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尘埃落定》|袁华年:小说的魅力之一在于引发读者的遐想

 北疆网络文学 2021-03-04

原创作者:袁华年(骆驼先生)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小说的魅力之一在于引发读者的遐想

推荐阅读书目:《尘埃落定》

推荐人:袁华年(骆驼先生)

阅读时间:2021年2月20日—3月2日

《尘埃落定》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阿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从小在藏族地区长大。这部小说的创作和人物塑造都以藏族人文历史文化为总的基调,讲述的也是中国封建时期延传下来的土司制度。

我从网上了解到,阿来这部小说创作于1994年,其间遭到多次退稿,直到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该书出版。2000年,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阿来也成为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藏族作家。2019年《尘埃落定》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好作品总会被发现,是经典总会经久流传。

小说的叙事角度很有趣,因为使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而这个第一人称的“我”又是“傻子二少爷”这样一个身份。我也经常阅读小说,也自己尝试练习写作。小说的写作需要一个窗口,也就是用独特的视角来窥见所构建的故事框架及脉络。使用第一人称去塑造一个人物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作者在写作中会不自觉的演变成故事的讲述者,把自己分离于故事的参与者之外。《尘埃落定》是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作品明快而节奏有序的语言风格感染下,使读者感受到了他驾驭故事,尤其是以第一人称参与故事发展的魅力,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深厚功底。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会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启迪。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一定都记得“傻子二少爷”一直不停地自问“我是谁?”“我在哪里?”以及追问“当土司能得到什么?”等问题,这些看似是无聊或者说是傻的问题,在书中并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但是,作为读者,我认为,作者实质上是在抛出一个对人性和人心问题的思考与追问。作者在所有人物关系里贯穿了一条聪明和愚蠢想对比的线条,揭露“真聪明”“假聪明”,描述“真愚蠢”“假愚蠢”,点出“装作聪明”“装作愚蠢”等行为与表现,直指土司制度的落寞与最终将被时代抛弃的现实。尽管作者使用了一丝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赋予了“傻子二少爷”未卜先知的能力,并用他的举动一次次让聪明人吃惊万分,“傻子”似乎拥有左右世界、透视未来的神奇力量,但人类发展到今天,最终仍然要接受未必真正认清“自我”的现实。

小说的魅力之一在于引发读者的遐想,这样的互动不仅与读者产生了共鸣,更能把读者带入到故事中畅游,去看见尘埃中的真相。

《尘埃落定》一书中,作者通过对土司制度下人们面对权利、欲望、财富和性的深刻描摹,深入反映了特定时代的历史发展现状,暗含着对社会、对制度、对发展、对人性等等方面的更为深刻的隐喻。小说把“傻子”和先知先觉在故事中没有任何破绽的融为一体,看似波澜不惊,却自然而然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作者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十分用心,“说而不破,破而不说”,让阅读者不想都不行,想了却又未必能想对,这就是作家的才华展现,是他把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推向行云流水的巅峰,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情节抓住读者,让读者欲罢不能,难以掩卷。同时,作者也借此顺理成章的把“傻子二少爷”的“傻”表现的淋漓尽致,与那些所谓的“聪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小说的人物、主题生动形象的跃然纸上。

小说中写道:“就在这时,我突然明白,就是以一个傻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这样,你不要它,它就好好地在那里,保持着它的完整、它的纯粹,一旦到了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全部得到......

小说的结尾是在解放军进剿国民党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失了,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但是,新的世界还在继续,历史的尘埃中,还有很多事情无法落定,我想这就是《尘埃落定》这本书经久不衰,成为经典的原因吧。

2021年3月3日

袁华年,笔名骆驼先生,80后,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阅享读书会会员、热爱阅读与写作,业余时间致力于阿拉善文学艺术服务推广。所创作《局长之梦》《哭笑不得》《阿拉善奇石“劫”》《说到与做到》等短篇小说、微小说及散文、诗歌等刊发在《阿拉善文学》“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