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父亲“排排儿”,其实也挺好!

 karlinms 2021-03-02

    “排排儿”,是湖北的襄阳的方言,发音是这样子。就是东北说“唠嗑儿”,普通话闲聊天的意思。

    快过年了,媳妇给老爸买了一箱劲酒,让我一定要嘱咐老爸一下,不要贪杯。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叮嘱他不要多喝了。媳妇对父母不错,逢年过节的,总要买点东西给父母,难怪老俗话说,要个好儿子不如找个好媳妇呢!哪个儿子不想对父母好呢?大多还不是媳妇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这算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吧!

    

    顺便问父亲在干啥子,他说在看武林风,河南卫视每周六晚上,父亲是一定要看的。父亲是尚武的,所以他肯花钱给大孙子买个最好的玩具枪;喜欢带我们出去玩,打鱼狩猎;还要养几条狗。记得小时候家里有本书,《形意拳拳谱》,忘了从哪里弄来的,可惜没练过。只记得要旨在于心形合一,形随意动。不就是想咋打就咋打吗?别的都忘了,却很喜欢那种自由的意境,所以忘不了!

    有一次国庆节回家,父亲停下农活,说要好好陪我玩玩。和我一起去田野逮野鸡,玉米刚刚收获,玉米杆还在地里,两个人跑了一上午,也没见到一个。又饿又渴了,就在河边点起火,烧点玉米棒子。有一个新坟,坟头放着一个酒瓶,正好被父亲发现了,他晃了晃,有酒,于是拿起来就喝。我就笑了。我说你不怕人家晚上来找你?他说来了我请他喝酒,怕什么?
    他以前不打牌,据说是因为母亲不喜欢他去打牌。现在岁数大了,儿子都成了家,没事儿去打打牌,母亲也不管他了。怕他因为打牌和别人起争执,交代他不要在乎输赢,他说不会的。“有时候他们不愿意付钱,或者两个人吵起来,我就替他们付了,一两块钱,不是事儿”。我说,那就好,那就好!
    每次回家,都要去一下爷爷奶奶的坟头烧点纸,祭拜一下,父亲都会亲自带我去。家乡的习俗是每年大年三十下午要去祭祖坟,小时候都是父亲带我们兄弟俩去的,带上母亲蒸的大白馒头。那馒头里面枣子,祭祀回来的路上,我和哥哥都会把剩余的馒头掰开,将里面的枣子分吃了,父亲并不阻拦,他总是笑着看我俩吃。每年的大年初一,父亲还会一个人默默的单独去爷爷奶奶的坟头扫墓。我们俩就不去了。上次打电话回家,听母亲说,父亲去祖坟了,我说没过年啊。她说那天是阴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父亲每年也是这个时候也是要去的。我才想起来,好像是这样的。

      《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家里面的事儿呢?很多人以为是搞经济,挣钱,那是不对的。家里面的大事,在于祭祀。《管子·牧民》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致山川、敬宗庙、恭祖旧。”而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远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会犯上;不尊重宗亲故旧,孝悌就不完备。这是很有道理的。现在好多小孩,眼里没有父母,不知恭敬,不知孝顺,目空一切。是不是和他们家里从来不祭祀有关呢?
    很多人说中国没神,其实不是的。中国的神很多,而且很亲切,比如我家吧,妈妈最看重灶王爷爷,灶王奶奶。家乡做油炸馍,第一个必然要放在灶台前边,献给可爱的灶王爷爷奶奶。初五要敬财神,鞭炮是一定要放的。大年三十门口要放个大棍子,门后放一碗水,碗上放一把刀,父亲还要祷告,今夜小鬼不入门。其实是对鬼的敬意!堂屋要放祭品,馒头十个,左右各五个,中间猪头,香炉,每次饭前要烧纸放炮,然后才开始吃饭。村里还有一个祖师爷,其实是真武大帝,坐在乌龟和蛇之上。村里人说是祖师爷。村里有棵巨大的树,村里人传说上面有个黄鼠狼,成了精,也是神。诸如此类,都是我们敬畏的对象。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有神论”有一点儿好处,那就是让我们有敬畏之心。也有一点可爱,那就是有一点令人怀念,有一点令人感到温暖!

        鸡年到了,雄鸡司晨,寓意守时守信。今年是哥哥的本命年,他36岁了!天道轮回,人事更替,希望他在接下来的一轮岁月中,能过得更好!也祝愿亲朋好友,诸神保佑,健康长寿,顺心如意,万事大吉,新年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