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探一环路改造工程:竟然是北门赢了?

 UP成都向上 2021-03-04


去年8月,UP君曾经骑车绕一环走了一圈,带大家看了一环路改造工程的进度(详情戳:骑车绕了一整圈,才发现一环路已经改造成这样了)。简单总结一下当时的情况,就是东半环惨不忍睹,西半环却已基本完成。
如今半年又已过去,就连当初 “ 预计全面完成 ” 的2020年底也已经是两个月前了,一环路到底有没有全部整好?整成啥子样了喃?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 一环路,确实是已经整好了。昨天UP君选择以步行的方式来重新了解这个 “ 成都的第一条环线 ” ,在历时4小时,完完整整地走过20Km后,UP君得出一个结论:改造完成的一环路,给我们准备的惊喜真的太多!

至少比中环多(详情戳:中环东北,为何仍然 “ 锈迹斑斑 ” ?


在去年8月的稿件中,UP君看到的情况是东半环的建筑外立面基本都在重新打造中,这再探,整个一环路的临街建筑外立面都已经更新完成啦。

△ 一环路南二段近数码广场

△ 一环路东四段近牛王庙地铁站

△ 一环路东四段,老小区的围墙

被拆除重新打造后,颇有中国山水画韵味

一环路玉双路口

△ 一环路东二段与猛追湾东街口

一环路北四段,梁家巷地铁站外
 

而就连当初被UP君狠狠吐槽的地铁5号线西北桥站外铁路新村的老房子,也已经按照原有的风格重新进行了涂装,所谓修旧如旧,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 一环路北四段,西北桥地铁站

但早在去年8月就基本完成外立面改造的西半环,如今却依然存在着几处搭满脚手架的建筑,且集中在高升桥段那一截上,让人大呼不解。

 一环路西一段

 一环路南四段

 一环路南三段,芳草街口

不过从这些脚手架里面的情况来看,基本也都是在进行一些最后的收尾工作了,建筑的整体样貌已经有所呈现,但 …… 依然还没有完成不是吗?

既然叫 “ 一环路改造 ” ,最重要的自然还是道路的改造。在本次实踩中,因为UP君是步行的,所以对沿线路况都有了最为直观的感受。大体上来说,整个一环的机动车道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原本因为地铁6号线施工而未能在去年完成道路整治的东半环,如今也不再有渣滓路上颠破屁股的情况。

例如此前常年围挡,灰尘漫天的一环路东五段,阳光新业中心至牛王庙地铁站之间,如今随着地铁6号线的完工和开通,道路焕然一新,令人感到极度舒适。

 一环路东五段,天紫界旁

常年拥堵不堪,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走一步顿三步的窘况再也不会发生。UP君在这一段道路上行走了大约10分钟,期间人流、车流互不干扰,通行效率终于回到了正常的水平。
 一环路东五段,近牛王庙地铁站

同样的改变也在一环路北二段,金牛万达与龙湖上城天街之间的那一截道路上发生着。

作为常年被开车的朋友宁可绕道也不愿经过的“天堑”,这一段道路如今可以说已经成为通途。

 一环路人民北路口

更令人惊喜的是,不光是主道的面貌天翻地覆,人行步道也出落得格外大气,走在上面那叫一个爽快!

 一环路北二段,龙湖上城天街对面

得益于道路的休整完毕和新商业的投入使用,之前让人嫌弃不堪的这一片区,如今的城市面貌相当不错,城北的门面,金牛还是守住了的。
不过在整个一环来看,道路上的细节依然还是存在着一些让人蹙眉的瑕疵,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东边。

一环路双桥路口。虽然新铺设的人行道宽敞又干净,但其与原有的老人行道之间的 “ 美缝 ” 看起来相当之草率。砖石随意丢置,污水管道暴露在外,万一有老人儿童一个磕绊,后果不堪设想,还是要尽快整一整的哦。

 一环路双桥路口

而在新鸿路口处,重新敷设的沥青道路固然走起来舒适,但路口中间的窨井盖却未能与地面做到齐平,同样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一环路新鸿路口

不过相信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同样在这个路口,有工人正在进行道路的善后工作,一步一步来,一环的道路终有完美呈现的一天的。

而作为本次一环路改造的重点点位之一,府青路立交桥的改造UP君自然是要重点关注的。但不得不说,UP君觉得,改造后的府青立交,怎么和改造前看起来没什么区别呢?

△ 依然破烂的道路

△ 路上竟然还有人围成一圈打牌!

 

除了道路本身,本次一环路改造,要数对道路、桥梁和隧道的重新涂装最为显眼了。无论是跨线桥、人行天桥或是隧道,护栏全都被统一涂装成了橙色,一度让人怀疑整个一环全部并入了高新区(北门的同学可能又要骂UP君是南吹了

△ 数码广场外人行天桥

城市音乐厅配套下穿

△ 九眼桥人行天桥

△ 一环路水碾河下穿

△ 沙湾路跨线桥

 
怎么说呢,UP君在看到这些亮橙色护栏的时候,觉得略微有些老气了,不知道各位UPer觉得这个配色如何呢?

不过在走到一环路建设路口的时候,UP君还是有些失落。原本想看看建设路天桥的,走到之后才想起来,那座天桥已经在本轮改造中被拆除了。现在的一环路建设路口长这样:

 一环路建设路口


之前就有UPer留言:


而本次一环路改造,就考虑到了这样的情况。一环沿线,没有大型市政公园分布,这也让小型的绿地有了表现的空间。

磨子桥,十字路口处一个崭新的小公园被开辟出来,暖暖春日下,孃孃们三两围坐话着家常,好不安逸。

 一环路南二段,磨子桥

地铁九眼桥站附近,原先的小空地也被安排上了。各种花卉和装置艺术虽说体量不大,但从旁边路过时,也可以感受到些许春天降临的气息不是。

△ 不过看这个草皮养护的情况,好像不太乐观

 

虽说地铁九眼桥站外的小绿地有点差强人意,但总的来说,锦江区还是很会的!看下面这两个图:

△ 牛王庙地铁站外,时刻不忘宣传自己的IP

 
不过那个金牛实在是太大了,虽然今年是牛年,还是让人恍惚觉得来到了金牛区,哈哈哈。
还有马路对面也是。硕大的 “ 成都锦江欢迎您 ” 七个字在一大片草地前闪着耀眼的珍珠白。初看时UP君还有些疑惑,以为是锦江绿道搞的。但一想不对啊,锦江也没从这里走啊。要说是锦江区的操作,那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不是区界,又不是锦江区的文化高地,整个这个,啥子意思哦?

但颜值即是正义,确实还挺好看的,适合打卡:

不过这块绿地附近倒有个地方引起了UP君的注意,那就是之前秋了很久的iBox,终于被拆了(详情戳:这个成都最有潜力的文创圣地,为什么成了 “ 弃子 ” ?)。

 一环路东四段与东大街交叉口

少了那些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一时间倒还有些不习惯了。

锦江区这几处绿地稍微张扬了些,成华区要学着点了。为啥子喃?你看嘛:

△ 一环路北四段,近财富又一城

 
好低调嘛!

武侯区这边其实也有,但着实有些mini了。除了在高升桥段,打造中的锦外商业中心外看到这一片之外 ……

 一环路南四段,锦外商业中心旁

就只有在一环路与芳草街交界处,看到了这几个小玩意儿:

 一环路南三段,芳草街路口

不过也可以理解,在本就极为醇熟的一环沿线新开辟绿地,成本之巨可以预见。像现在这样利用好街边巷尾的小块空地进行绿植与花卉的点缀,绝对不失为一种别出心裁的“巧妙”笔法,与其让市民步行十分钟去一块大绿地上休闲放松,倒不如让大家一路脚边不缺绿意,眼中尽是春天。

 
最后我们来说说整个一环路沿线对道路设施的改造和更新。

首先看一看赏心悦目的那一类吧。整个一环路环线边的所有配电箱,都在本次改造中换上了新装。

△ 一环路东三段双林路口

△ 一环路东三段新鸿路口

△ 电子科大外

 
在成华区范围内,越靠近电子科大,路边的配电箱的造型和图案就越往电子科技和银杏上靠近,都懂得起撒。

而在金牛区范围内,配电箱上的图案则基本是运动的剪影或涂鸦,尽显青春风采:

 一环路北四段,泰宏路口

 一环路北二段,龙湖上城天街对面

来到武侯区,三国主题开始霸占配电箱。

 一环路西一段,近百花巷

 一环路西一段,成都体育学院武侯校区对面
可以看到,配电箱这样原本大家都不会在意的设施,现在似乎已经成了每个区都会格外注意的街边细节,无不在其之上花上心思,以求达到宣传自身IP的诉求。而且UP君还觉得,大家好像还都挺成功的嘿嘿。
除了配电箱之外,路灯杆也在本次一环路改造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戏份。以往的路灯杆,就是路灯杆,而如今的路灯杆,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集成设施载体了!

大石西路口,UP君看到好几个路灯杆上都长出了一块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广告或宣传片。

△ 一环路多杆合一

 
据资料显示,这种“智慧多功能杆”不仅实现了多杆合一,其通过5G加持,小小的灯杆将变成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实现互联互享。未来,可为市民提供气象环境监测、车位监测、人车流量分析、公共广播、一键报警等功能。
高科技!

而在衣冠庙附近,路灯杆甚至还集成了5G基站的功能。

△ 就这个白色小盒盒,它就是5G基站

 
更多资料显示,在“多杆合一”之前,一环路上照明、交通、通信等各类杆体约2436根。而现在,一环路共建有智慧多功能杆约1300余根,有效减少了各类杆件超1000根,杆件集约率达约46.6%。一环路的路面更加整洁、路灯能耗也降低了许多。不过UP君在实踩中其实并没有看到很多类似的杆杆,可能线路已经预留好,但器件还没有进行安装。

最后一个显著改变,我们留给了大家议论颇多的公交车站。在本次一环路改造中,一环路上所有的公交车站都变成了这样:

不过这样的改变,毁誉参半。

之前就有UPer说,一环路新的公交车站虽然看起来比之前的要美观,但过高的站牌却让上面的檐体成为了摆设,既不能遮阳,也无法挡雨。UP君实地观察后,认为大家说的不无道理,整个公交站从站台到檐体有3米多,而单侧檐宽目测不及1米,这样的设计确实有些美观度大于实用性了

▼▼▼

一环路改造,修修补补敲敲打打了数年,如今终于可以说一句大功告成。这几年的时间里,沿线居民受了最大的委屈,而如今崭新的一环,也成为他们在家门口最大的慰藉。
其实不仅仅是成都一环的改造,纵观全球的城市更新项目,无一不需要付出时间和精神的忍受,尤其是在我们这种人口密度极大的城市和区域。而城市更新,作为一座城市的老旧区域重新焕发活力的重要契机,也在如今的成都多点铺开。这不是一次浮于表面的改造,而是在 “ 人城产 ” 语境下城市品质的大幅提升。所有的细节都在告诉我们, “ 以人为本 ” ,才是我们这座城市得以持续进步,生活幸福感得以持续拉高的保证。

因为城市总会老去,但血液必须年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