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道法术漫谈

 临观山水 2021-03-03
昨天一大早,就看到“易经爱好者”微信群里有学员分享:如果心理学也推出心没了的说法,就和佛教观点更趋近了。话里隐隐地透出一种忧虑心情。然后我神魔附体般,就和他们聊开了这个话题。
本文纯属个人见解。
目前心理学偏向于科学是个时代精神的问题。每一门学科,都可以分为哲学和科学两部分。一开始,大部分属于哲学,也就是道的范畴。一旦数学或数理进入到哲学部分后,就会形成科学,也就是术的范畴。
心理哲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是交替的,不是始终分庭抗礼的。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可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做好自己喜欢的就好了。各领风骚数百年,哲学引领风骚两千多年了,科学才三百来年呢!
哲学是道,科学是术,数学是联系道与术的法。当数学进入到哲学的领域,科学就产生了。就像牛顿用微积分推导万有引力公式一样,一旦数学介入,神学和哲学中的上帝及其发条就会被一个公式取代,天体力学就变成了科学,而不再是星相学。
哲学是望远镜,看得很远,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是提出问题的。数学是显微镜,能无限放大,能明察秋毫,它是解决问题的。建立在道与法基础上的术,就属于科学的范畴,比如说天文学。直接从道(越过法)产生的术,就是玄学,比如说星相学。

哲学盛行的两千多年里,也有很多学者呼吁要形成科学,而且在西方世界里付出的代价还挺大,布鲁诺、伽利略就是代表;科学形成的三百年里,自然也会有学者呼吁返璞归真,希望回到哲学。都不要担心,易经里面反复说要“与时偕行”,特别是在损卦。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而不认同时代的发展,就是损卦的体现之一:“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科学发展到一个极致或某个瓶颈时,肯定又要回到哲学的领域。所有的科学大发现或科学难题都是从哲学领域来的。哲学提出一个又一个时代问题,然后退居后台,交给数学和科学去解决。
从哲学上来说,成都人比广州人悠闲,这就是一个“问题”,怎么去证明?这就需要数学。我简单计算过成都人过马路的时间和步数,再计算广州人的;我也简单测量过成都的IT人进公司大门的时间的步数,再测量广州人的。最后发现,成都人确实节奏慢悠悠。这就形成了科学的结论。
整本易经,讲了一个方法——天人感应,讲了一个原则——与时偕行,讲了一个目的——天人合一。简易+变易+不易,变易就是哲学和科学的交替,不易则是“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
心理学如果始终强调心,会变成玄学,会变得没有“法”,会变得只有几个学阀说了算,少正卯怎么死的,布鲁诺怎么死的,伽利略怎么坐牢的,都说明了这一点。当我们出门开车、坐车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许还要再过一千年,人类是无法拒绝科学的。从三百多年前,也许要到一千年后,心理学一定要既有心也有理,心和理结合。唯心学或唯理学的单独推崇,都会形成狭隘的门户之见。就像当今精神分析学派与分析心理学派的看不上测量心理学派,而后者又觉得前两者就是搞玄学一样。心理学是大海,它本身不拒绝质性或量化的方法,那搞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人又为什么要相互攻击呢?为什么觉得对方造成了心理学的残缺呢?其实大家都是在补漏。

后来我们这个群又聊到周易研究。中国的周易研究学者,目前还没有人能道法术兼通。有些老师道和术难以望其项背,但没有法,没有法就意味着没有规则没有传人,所以也算不得大师;另一些老师的法强一点但是道弱一点,有江湖风格但是不能自成一家,所以也算不得大师;有些老师有道有法但是缺乏术的锤炼——我自己属于这一种,离大师也是相当地远;还有些老师,只有道,完全没有法和术,更不能算大师。在微信群里,上面的几种,都举了当今国内的一些例子,在此恕不赘述。
我想我们都还年轻,还有时间和精力做更多的研究,还有机会超越今天的那些学阀、学霸和老学者。后生可畏嘛,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是后浪的任务。
中国的学术界,古往今来,最局限的事情之一,就是将修道的界定为仙神,将修法的界定为魔,而练术的大部分成妖。仙、神、魔、妖的层次,就是这样界定的。但是,妖能通过修炼变成魔,仙神甚至包括人也会走火入魔。所以魔——对应法——应该是一个很关键的状态,不疯魔不成大师。
最后三个词总结:道简,法易,术繁。
想找个神-魔的图片,没找到,只有佛-魔的。
看来,这就是中国人心中神和佛的区别。
这个图本身也可以说明,
心理学中只强调心或只强调理,都是片面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