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市丨不只在PPT上 小鹏汽车走出互联网造车下一步

 新用户6316uSS7 2021-03-04


过去的几年我们这些群众好生看了一把互联网造车的笑话,从游侠、同捷、法拉第未来等等几年间冒出的多个互联网汽车品牌,却大都是将愿景停留在PPT上,然后给一个拼凑的车壳子了事。在我们几乎都对国内的互联网造车失去信心后,小鹏汽车又横空出世,并向前迈出一大步,车能下地跑起来了。


行不行 跑两圈

至于为什么说我们之前在看笑话,因为在国内的互联网汽车品牌们争相在营销上模仿特斯拉的时候,却忽略了特斯拉曾经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及特斯拉目前所拥有的技术专利以及工厂,毕竟国内能有埃隆·马斯克财力和成就的人暂时还没有很多。


 

有实力的谈技术,没实力的谈梦想,而此前国内大部分互联网汽车品牌都只是后者,以至于每次在发布会上只听到梦想和憧憬,我都心生起疑,想看看梦想背后的谎言。所以当第一次听说小鹏汽车的时候,也没怎么当回事儿,大家也都觉得又是一个借着互联网啊造车的旗号,拉拉投资罢了。

发布会上的小鹏汽车也是试装版,呈现一个SUV的造型,有基本上完整的内饰,大小相当于一个紧凑级SUV,也就是目前国内汽车销量最好的一个分级。而之前我们见识过的互联网汽车基本都是造型科幻的超跑样子,甚至是拉皮版特斯拉这种,连内饰都遮遮掩掩的。

这还没完,小鹏汽车还设置了一个简单的试驾场地,让到场的媒体嘉宾们进行了实地体验。借着这个机会,我们也能在各大网站上看到这车完整的照片了,起码从内到外都像模像样。官方说小鹏Beta四驱版0-100km/h加速时间仅有5.8S,而且有300km的续航里程,目前来看这个数据也不是经理人在桌子上臆想出来的。

从PPT到实车,再到真正的具备驾驶机能,这中间有巨大的技术障碍要突破,何况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说第三台试验车已经经历了有5000km的测试。虽然5000km的测试和正常汽车在上市前超过百万公里测试的准则还差很多,但已经看得见曙光了。

背后的团队很强大

至于小鹏汽车到底有没有明朗的未来,这个我们还是需要从团队规模来判断,如果是几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随便喊喊口号,这事儿我们也就当玩笑了。但从目前来看,小鹏汽车拥有比较完整的人才库,包括从硬件到软件。

UC创始人何小鹏

在软件方面,小鹏汽车目前的合伙人包括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腾讯高管吴霄光、58同城CEO姚劲波、猎豹移动CEO傅盛、经纬创投的张颖等数十位互联网高管,可以看得出在传播和营销上拥有很强的实力。

左:杨春雷、中:夏珩、右:何涛

而在产品层面上,小鹏汽车的创始人包括广汽新能源中心控制科的科长夏珩,广汽智能汽车Witstar的开发和无人驾驶样车开发的何涛,一汽大众电动车项目经理及广汽丰田电动车项目经理杨春雷。这几位都是具有传统汽车厂背景的资深技术专家,而几位分别从各自单位带出来的技术人才也保证了小鹏汽车能跳出PPT而驶向道路。

打好基础比营销更重要

特斯拉在2014年年中开放了专利,这也为国内的电动车发展做好了铺垫。根据之前的媒体采访,小鹏汽车之前花了一年半时间研发,拆了宝马i3、拆了特斯拉Model S,每个部件都有超过四轮的迭代开发。此前我们看到的路试版本小鹏电动车就是用雷克萨斯NX作为基础来测试动力系统。

前期基于NX的动力测试车

电机、电池、电控为核心的纯电驱动系统及以大屏为核心的智能系统开发,创始人夏珩称之为“三电一屏”,这是一辆电动车能不能可靠上路行驶的保证。而在发布之前,他们研究特斯拉专利、整合特斯拉在华供应商、台架/轮毂/骡车测试等,小鹏汽车着力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


根据媒体们试驾完的反馈来看,小鹏Beat四驱版在动力结构以及软件应用上已经达到了量产的基本特征,但车内的很多细节部分依旧比较粗糙,细节的设计也很模糊。不过这也只是概念车,也为未来的量产版增加了不少神秘感。

根据规划,小鹏汽车的量产版样车将在今年年底完成,估计到时候媒体和客户可以试到更接近量产的试装车,而2017年开始就将进行小批量的量产,而小鹏的目标是2018年达到20000辆。不过按照目前的计划,以目前小鹏汽车 200 多人的团队规模来说,如何把自己研发的部件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配合、整合供应链等等,都有很复杂的流程,看来目前200人的团队又要扩军了。


不管怎么说,这次小鹏汽车是最近几年互联网造车中最接近量产的一次,也是特斯拉模式在国内复制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对于未来结果究竟如何,我们难道不应该保持信心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