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时代的主题就是小人物的命运,问苍天谁能逃得脱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活着》,讲述主人翁福贵,这个地主家的阔少,吃喝嫖赌,在赌场被龙二算计而穷困潦倒,父亲气极而终,妻子带着儿子回了娘家,福贵领着母亲艰难度日,在生存的压力下,福贵走上正道,妻儿也回到身边。福贵为了生存向龙二借钱,龙二给了他一副皮影,从此福贵成立了皮影班子。内战爆发,福贵被抓了壮丁,幸运的他在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回到家乡。解放后没有过上几天安生日子便又开始了大跃进,接着儿子不幸夭折,给福贵和妻子沉重的打击,到了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福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女儿凤霞找到了好婆家却因产后大出血惨死……福贵一生随着大时代起伏,奋力抗争,却没丝毫改变,这就是普通人的一生。主演葛优为影片增色不少,很可惜这部电影不能在电影院观看,只能看视频,其中原因想必大家都懂。

若在晚上看这部电影,一定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若在白天,可能带来一整天的抑郁。年轻人看了,也会沉默,中年人看了,必定感慨良多,如果老人观看,不知作何感想,会不会流泪呢。

夜不看史书,看了睡不着。可能有发现历史规律的窃喜,而更多的,也许就是鲁迅笔下狂人的震惊,如果发现了隐藏在书本中的秘密,又怎么能睡得着呢!

大时代看似有明显的界限,有的时代动荡,有的时代安逸,有的在爬坡,有的在变换,而沉浸在时代中的个体,无论在哪个时代,却都认为在转型,感受着巨变。看历史,我们已经跳出那个时代,而自己却就在自己的时代,这就是宏观感受和微观感受的区别,我们可以超然地讨论历史,却不能超然于所处的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就像人的一生,从幼年、童年到少年、青年、壮年、中年再到老年,每个阶段10年左右,都有那个阶段的特点和主题。人一生中,最有价值的可能仅有30年,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社会转型需要30年,影响了一生的际遇。时代的主题就是个体的运气,个体在时代主题的框框里上上下下,很难突破。

谁也跳不出历史的局限,纵观历史,一个朝代往往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头30年的动荡期,紧接着30年的爬升期,再接下来30年的稳定期,接下来可能又有二次动荡期、二次发展期,事不过三,所以二百多年的朝代更迭似乎成了规律。

在最初的30年,外部不稳定参杂着内部动荡,社会的主要精力用于消除这些动荡因素,待动荡平息后,社会进入持续30年的发展期,这个阶段需要重整经济,整个社会处于艰难的爬升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社会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民众生活得到普遍改善,随后就会进入持续30年的稳定期,这个阶段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规范起来,社会运行内耗减小,社会发展平稳,这是最平静也是生活指数最高的一个阶段。随着社会整体发展,又将打破平衡,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如果身处动荡期,每个人的命运主题就是动荡,《活着》中的福贵和他的一家,包括他身边的朋友和敌人,不论什么阶层,都承受着不同形式的动荡,付出不同程度的代价。如果处于爬升期,压力和动力并存,发展和回报交替的特征,个体在其中既承受了莫大的压力,有看到了一丝希望。也只有在稳定期,普通人才有可能稍微喘息。大时代犹如滚滚巨浪,渺小的个体,只能随波逐流,千百年如尘沙,被时代的风吹着,无处依着。

社会主题的形成,看似出自少数的精英,和多数个体的意志无关,而实际上,社会主题建立在多数个体的认知之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决定每个个体命运的,最终还是他的认知,多数人认知程度相同,聚沙成塔,就形成了时代的主题,而那些认知超前的个别人,要么超然自保,要么头破血流,要么成为少数精英,改变社会的主题。

每个时代,都是由20%折腾,由80%的人承受,折腾得来的果实,却被那20%的人拿走。大时代之下,多数个体能做的事,只不过是眼巴巴地看着,挣扎着,眼看着钱袋子稍微鼓了鼓,迅速地就会瘪了,又瘪了,就像影片里的福贵,还有那些看似比福贵混得更好的角色,谁又能跳得出大时代的主题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