然大怒。原来文中竟然使用“虎踞龙盘”这个词,龙乃是皇家专用,何处能称为龙盘虎踞?那肯定是朱元璋的皇宫,而高启把这个词用在苏州,就不合适了!

最终,朱元璋将高启腰斩于街头。一代名士高启至此落幕,年仅三十九岁。

高启之死,表面看是因为文字狱,但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朱元璋在杀了高启的同时,也连带处理了一批以傲骨著称的江南名士,这里面的隐藏目的,就是清理那些清高,不与朝廷“不合作”的名士们。

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朱元璋后来在《大诰》中规定:“寰中士夫不为君用,诛其身没其家,不为之过。”

朱元璋拿高启开刀,就是看重其影响力,借此给那些和他保持距离的江南文人一个严重警告:不合作即死!但可惜的是,朱元璋一面想要天下人才为己用,一面又用严刑峻法对待,在精神上羞辱文人。

这就使得明初百废待兴的局面下,文人“多不乐仕进”,而朱元璋又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就造成一种皇帝文人互相仇视的恶性循环,使得无数人无端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