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量”,让班级管理走向科学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1-03-03


(图片来自网络)

商量”,让班级管理走向科学
袁建国
(2021062)
      读罢方老师的《奖励里藏着伤害》(原文链接: http://www./bbs/a/a.asp?b=200&id=653258)一文,且不说奖励方式如何,只想为其“商量”点赞。
      多年前,魏书生老师就是用“商量”的办法,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但时至今日,能够真正在班级管理中使用“商量”这一方法的班主任仍然不是太多。
      现如今,班主任推崇的是“科学管理”,其实,“商量”就是是班级管理走向科学的捷径。
      从方老师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商量”带来的管理效果。
      第一,“商量”可以解决班级的管理难题。
      从文中可知,方老师的“奖励办法”遇到了现实问题。小史早读的时候“有气没力”,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后甚至流下眼泪,足见这件事对他的打击之大。
      方老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是与小史“商量”,让小史说出自己的想法,请他“帮老师想想好的改进方法”,又立即把自己的语文课改成了班会课,与全体同学“商量”解决办法。结果,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了这种奖励办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两个方案”和“一个约定”,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或许同学们提出的方案仍有不合理或者不科学的地方,但只要班主任本着“商量”的原则解决出现的问题,方案一定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而且用这种“商量”的方法,可以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各种难题。
      第二,“商量”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人诉求。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中,第85条写道:“每个人都应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对每一位班主任而言,教育和管理就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而既然是服务,就应该了解并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个人诉求。
      从方老师的案例可知,方老师发现小史的情绪波动,下了自习立即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这是了解学生的个人诉求。当了解到小史反映的情况后,方老师先征求他的意见,又立即组织班会,全体同学集中讨论解决办法,小史的个人诉求得到了解决。这就是在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可见,“商量”的思想,可以让班主任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成为了“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就可以高质量地满足学生的个人诉求。
      第三,“商量”可以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提出了教育的四大目标,其中一个目标便是学会做事。怎样学会做事呢?坐而论道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事。把学生放到一个真实的做事情境之中,他们自然而然会考虑如何做事。
      试想,如果方老师发现了“奖励办法”存在问题之后,不是用“商量”的办法,而是自己想出一些方法,补充制定几个“规定”,然后在班里实行——且不说这些办法是否能够解决班级存在的实际问题,那学生还会动脑子思考吗?肯定不会的。正是因为方老师采用了“商量”的方法,才调动起了同学们面对问题进行讨论的积极性。有了这种积极的思考,就是对学生的最有价值的一种锻炼。长期让学生接受这种锻炼,他们的做事能力就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知识是学出来的,而能力是练出来的。方老师用“商量”的方法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正是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
      第四,“商量”可以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民主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学校开始,在一些国家,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方老师的“商量”,正是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的启蒙、渗透和训练。
      在班级管理中,绝不能怀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他们暂时能力不足,只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这种启蒙,把班级管理的权利赋予学生,让他们去分析,去思考,去选择,去决断,假以时日,学生的民主意识就会形成,民主管理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方老师的案例证明,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够给出理想的答卷。同学们不但梳理出了这种奖励办法的优点和缺点,而且拿出了多个解决方案。
      总之,方老师的“商量”,是现代班级管理所提倡的一种民主管理办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多商量,好商量,会商量,就能使班级管理走向科学。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