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以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或单纯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两者兼见的血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就病因而言,有的是由多个遗传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有的是由饮食饱和脂肪酸过高、进食过量、吸烟、运动量少、肥胖、某些药物等引起。有的则是继发于其他疾病。所以,高脂血症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由于血脂在血液中都是以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所以又有人将高脂血症称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等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是形成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血症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高脂血症还可引起肝脏损害。当血脂升高超过机体代谢需要时,脂肪便在肝脏内堆积起来形成脂肪肝。 验方一 【药方】生大黄适量。 【用法】将上药研末,每次服3克,1日3次。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降血脂。主治高脂血症。 【宜忌】用此方治疗期间停服其他降血脂药物。 【病例验证】刘某,男,49岁。诊断为冠心病和高脂血症。检查:血清胆固醇359毫克%,甘油三酯178毫克%。按上方连服生大黄粉2个月后,胆固醇降至178毫克%,甘油三酯降至98毫克%。 验方二 【药方】生山楂30克,何首乌、泽泻各20克,决明子25克,荷叶、丹参各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15日、30日分别空腹抽血查血脂。 【主治】高脂血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高脂血症患者59例,其中显效4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一般服药15天左右症状显著好转。服药最少者10剂,最多者36剂,平均19剂。 验方三 【药方】制大黄10克,猪苓、泽泻、白术、茵陈各20克,何首乌、生薏苡仁、决明子、金樱子各25克,柴胡、郁金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600毫升,文火煎至300毫升,分早、晚2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 【主治】高脂血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高脂血症患者85例,其中显效者63例,有效者20例,无效者2例。服用最少者1个疗程,最多者2个疗程。显效的63例,经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验方四 【药方】何首乌15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熟地黄10克,绞股蓝10克,没药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 【主治】高脂血症。 【加减】如阳虚明显者,加淫羊藿、肉桂;阴虚明显者,加麦冬、龟版胶。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62例,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5例。血脂变化情况:25例总胆固醇增高者,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4例;50例三酰甘油增高者,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 验方五 【药方】何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黄芪20克,桃仁10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泽泻15克,山楂20克,虎杖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补肾健脾,活血通络。主治高脂血症。症见胸痹、胸痛、心痛、中风、眩晕、胸脘痞闷、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滑。 【加减】如湿浊重者,加苍术、厚朴、藿香、陈皮;气滞血瘀重者,加柴胡、瓜蒌皮、郁金、田七、香附;血压高者,加钩藤、天麻、草决明;肾阳虚者,加附子、干姜。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78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明显降低)49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5%。 验方六 【药方】人参10克,麦冬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益气养阴行血。主治原发性高脂血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71例,其中显效52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 验方七 【药方】制首乌15克,丹参15克,山楂15克,黄芪12克,地龙12克,陈皮6克,苍术6克,赤芍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1个疗程。 【主治】行气化痰,化瘀消脂。主治高脂血症。 【加减】如痰郁中焦、腰膝酸弱者,加杞菊地黄汤;胸闷肢麻者,加半夏白术天麻汤;痰郁阻络者,加夏陈六君汤及僵蚕、红花等;痰郁痹胸者,加瓜蒌桂枝汤及降香、郁金;痰郁阻窍者,加温胆汤及石菖蒲、郁金、熟地等。 【病例验证】该方治疗60例,1个疗程结果:近期痊愈30例,好转28例,无效2例。 验方八 【药方】金樱子、决明子、制首乌、生薏苡仁各30克,茵陈、泽泻各24克,生山楂18克,柴胡、郁金各12克,酒大黄6克。 【用法】每日1剂,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至250毫升,分2次服。每2周为1个疗程。 【主治】滋阴降火,行滞通脉。主治高脂血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观察治疗30例高脂血症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20例,占66.7%;有效9例,占30%;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第一百二十四章 糖尿病 糖尿病又称消渴,是一种由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此病早期五症状,随其发展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液中血糖含量增高,或并发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末梢神经炎、趾端坏死等。早期诊断依靠化验尿糖和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此病重者可发生动脉硬化、白内障、酮症酸中毒等。按病情可采用饮食控制、胰岛素等降血糖药治疗,避免精神紧张,加强体育锻炼等也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恣性纵欲、热病火燥等原因造成。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喜欢吃甜食而肥胖的病人,脑力劳动者居多。创伤、精神刺激、多次妊娠以及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女性避孕药等)是诱发或加重此病的因素。发病时伴有四肢酸痛、麻木感,视力模糊,肝肿大等症。 验方一 【药方】麦冬(鲜品)全草50克。 【用法】每日1剂,切碎,水煎,代茶饮。 【主治】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主治糖尿病。 【病例验证】李某,55岁。症见烦渴,能食善饥,尿频量多。化验:空腹血糖12.6毫摩尔/升,尿糖(+++),诊为糖尿病。证属肺胃燥热。遂按上方用鲜麦门冬全草水煎代茶饮服。连服3个月,查血糖、尿糖均正常。为巩固疗效,以每日30克鲜麦冬,水煎代茶饮服月余。随访4年,未见复发。 验方二 【药方】仙鹤草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糖尿病。 【病例验证】林某,女,55岁。查空腹血糖180毫克%,诊断为糖尿病。经中西医调治,获效甚微,出现纳呆乏力,身体消瘦。处以上方水煎服,日服1剂。20剂后,诸症好转,复查空腹血糖为130毫克%。继服20剂,诸症皆除。 验方三 【药方】人参5克(党参加倍),知母10克,生石膏(生煎)30克,黄连、阿胶(烊化)、天花粉、麦冬、地骨皮各9克,白芍、山药、黄精、蒸首乌各15克,鸡子黄(兑冲)2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滋补肝肾,养阴润燥,益气清热,生津止渴。主治糖尿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15例糖尿病,近愈62例,好转88例,总有效率为70%。近愈标准:停药半年,三多症状消失,空腹血糖在7.2毫摩尔/升以下,尿糖(土)。好转:三多症状基本消失,血、尿糖均有下降,且较稳定。 验方四 【药方】生地黄、茯苓各15克,枸杞子20克,怀山药、天花粉各30克,太子参25克,知母、牛膝、生甘草、牡丹皮、泽泻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 【主治】糖尿病。 【加减】若气虚者,加黄芪30克,白术15克;若胃热肺燥者,加麦冬10克,生石膏(先煎)20克;若湿热重者,加苍术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糖尿病150例,用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45例,好转9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 验方五 【药方】太子参20克,黄芪50克,穿山甲、当归、红花、桃仁、甘草、川芎各10克,亦芍、丹参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糖尿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糖尿病患者59例,其中痊愈4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服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 验方六 【药方】党参5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25克,地骨皮、泽泻、丹参、枸杞子各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份,于早、午、晚饭前半小时各服1份。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加减】若偏于热盛口渴者,加花粉20克,知母15克;偏气虚者,加黄芪25克,白术20克;兼有阳虚者,酌加熟附子5克,肉桂5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患者50例,有效率为81%。本方降低血、尿糖起效时间较慢,需20~30天左右,但改善“三多”症状起效时间较快,仅2~7天,无副作用。 验方七 【药方】生、熟地黄各20克,生龙骨、牡蛎各(先煎)15克,山萸肉10克,怀山药30克,天花粉30克,三七粉3克,白云苓10克,泽泻10克,陈皮6克,水蛭6克,白僵蚕10克,蝉蜕6克,五味子30克,赤芍20克,鸡内金6克,广地龙10克,丹皮10克,黄芪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益肾养阴,活血秘糖。主治原发性糖尿病。 【病例验证】王某,女,63岁。患糖尿病10年余,长期服优降糖、降糖灵维持治疗。近3个月来,多饮多尿,善饥多食明显,手足无力,左侧肢体时而多汗。脉涩,苔少舌黯红,形体偏胖,血压在正常范围。尿糖(+++),空腹血糖11.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7.4毫摩尔/升。诊断为2型糖尿病。按此方连服4个月痊愈。1年后随访,病情持续稳定,未再复发。嘱其适当节食调护。 验方八 【药方】天花粉30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10克,川黄连4克,丹参10克,麦冬9克,鲜芦根30克。 【用法】日服1剂,水煎服,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热泻火,益肾缩尿,活血化痰。主治糖尿病。 【加减】烦渴引饮、苔黄燥、脉洪大者,加石膏;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苔黄脉滑实者,加生地、牛膝、玄参;虚烦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者,加龙骨、牡蛎、黄柏、知母、桑螵蛸;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饮一溲一、腰膝酸软、阳事不举、舌淡脉细者,加附子、肉桂、鹿茸、覆盆子。 【病例验证】李某,女,39岁。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易饥乏力已一年余,曾在某医院诊为糖尿病,给予“降糖灵”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加重,伴乏力懒言,自汗肢麻,脉弦细数,舌淡苔少。体重52千克,化验空腹血糖11.76毫摩尔/升,尿糖(++++),胆固醇6.24毫摩尔/升,心电图无异常,肝功能正常。诊断为糖尿病(中度)。给予上方治疗10天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尿糖(+~++),空腹血糖8.96毫摩尔/升,共服药6周。复查:主要症状消失,体重增加1.5千克,空腹血糖为6.72毫摩尔/升,尿糖(-),胆固醇4.94毫摩尔/升,效果显著。再以原方加减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发。 验方九 【药方】生黄芪15克,生地黄20克,生山药、葛根、黄连、石斛、天花粉各10克,黄柏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主治糖尿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2例,随访1年,其中显效31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2%。第一百二十五章 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症状为头昏、眼花、耳鸣、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心悸、身体消瘦,夜寐不安、疲乏无力、指甲变平变凹易脆裂、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佳、月经失调等。病因有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缺铁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长期小量出血,治疗应去除病因,并服铁剂。急性大量出血引起的“出血性贫血”须用输血或手术抢救。另还有红细胞过度破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成熟性贫血”、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引起的“恶性贫血”和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中医学认为,治疗贫血既要增加营养及补血,又要重视补气,因为气能生血。严重的必须从补肾着手,因为肾中精华能化生成血。 验方一 【药方】炙黄芪30克,当归20克,杭白芍10克,熟地黄30克,潞党参15克,白云苓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6克,制香附10克,砂仁(后下)6克,陈皮10克,怀山药30克,紫河车30克,焙内金6克,生麦芽10克,鸡血藤30克,济阿胶(烊化冲服)10克,煅绿矾(烊化冲服)0.3克,针砂(先煎)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 【主治】益气养血。主治缺铁性贫血。 【病例验证】唐某,女,29岁。6年前,因流产出血过多,后每次月经量多,素感头昏心悸、少寐、乏力、食欲欠佳,屡按缺铁性贫血治疗,选服中药及力维隆糖浆等药,不见效果,迄今未孕。查:面色苍白,皮肤乏泽,化验:血红蛋白75.0克/升,红细胞3.1×1012/升,血清铁7.84微摩尔/升,血清总铁结合力91.5微摩尔/升,骨髓未穿刺,肝功能正常,妇科会诊检查,轻度宫颈糜烂,余无特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中度)伴继发性不孕。按此方连服2个疗程。复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均正常。1年后,得知患者病愈,身已得孕。 验方二 【药方】健康孕妇12周以内人工流产的胎盘(鲜品,含胎儿)。 【用法】将胎盘去除杂质,冲洗干净,烘干,研粉。每日2次,每次2.5克,温水冲服。14天为1个疗程。 【主治】促进造血功能。主治慢性肾病贫血。 【病例验证】采用此方治疗慢性肾病贫血38例。2个疗程后,血红蛋白计数提高30%以上者18例,提高20%一29%者14例,提高10%~19%者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 验方三 【药方】黑矾、炒黑豆、炒黑芝麻、大枣肉、馒头各120克。 【用法】将馒头上方开口去心,包入黑矾,火烤使其熔化为度,另将炒黑豆、黑芝麻研粉放入,用大枣肉拌匀诸药,压成饼状,晒干研末,均分80包,日服2次,每次1包。 【主治】缺铁性贫血。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81例,效果显著者70例,好转者11例,一般服1料(80包)即可痊愈。 验方四 【药方】全当归、制首乌、黄芪各20~30克,党参、五味子、乌梅、陈皮、茯苓、丹参各15~20克,熟地黄、枸杞子各10~15克,甘草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缺铁性贫血。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8例,用药1~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50例,显效4例,有效4例。痊愈者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验方五 【药方】党参、淫羊藿、黄芪、丹参各30~35克,南沙参、仙鹤草、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5~20克,甘草5~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 【主治】营养性贫血。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营养性贫血患者39例,其中治愈35例,显效4例。治愈的35例中,1个疗程治愈者21例,2个疗程治愈者10例,3个疗程治愈者4例。 验方六 【药方】黄芪15~45克,太子参15~30克,白术10克,山药20~30克,当归10~12克,枸杞子10~15克,熟地黄15~30克,冤丝子20~30克,丹参10~15克,穿山甲5~10克,水蛭10克,土茯苓15~30克,白花蛇舌草15~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儿童酌减。 【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加减】如肝肾阴虚明显或低热者,酌加知母、黄柏、鳖甲、地骨皮、青蒿、天冬、玄参;脾肾阳虚者,酌加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胶、肉桂;热毒炽盛者,酌加银花、连翘、黄连、栀子、水牛角;出血明显者,酌加旱莲草、三七、黑地榆、乌贼骨;湿热明显者,酌加茵陈、败酱草、龙胆草、栀子、滑石、大黄。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9例,随访1年,治愈4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验方七 【药方】人参、甘草各10克,阿胶、鹿角胶(均烊化)、五味子、鸡血藤、连翘、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当归、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三七粉(分冲)5克,仙鹤草、黄芪、黄精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加减】贫血甚者,人参易西洋参,加紫河车;白细胞低者,加炙穿山甲、补骨脂;血小板过少者,加柿霜;皮下出血甚者,加槐米、生地炭;发热者,加大青叶、金银花;牙龈出血甚者,加花蕊石;尿血者,加白茅根;心悸者,加枣仁;纳差者,加鸡内金。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80例,基本治愈49例,缓解、明显进步各10例,稳定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0%。 验方八 【药方】黄鼠狼肉适量。 【用法】将黄鼠狼剥去皮、内脏及生殖器去掉(肛门也去掉),留肝肺,煮熟,取适量随意吃,咸甜均可,或作肉丝酸汤吃,每天3次。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例验证】牛某,男,25岁。拔牙后出血不止,血液从鼻、口腔不时流出,凝成紫色血块,牙龈时时出血,面色晄白如纸,呈重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眼神呆滞,头昏神倦,乏力懒言,饮食尚佳,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瘀斑,口腔黏膜有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3个月,经多次输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病情急剧恶化,已无良策。最后以黄鼠狼肉治疗,每天服3次,同时加强营养给予支持治疗。连续吃黄鼠狼肉2个月后(约10只),精神及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面色渐渐润泽,半年后能参加一般轻体力劳动,1年后身体逐渐恢复正常。随访4年,一切良好。第一百二十六章 胃炎 胃是人体消化道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中医称其为六腑之一,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上口以贲门接食管,下口以幽门通十二指肠,因幽门附近发达的环状扩约肌控制食物由胃入肠。胃壁有黏膜,并分泌胃液消化食物,胃肌扩缩运动以磨碎食物,推物入肠。胃内有血管、神经等与人体各部相连。功能和结构如此复杂,任何一处受伤或中毒感染,都可致病。 胃炎是胃黏膜炎性疾病,分急性、慢性两大类。急性胃炎主要是指因食物中毒、化学品或药物刺激、腐蚀、严重感染等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病变。主要诱因有烈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药物、物理因素(粗糙食物)、细菌等。在夏秋季,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脱水休克、脐周压痛等,有时与溃疡相似,应及时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湿热下注,脾胃失调所致,治疗时应清热利湿,解痉止痛,调理脾胃。 中医将下腹受风寒而致的急性胃炎又分两种:一种是食积泄泻,腹痛与泄泻交并阵发,粪便如糊状,有酸腐味,舌苔白,食欲不振;另一种是湿热泄泻,腹痛与泄泻交并,粪便像水,小便短少,色如浓茶,有口渴症状。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症范畴。中医认为由气滞、脾虚、血瘀,诸邪阻滞于胃或胃络失养所致。该病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病因可能除急性病外,还与胃黏膜受理化因素、细菌或毒素反复刺激和直接损害有关,其中尤以青壮年男性为多。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慢性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泛酸、饱胀、嗳气、纳差、大便不调,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变薄。本病从病理表现可分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四种,第一种为多见。本病预后良好,但严重者可有癌变的可能。胃痛及炎症与肝脾密切相关,肝脾气失和常易导致胃病。治疗本病以理气和胃为主。若属虚者,应温中补虚,养阴益胃;若属实者,应疏肝、泄热、散瘀为主。 验方一 【药方】潞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甘草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砂仁(后下)6克,木香6克,旋覆花(包煎)10克,川楝子10克,蒲公英15克,徐长卿10克,神曲10克,莪术10克,乳香6克,佛手15克,冬瓜皮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连服3周为1个疗程。 【主治】健脾化湿,清热活血。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病例验证】施某,女,45岁。上腹部隐痛、闷胀、嗳气时轻时重5年,经反复治疗效不显,近1周来,疼痛加重而就诊。经诊:脉涩,苔薄白,舌淡红,边有齿印及瘀点,上腹隐隐作痛,食后尤甚,并伴饱胀、嗳气,胃脘有压痛。胃镜示弥漫性胃黏膜表面呈红白相间和部分斑状改变,X线检查示胃下缘在髂嵴间线下15厘米,B超检查示胆壁稍粗欠光。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先后服此方21剂,诸症消除,并以枳实每日20克泡茶频服1个月以善后。1年后经胃镜及X线复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胃疼未发。 验方二 【药方】龙胆草3克,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0~15克,乌梅、甘草各6~10克,全当归、杭白芍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清热解毒,敛阴生津。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1例,治疗3月后,治愈(胃镜复查有改善,活检标本示幽门螺杆菌阴性,临床症状基本缓解)2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6%。 验方三 【药方】柴胡、枳实、炙甘草、厚朴各10克,白芍、乌梅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疏肝理气,行气消积。主治萎缩性胃炎。 【病例验证】治疗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其3年中西药治疗不能缓解。后服此方5剂,诸症减轻。前方加丹参、红花各15克,服药后症状悉减。前方继服3个月巩固疗效。半年后复查胃镜为轻度浅表性胃炎。 验方四 【药方】马齿苋30克,黄芩15克,蒲公英20克,藿香、川连各10克,木香、生甘草各6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主治】急性胃肠炎。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87例,均获治愈。其中,服药2~3剂痊愈者32例,4~5剂痊愈者28例,6~7剂痊愈者20例,8~10剂痊愈者7例。 验方五 【药方】炒车前子适量。 【用法】研末装瓶,每顿饭前服4.5克。 【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急性胃炎患者35例,其中痊愈2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慢性胃炎患者45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溃疡病患者33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 验方六 【药方】五味子适量。 【用法】研末冲服,每次3克,每日3次。20天为1个疗程。 【主治】萎缩性胃炎。 【病例验证】王某,女,35岁。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经服多潘立酮、盐酸甲氧氯普胺,仍感胃脘胀满不适。遂给予五味子3克研末冲服,每日3次。服药10余天后,症状明显减轻。重5年,经反复治疗效不显,近1周来,疼痛加重而就诊。经诊:脉涩,苔薄白,舌淡红,边有齿印及瘀点,上腹隐隐作痛,食后尤甚,并伴饱胀、嗳气,胃脘有压痛。胃镜示弥漫性胃黏膜表面呈红白相间和部分斑状改变,X线检查示胃下缘在髂嵴间线下1.5厘米,B超检查示胆壁稍粗欠光。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先后服此方21剂,诸症消除,并以枳实每日20克泡茶频服1个月以善后。1年后经胃镜及K线复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胃疼未发。 验方七 【药方】龙胆草3克,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0~15克,乌梅、甘草各6~10克,全当归、杭白芍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清热解毒,敛阴生津。主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1例,治疗3月后,治愈(胃镜复查有改善,活检标本示幽门螺杆菌阴性,临床症状基本缓解)2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6%。 验方八 【药方】竹茹12克,芦根30克,蒲公英15克,枳壳10克,石斛10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300毫升,早晚分2次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 【主治】轻清凉润,理气止痛。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偏热者。其特征是: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胃无大热,服清胃散太过者。 【加减】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药(30~60克)、甘草,加延胡索15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加儿茶10克、瓦楞子粉15克,去石斛;口渴者,加生石膏15克,渴止即去之;便干者,加全瓜蒌20~30克;呕吐者,加生姜10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69例,随访1年,其中痊愈43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2%。第一百二十七章 肠炎 肠炎是小肠或肠黏膜发炎的总称,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肠炎是肠黏膜受刺激而发炎,下腹受风寒,或吃得太饱都是致病的原因。中医将它分为两种,一种是食积泄泻,症状是腹痛,泻后痛减,过一下子又痛,再泻后又减,粪便如糊状,有酸腐味,舌苔发白,且食欲不振;另一种是湿热泄泻,症状是腹痛即泻,痛一阵泻一阵,粪便像水一样,小便短少,色如浓茶,有口渴现象。慢性肠炎表现为腹内时时咕咕作响,有时疼痛,大便不畅,便中带有黏液。常见的有慢性菌痢和阿米巴痢疾。 验方一 【药方】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顿服,每日2~3次。 【主治】肠炎,腹泻。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者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验方二 【药方】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肠炎。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验方三 【药方】粉葛根6克,淡黄芩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后下)2.4克,青、陈皮各3克,炒金银花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煎)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主治急性肠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6%),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 验方四 【药方】车前子(包煎)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各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主治】急性肠胃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验方五 【药方】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黏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2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薢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98例,其中痊愈者71例(占72.4%),好转25例(占25.5%),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验方六 【药方】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主治】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加减】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克、槟榔6克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克,以清热燥湿消炎;病延日久者,加肉桂3克以厚肠化湿;下腹胀满者,加炒菜菔子15克以下气宽中。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17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7%。 验方七 【药方】旱莲草20克,当归、毛姜、阿胶、白术各10克,黄连、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干姜3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其中间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主治】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症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粘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末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黏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病例验证】万某,男,32岁。腹痛便泻赤白黏液,时或便血半年余。多方医治乏效,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8~20厘米处充血、糜烂,有出血点。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口干唇红,腹痛隐隐,按之不减,大便溏薄夹赤白黏液,日三四次,近几日以赤冻为多,舌淡暗有浅细裂纹,苔白薄微黄,两脉虚濡且细。证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寒热气血壅遏为害,治当标本兼顾,缓调为要,遂拟本方加地榆10克、鸦胆子30粒(去壳2次吞服)。1个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只后段略稀。做镜检,患处已无糜烂,仅见出血点。继服上方去地榆、鸦胆子,加乌梅20克、白芍10克以养阴和营。又20剂后临床症状痊愈,纳增便调,形体气色恢复正常。又镜检,已无出血点,溃疡已愈合。 验方八 【药方】党参、秦皮、炒白术各10克,炙甘草6克,木香、乌梅、黄连、炮干姜各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3次口服,也可按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服用。 【主治】补脾健胃,止泻固肠,促进脾胃运化。主治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症见脾胃虚弱,时溏时泻,脘闷腹胀腹痛,肢倦神疲等。 【加减】如因久作泻痢,气虚下陷,导致脱肛者,可加黄芪、升麻;若兼见晨起则泻,泻而后安,或脐下时痛作泻,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脾肾阳气不足者,加补骨脂补命门火,辅吴萸、肉豆蔻暖肾温脾,五味子涩肠止泻;如年老体衰,气虚于下久泻不止者,加诃子;因气郁诱作痛泻,症见胸胁痞闷者,加枳壳、白芍、防风以泄肝益脾。 【病例验证】李某,男,40岁。3年前因外出不慎饮食,出现腹痛下泻,住医院检查确诊为细菌性痢疾,留住院治疗近旬,腹痛下痢明显好转,因在外不便调理,返回继续门诊治疗。病情时好时发,但发作症状比初患症状为轻。迁延至今,近日应酬荤腥稍多,再见腹痛下泻,日1~2次,便呈黄色稀溏,少有黏液,无里急后重兼症,自觉食欲日趋减退,食后胀闷不适,精神常感时久不支,舌质淡、苔薄黄,脉弱。综合分析,这是由于泻痢日久,导致脾胃受损,气虚不运,兼见未尽湿热。本益气运脾、兼清湿热为治。用上方,去乌梅,加陈皮、厚朴、竹茹、佩兰,嘱服2剂。药未竟,上症尽为大减,患者以工作开会就医煎服不便,请开常服药治疗,遂以上方按比例制散或丸与服。服散剂2剂近1个月后,泻、痛已愈,食欲、精神日渐正常。第一百二十八章 便秘 粪便在肠腔滞留过久,大量水分被肠壁吸收,致使粪便干燥、坚硬,不易排出,叫便秘。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因腹肌、肛提肌衰弱排便动力降低、结肠痉挛(其症状为腹泻与便秘交替)、进食过少、水分缺乏等原因引起的便秘,叫功能性便秘;②因患部分性肠梗阻,或其他病变,或因铅、砷、汞等中毒,致使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叫器质性便秘。 一般说来,短期便秘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但便秘长期得不到纠正,直肠内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这些影响是逐渐产生的,不容易立即引起重视,发现后再治疗时已是积习难返。有些人不把便秘当回事,其实,便秘可以引起早衰、营养不良、肥胖、肠癌及某些精神障碍等病。老年人便秘还会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脑出血、肺气肿、痔疮、肛裂等症。 验方一 【药方】黄芪30克,金银花、白芍、麻仁、肉苁蓉、当归各20克,威灵仙15克,厚朴、酒大黄各7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酒大黄不后下,大便调顺再停药。 【主治】益气养液,润肠导滞。主治老年虚证便秘。 【加减】大便连日得畅者,可减免酒大黄;便燥严重者,加玄明粉3~5克冲入;气虚重者,加党参20克;腹胀重者,加木香10克;腰腿酸软者,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病例验证】张某,男,81岁,原患糖尿病及冠心病、心房纤维颤动多年,现两病均较稳定,但苦于大便干燥不畅,数日一行,腹满而痛,先时用麻仁润肠丸等尚有效,近数月亦不起作用。如用泻药则引起便泻不止,虚惫气短,痛苦万状。诊脉弦大,涩而少力,代止不匀。舌嫩而赤,苔黄浊不匀,证属气血阴液俱不足,燥热蕴蓄六腑,宜标本兼治,于补气养血益阴药中,辅以清降之品。以此方加玄明粉3克,服药后大便得下,且下后腹中舒泰,气力精神转佳。减去玄明粉连服此方月余,大便每1~2日一行,很正常,糖尿病及心脏病较前好转,诊脉仍代止,但已较前柔和有力,舌苔亦渐趋正常。以此方改配丸剂,用以巩固疗效,两月后停药病愈。 验方二 【药方】生白术90克,生地黄60克,升麻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主治】便秘。 【病例验证】李某,38岁。患便秘半年,用本方治疗,服药1剂,不到4小时,一阵肠鸣,矢气频传,大便豁然而下,又继服20剂获得痊愈。至今3年,未曾复发。 验方三 【药方】白术30克,枳实15克。 【用法】各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主治】便秘。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便秘患者144例,均获治愈,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101例;2个疗程治愈者33例;3个疗程治愈者5例;4个疗程治愈者5例。愈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验方四 【药方】白芍50~80克,当归、丹参、熟地黄、玄参各20~30克,红花、桃仁、杏仁、苏子、延胡索各10~15克,香附、甘草各8~10克,白术10~12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主治】便秘。 【加减】若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5~20克;若血虚者,加何首乌、阿胶、枸杞子各10~15克;若阳虚者,加杜仲、川续断、肉苁蓉各10~15克;若气滞甚者,加枳壳、佛手各10~15克;若肠内燥、热盛者,加生地黄、麦冬各10~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便秘患者185例,其中痊愈178例;显效7例。有效率为100%。痊愈者中,1个疗程治愈者132例;2个疗程治愈者38例;3个疗程治愈者8例。愈后经随访1~2年,均未见复发。 验方五 【药方】柴胡、白芍、郁金各15克,枳实、草决明、茵陈、虎杖、槐花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内服。7日为1个疗程。 【主治】便秘。 【加减】腹胀者,加厚朴、木香;腹痛者,加延胡索;咽干口燥者,加玄参、麦冬。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功能性便秘68例,其中显效(排便复常,痛苦症状明显减轻)28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2%。 验方六 【药方】蔓荆子60克。 【用法】每日1剂,煎得药汁200毫升,分3次饮服。 【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习惯性便秘。 【病例验证】王某,女,27岁。产后2周,大便秘结。诊为产后 血虚,津枯便秘,系虚秘。遂给予蔓荆子150克,日分3次煎服。次日便软而解,诸症悉除。 验方七 【药方】紫草15克。 【用法】每日1剂。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煮沸2~3分钟,候温饮服。每剂水煎2次。 【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主治习惯性便秘。 【病例验证】邓某,男,68岁。患习惯性便秘10年,常服麻仁丸、清宁丸等通便药。近年来虽药量日增但效验日减,常因大便秘结而致血压升高。改用本方服药后大便通畅,血压也趋于正常。后隔日1剂又服月余。追访1年,未见复发。 验方八 【药方】核桃仁250克,蜂蜜50毫升,白糖100克,植物油750毫升。 【用法】将核桃仁放入沸水中浸泡后取出,剥去外衣,洗净沥干。取锅上火,加入植物油烧热,下核桃仁炸酥,然后倒入漏勺内,沥去油,装入盘中。原锅洗净上火,加入蜂蜜熬浓,起锅浇在核桃仁上。当点心食用,酥甜适口。 【主治】温补肺肾,润肠通便。适用于便秘。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便秘者68例,其中治愈51例,好转16例,有效率为98.5%。 验方九 【药方】菠菜250克,生姜25克,精盐2克,酱油5克,麻油5克,花椒油2克,味精、醋各适量。 【用法】将菠菜摘去黄叶,洗净切成段,鲜姜去皮切成丝。 锅内加水,置火上烧沸,加入菠菜略焯,捞出沥净水,轻轻挤一下,装在盘内,抖散晾凉,再将姜丝、醋等调料一起加入,拌匀入味。随意食用。 【主治】养血通便。适用于便秘。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1例,有效率达100%。其中2天而愈者11例,3天而愈者20例,4天而愈者19例,5天而愈者1例。第一百二十九章 肝炎 肝为五脏之一,开窍于目,有藏血、疏泄等功能。其肝脏发生;炎性病变,就是肝炎。肝炎的病因有病毒、细菌、阿米巴等感染,也可由于毒素、药物、化学晶中毒等引起,有急性、慢性之分。症状上共同之处为恶心、食欲差、厌恶油腻、脘腹胀闷、大便时溏时秘、易疲劳、发热,出虚汗、睡眠差、肝区不适或疼痛、隐痛、肝功能异常、肝肿大、乏力等等。传染性肝炎又叫病毒性肝炎,多由肝炎病毒引起。现在已知肝炎至少可有甲、乙、丙、丁、戊等多种。该病预后危险,且极易传播,故确诊后应对病人分床分食进行隔离,为好。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佳。 验方一 【药方】生地、丹参、蒲公英、垂盆草、白花蛇舌草各20克,女贞子、五味子、枸杞子各15克,川楝子1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文火水煎,每日1剂。 【主治】养阴柔肝,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治慢性乙型肝炎,证属肝肾阴虚,余毒未净。 【加减】久病未愈成肝硬化,症见乏力、肿块、舌质有瘀点者,加鳖甲、龟版、生牡蛎或吞服鳖甲煎丸;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赤芍;午后潮热、骨蒸潮热者,加地骨皮、知母、银柴胡;牙龈少量出血者,加茜草根炭、白茅根、旱莲草、水牛角片;素体脾胃气虚者,加太子参、生黄芪、谷麦芽。 【病例验证】方某,男,54岁。患慢性肝病已5年余。症见肝区隐痛,腹胀纳差,神疲乏力,行走困难,烦躁失眠,口干渴,大便干结,时有寒热伴恶心,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弦细。B超报告肝炎肝硬化,轻度腹水,化验报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0单位/升,血总胆红素15摩尔/升,白球比比例为0.8。证属肝肾阴虚,血瘀气滞,水湿不化治用本方加柴胡、黄芩、鳖甲,连服15剂,症状大减,能自行来诊室就诊。原方再服15剂,化验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嘱长期服用鳖甲煎丸后痊愈。 验方二 【药方】茵陈、白英、白花蛇舌草各60克,板蓝根、茯苓、大青叶各30克,丹参、白术、栀子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清利湿热,祛邪安正。主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加减】若周身发黄、迟迟不退者,酌加凉血解毒的丹参、赤芍以佐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长时间波动于200~300单位/升之间,尤应细察患者热毒残留,还要追究正气虚衰并存,则上方酌加党参、黄芪、怀山药等益气健脾药物。 【病例验证】罗某,男,21岁。身黄(体胖)伴恶心乏力约10天,尿液黄赤,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肝肿大肋下2厘米,质中伴压痛。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80单位/升,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8单位/升,硫酸锌浊度试验21单位/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80单位/升。西医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属湿热毒型,治宜清热解毒、渗湿利尿。用本方加赤芍、猪苓各9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5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1日内服完。连服8剂后,尿黄转清,食欲渐增,舌苔转薄。又宗上方略出入再进6剂,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未见复发。 验方三 【药方】龙胆草6克,柴胡、山栀、黄芩、车前子(包煎)、泽泻、木通各10克,田基黄30克,甘草3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也可连续服用。 【主治】病毒性肝炎。 【加减】若胁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若腹胀者,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若呕逆者,加法半夏,陈皮、竹茹、藿香;若腹泻者,加白术、茯苓;若湿重于热者,加蔻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薏苡仁;若有血瘀症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其中临床治愈者27例,显效4例,无效1例。平均服药62剂。31例有效患者经3~6个月的随访,27例已正常工作,有4例因过度劳累或感冒而复发。 验方四 【药方】泽兰、郁金、丹参、桃仁各15克,虎杖、白茅根各20克,栀子、贯众各12克,生大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急性病毒性肝炎。 【加减】若黄疸重者,加茵陈、金钱草;若纳差者,加草豆蔻、焦山楂、神曲、麦芽;若恶心者,加藿香、竹茹;若腹胀者,加莱菔子、佛手、厚朴;若肝脾肿大者,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64例,其中临床治愈57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愈时间最短20天,最长35天,平均治愈时间22.5天。黄疸消退者最快9天,最慢20天,平均14天。 验方五 【药方】丹参、赤芍、苦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炙鳖甲10克,穿山甲、茯苓各15克,制大黄18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丙型肝炎。 【加减】肝脾肿大、质硬者,加桃仁、生牡蛎;血脂高者,加金钱草、山楂、决明子;脾虚泄泻者,加党参、炒白术、扁豆;齿、鼻衄者,加小蓟、白茅根。 【病例验证】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丙型肝炎60例,用药2~3个疗程后,临床基本治愈11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7%。肝功能指标及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治疗后明显改善(P200U,总胆红素59.85微摩尔/升,尿三胆试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西医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黄疸型),中医辨证:阳黄(热重于湿型),予以本方加赤芍,共服药15剂。临床症状消失,肝大回缩,质软无压痛,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第一百三十章 脂肪肝 脂肪肝是因脂质在肝内的堆积所致。根据肝细胞内脂滴大小不同,又可分为大泡型脂肪肝和小泡型脂肪肝两大类。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很多,肥胖是一个重要原因,营养素摄入不足也会引起脂肪肝。酗酒、糖尿病、肝炎病人吃糖过多等原因都会引起脂肪肝。临床许多药物可影响肝内合成运输脂肪的载脂蛋白,以致中性脂肪在肝内聚集形成脂肪肝。脂肪肝是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因它是一个可逆的病理过程,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戒酒,停止对肝脏有毒药物接触等,对糖尿病病人要通过饮食与药物来控制血糖。饮食在脂肪肝治疗中十分重要,肥胖病人要限制食量和糖量,只要体重减轻,便可使肝脂肪消退,逐步恢复正常,多吃水果、蔬菜,不吃或少吃含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高的食物,而且要长期坚持,必然有益。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积聚”等范畴。 验方一 【药方】生山楂30克,何首乌30克,泽泻30克,黄精30克,丹参20克,虎杖20克,决明子20克,柴胡10克,生大黄(后下)3克,荷叶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主治】泄热祛瘀,消食化积,养肝健脾。主治脂肪肝。 【加减】腹胀明显者,加炒菜菔子;恶心重者,加半夏;右胁疼痛者,加白芍、龙胆草;服药后每天大便超过3次者,减少虎杖、何首乌剂量;吐酸水者,加乌贼骨或减生山楂剂量。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2例,其中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 验方二 【药方】寄生、巴戟天、何首乌各12克,象贝母、赤芍、白芥子各15克,郁金、枳壳各9克,丹参、泽泻、决明子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 【主治】脂肪肝。 【加减】脾虚证者,加白术、苍术;食积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湿热者,加栀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加垂盆草。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脂肪肝68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 验方三 【药方】虎杖30~50克,生何首乌15~20克,泽泻、茯苓、白术各20~30克,荷叶10~15克,甘草5~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脂肪肝。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4例,经用药1~4个疗程,其中痊愈35例(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显效6例(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明显好转),有效(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有所好转)2例,无效1例(治疗前后未见变化)。治愈的病例经随访,均未见复发。 验方四 【药方】党参、黄芪各30克,茵陈35克,连翘25克,苍术、泽泻、丹参、郁金各20克,决明子、法半夏、黄芩、黄连各10克,大黄8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脂肪肝。 【加减】若肝区胀痛者,加延胡索、香附各10克;若血脂偏高者,加生山楂、何首乌各15克;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者,茵陈加量至50克,栀子20克,垂盆草15克;若肝区光点密集,门静脉增宽者,加红花、桃仁各15克,莪术10克;若大便溏者,去大黄,加炒白术、炒薏苡仁各15克。 【病例验证】经用上药2~4个疗程治疗脂肪肝患者78例,其中治愈56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 验方五 【药方】玉米须、麦芽、丹参、茯苓各30克,生山楂、何首乌、赤芍、当归、白术各15克,丹皮、青皮、陈皮、柴胡、黄芩、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个疗程。 【主治】降脂利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脂肪肝。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0例,用药2~5个疗程,其中治愈27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验方六 【药方】生山楂、泽泻各20~30克,丹参、生何首乌、草决明、黄精、虎杖各15~20克,白芍、醋柴胡各10~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脂肪肝。 【加减】若恶心者,加法半夏10克;若腹胀者,加炒莱菔子15克;若吐酸水者,减山楂剂量,加乌贼骨2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0例,经用药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 验方七 【药方】当归须60克,牡蛎粉60克,白芥子50克,莱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乌80克,丹参50克,生蒲黄(包煎)60克,决明子150克,芦荟30克,水蛭30克,泽泻150克,麦芽60克,肉桂30克,炒白术150克,陈皮50克。 【用法】诸药粉碎为末,过筛,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前后,化验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对比。必要时以1/5量作煎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以加速疗效。 【主治】祛痰化湿,活血消脂。主治脂肪肝。 【加减】胁痛甚者,加青皮30克,赤芍10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0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00克。 【病例验证】崔某,男,57岁。腹胀胁痛时时发作3年余,常常肠鸣、便稀。面色黑黝少泽,形体肥胖,苔薄白,舌质黯红。血压134/88毫米汞柱,肝功能检查正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血脂检测,胆固醇8.90毫摩尔/升,三酰甘油14.8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6毫摩尔/升。肝脾B超检查:肝左叶长6.5厘米,厚度5.8厘米,右叶斜径14.7厘米,宽度8.9厘米;脾肋下斜径12.8厘米,肋下厚度3.9厘米,超声印象:脂肪肝;脾略大。辨证:肝失疏泄,湿热痰瘀壅滞。用此丸方连服3个月,腹胀、肝区痛减轻。又连服3月余,复查血脂、胆固醇及肝超声基本正常,诸症消失。第一百三十一章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大脑功能性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属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本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且多与个体素质有关,病人常常性格内向,脆弱多病,身体虚弱,对一些自身不适感觉过分关切。其发病因素有多种,如过度疲劳、中毒、精神创伤等,以上因素引起大脑功能失调,继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的产生。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惫乏力,精神委靡不振等。有些病人由失眠开始,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也有表现为早醒、睡眠浅、多恶梦。胃肠道症状如胃口不佳,腹部胀满,大便次数增多等。女性病人可有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男性病人可有阳痿、早泄、遗精等。 验方一 【药方】百合30克,淮小麦30克,莲子肉15克,夜交藤15克,大枣10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冷水浸泡半小时,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不计次数,作饮料服用。 【主治】益气养阴,清热安神。主治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以神志不宁,心烦急躁,悲伤欲哭,失眠多梦,善惊易恐,心悸气短,多汗,时欲太息,舌淡红或嫩红,脉细弱或细数无力为主症。中医辨证属心阴不足,虚热内扰,或气阴两虚,心神失养者。 【加减】兼气郁者,加合欢花30克;兼痰浊者,加竹茹9克、生姜6克;兼湿邪阻滞者,加藿、荷梗各1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79例,其中治愈52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 验方二 【药方】丹参50~90克,柏子仁25~35克,远志、五味子、百合各15~20克,生地黄20~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5剂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衰弱。 【加减】若头晕者,加钩藤(后下)、天麻、珍珠母各10~15克;若心悸者,加石菖蒲、磁石(先煎)各10~15克;若精神委靡不振者,加太子参、黄芪、党参各15~2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神经衰弱患者35例,经用药1~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30例,显效3例,有效2例。 验方三 【药方】淫羊藿25克,陈皮、桔梗、半夏、当归、白术、茯苓、郁金各10克,熟地黄20克,细辛3克,甘草6克,枸杞子、酸枣仁、黄芪、党参各15克,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7剂为1个疗程,间隔5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主治】神经衰弱。 【加减】若有热象者,加栀子10克,黄芩10克;若有寒象者,加肉桂6克,干姜8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神经衰弱患者34例,其中治愈27例,好转5例,无效2例。一般经1~3个疗程能基本治愈。 验方四 【药方】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枣仁10克,五味子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主治】理气化痰,养心安神。主治神经衰弱、神经异常、癫痫等病,证属痰火内结、郁热内扰者。 【加减】伴四肢抽痛、屈伸不利者,加葛根、钩藤、丹参,舒筋止痛;失眠重症者,加黄连、定心珠(取鸡子黄1枚,蛋黄衣不破为好,再以煎好的药趁热冲调搅匀而成),除烦宁心安神;伴头痛者,加白蒺藜、川芎、白芷,通络止痛;精神抑郁者,加柴胡、郁金,舒肝解郁。 【病例验证】用此方加减治疗神经衰弱患者32例,其中治愈2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 验方五 【药方】白扁豆15克,薏苡仁15克,莲子肉15克,核桃仁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15克,糖青梅5个,糯米150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此方前3味药用温水泡发,红枣洗净以水泡发,核桃仁捣碎,糯米淘洗干净,所有备料一同入锅,加1500毫升水,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熬煮成稀粥。随量食用。 【主治】健脾养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主治神经衰弱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9例,治愈10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 验方六 【药方】酸枣树根(不去皮)30克,丹参12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1~2小时,分2次于午休和晚上睡前服。每日1剂。 【主治】神经衰弱,顽固性失眠。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神经衰弱、顽固性失眠患者7例,一般服15剂后即获痊愈。第一百三十二章 失眠 失眠指睡眠不足或睡不深熟。有几种形式:一是难于入睡(起始失眠);二是睡眠浅而易于惊醒(间断失眠);三是睡眠持续时间早于正常,早醒后不能再入睡(早醒失眠)。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精神过度紧张或兴奋,并伴以头昏脑胀、头痛、多梦、记忆力减退、神倦胸闷、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手足发冷等,常见于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如失眠伴以情绪不稳、过敏、潮热、出汗、头痛头晕、血压波动,月经紊乱等,年龄在45~55岁间的可能是更年期综合征;如因环境嘈杂或服用浓茶、饮料、药物、心中有事、忧郁不结、疼痛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均应根据病因,镇定安眠,心理调节。 验方一 【药方】蝉蜕3克。 【用法】加水250毫升,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缓煎15分钟,取汁饮服。 【主治】散热定痉,抗惊镇静。主治失眠等症。 【病例验证】郝某,女,24岁。患神经衰弱数载,夜难入寐,寐则多梦易醒,甚至彻夜不眠。曾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改用单味蝉蜕3克,按上方煎水饮用,患者当即安然入寐。依法巩固治疗半个月,旧症消失。随访3年,未见复发。 验方二 【药方】半夏、橘皮各6克,竹茹、茯苓各12克,枳实8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4枚。本方可随征加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 【主治】失眠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痰浊型失眠症32例,其中临床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 验方三 【药方】绿茶15克,酸枣仁粉10克。 【用法】每日清晨8时前,将绿茶15克用开水冲泡2次饮服。8时后忌饮茶水。晚上就寝前冲服酸枣仁粉10克。 【主治】失眠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失眠患者39例,其中治愈34例,好转4例,无效1例。 验方四 【药方】大生地、制黄精、制玉竹、紫丹参、夜交藤各30克,决明子20克,朱茯神15克,合欢皮、川芎各9克,炙甘草6克,长灯芯3束。 【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温服,以午后及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为佳。 【主治】失眠症。 【加减】若胃纳较差,大便溏薄者,加陈皮、山楂、枳壳、麦芽、生地,决明子减量或不用;若心悸严重者,加五味子、麦冬、珍珠母;若大便秘结者,加柏子仁、郁李仁;若精神抑郁或心烦易怒者,加生铁落;若神倦乏力者,加炙黄芪、太子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失眠患者58例,其中,治愈43例,显效12例,进步2例,无效1例。 验方五 【药方】怀山药30克,生牡蛎(先煎)、生龙骨(先煎)、生代赭石(先煎)各20克,潞党参、茯苓、茯神、炒枳实、丹参、炒竹茹、阿胶(烊服)、生麦芽各10克,制胆星、石菖蒲、黄连、甘草各6克,酸枣仁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周为1个疗程。 【主治】调理阴阳,涤痰安神。主治神经性失眠。 【病例验证】江某,女,35岁。患者于11年前,生产后3天即感心烦意乱,不能入睡,连续1月余每夜仅浅睡3~4小时,嗣后,经治虽睡时稍增,但多恶梦,且素感头昏沉,胸闷,纳谷不馨。有时也服安定或中药,症状好转一时,逾后复故,渐至稍有睡意,即被惊醒,惊绪易激动,畏闻响声,现已无从事家务及农事之能。脉涩,舌红,苔薄白腻,脑电图及血压检查均无异常,无思维、情感、行为及与环境相互之间不协调现象,但有其父失眠等神经症家族病史。诊为神经性失眠,辨证为心肾不交,胆虚痰扰。按此方治疗,共服药25剂,诸症皆除。半年后,已康复劳动,一切如常。 验方六 【药方】黄芪30克,白术、陈皮、党参、当归、甘草各9克,升麻15克,柴胡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主治】补中益气,疏肝解郁。主治失眠症。 【加减】如兼有阴虚者,可加麦冬、石斛各9克。 【病例验证】治疗42例,睡眠均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延长最短1小时,最长8小时,平均3小时以上。 验方七 【药方】丹皮、栀子、当归、炒白术、大枣、青皮各15克,柴胡、薄荷各10克,白芍30克,龙骨、牡蛎各(先煎)60克,酒大黄(另包后下)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主治】清热凉血,滋阴清热。主治失眠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加味治疗28例。治愈(能获得正常睡眠,入睡快,睡后如常人,2年内未复发)22例;显效(能基本正常入睡,时有睡而易醒现象,但精神饮食如常,1年内未见复发)4例;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能按时入睡,但睡而不稳,每遇劳累或精神刺激后复发)2例。总有效率100%。 验方八 【药方】生地黄、麦冬、代赭石(先煎)、珍珠母各15克,沙参、玄参、金银花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主治】补肝肾,平肝安神。主治失眠。 【加减】身体虚弱者,加党参、远志、酸枣仁;热盛者,加知母、石膏;有胃寒者,加茯苓12克、半夏12克;头痛者,加荆芥12克,蔓荆子12克。 【病例验证】刘某,男,32岁。失眠2年,经多方医治无效,后按本方服药7剂痊愈。第一百三十三章 肥胖症 肥胖症是指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失调而导致脂肪组织过多所造成的病症。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为肥胖。脂肪主要沉积于腹部、臀部、**、项颈等处。常见于体力劳动较少而进食过多的中年人。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常常是家族性的,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继发性肥胖是继发于某些疾病的,例如皮质醇增多症、胰岛素瘤、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患肥胖症者一般出汗多、善饥多食、腹胀、便秘、心慌、气短、嗜睡、不爱活动、不能平卧,还伴有下肢轻度浮肿,女性患者则多伴有月经失调、闭经、不育等病状。 验方一 【药方】枸杞子15克。 【用法】每日2次,每次15克,代茶冲服。 【主治】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主治肥胖症。 【病例验证】赵某,女,38岁。身高1.6米,体重70千克,自觉疲乏,呼吸短促,心悸,腰酸,下肢轻度浮肿,血压150/90毫米汞柱。诊断为肥胖症。按上方服用枸杞子茶。1个月后,体重降低3十克;连服4个月,体重降至60千克,血压120/75毫米汞柱,诸症均消。继服枸杞子茶半年,体重正常。 验方二 【药方】黄芪30克,党参、苍术、丹参、山楂、大黄、荷叶、海藻各15克,白术、柴胡、陈皮、姜黄、泽泻、决明子各1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3次服,早中晚饭前半小时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健脾益气,活血理气,通腑导滞,降浊化饮。主治肥胖症。 【病例验证】朱某,男,39岁。患者嗜睡,喜食肥肉,体重逐年增加。因自觉头昏、乏力、肝区不适、胃胀、大便不成形,1年前诊断为脂肪肝,服用西药效果不显。主诉自觉症状未减,舌质暗,苔腻,脉弦缓。身高1.65米,体重83.5千克,血清胆固醇7.1毫摩尔/升,三酰甘油2.55毫摩尔/升。脉症均属本方适应病症,故以本方治疗,服用30剂后,自觉症状消失,体重降至72.8千克,血清胆固醇5.54毫摩尔/升,三酰甘油1.03毫摩尔/升。回省医院复查:肝活检证明脂肪消失,一年半后询问无相关并发病发生。 验方三 【药方】炒苍术、山楂、何首乌、怀山药、泽泻各100克,制半夏、陈皮、制香附、白茯苓、车前子(包煎)、生地黄、桔梗、炒枳实、川牛膝、丹皮、白芥子、红花、生蒲黄(包煎)各60克,大黄30克,姜汁30毫升,竹沥60毫升。 【用法】诸药共粉碎细面,兑入竹沥、姜汁,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饭后开水送服。3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理气散湿,消痰减肥。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病例验证】徐某,女,38岁。身体渐进性肥胖15年,全身困顿,走路气短,时感头昏、恶心,善食,大便干结,小便短少,体重70千克,身高162厘米,若按(身高一100)×0.9=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计算,体重应为55.8千克,超过标准25.5%,有家族肥胖病史,血脂测定,血脂、胆固醇基本正常,脉细涩,苔薄黄舌黯红。诊为单纯性肥胖症。用本方治疗,并嘱进食量宜为平日的90%,少啖肥脂厚味,少食过咸食品,增加活动多散步。3个月后复诊,药后,走路气短及头昏恶心尽除,体重减轻14千克,再配丸1料,以巩固疗效。 验方四 【药方】白芍20克,泽泻、汉防己、乌梅、荷叶、茯苓、黄柏各10克,柴胡8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晚2次口服。待体重接近正常标准时,可按上述处方配成蜜丸,每丸重9克,每日2丸,分2次口服。 【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肥胖病患者43例,其中体重下降2千克以下者8例,3~5千克者15例,6~8千克者10例,9~12千克者10例。 验方五 【药方】生地黄、生黄芪、黑小豆各30克,防己、白术、茯苓、漏芦、决明子、荷叶各10克,红参8克,蜈蚣2条,生甘草5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成150毫升,每次50毫升,分3次口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可续服2~3个疗程,直至体重恢复正常为止。 【主治】肥胖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肥胖病患者58例,经用药1~3个疗程后,其中体重下降2~3千克者10例,4~5千克者36例,6~8千克者12例。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验方六 【药方】柏子仁、炒苍术、茯苓、生黄芪各20克,法半夏、薏苡仁、车前草、大腹皮、泽泻各10克,炙香附、炒白术、麦芽、神曲各15克,夏枯草12克,冬瓜皮、陈皮、甘草各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肥胖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肥胖病患者23例,用药2~3个疗程后,体重下降3~4千克者9例,5~6千克者8例,7~8千克者5例。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风 中风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外伤性而又发病较急的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神经性损害。因其发病急骤,故也称为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一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范畴。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并伴有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瘫痪、牙关紧闭或目合口张、手撒肢冷、肢体软瘫等。重者可突然摔倒、意识丧失、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等。中医学认为,脑出血大体属于中脏、中腑范畴。脑血栓、脑栓塞为中经、中络范畴。乃因患者平素气虚血亏,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或招受外邪,或内伤七情而致病。 验方一 【药方】水蛭15克,蜈蚣3条,白僵蚕12克,全蝎6克,丹参24克,川芎10克,山药15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0剂为1个疗程。 【主治】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主治脑血栓形成。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6例,平均治疗45天,痊愈16例,显效5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 验方二 【药方】地龙25~40克,葛根30~50克,红花(后入)15~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主治】祛风化痰,行瘀通络。主治脑血栓形成。 【病例验证】用此方加减共治86例,治愈44例,占51.2%;显效26例,占30.2%;好转10例,占11.7%;无效6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治愈时间20~80天,平均54天。服药剂数10~40剂,平均28剂。 验方三 【药方】石菖蒲、炙远志各6~10克,郁金、天竺黄各10~12克,制半夏、茯苓各10~20克,胆南星/泽泻各10~30克,生石决明20~30克,怀牛膝10~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病情危重者每隔6小时服1次。 【主治】开窍导痰。主治中风急症(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 【加减】若脑出血严重者,加参三七、花蕊石、犀角(水牛角代);抽搐者,加全蝎、钩藤;血压高者,加生牡蛎、夏枯草;寒痰者,用生南星、生半夏;热痰者,用胆南星、鲜竹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或番泻叶。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5例,其中治愈11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 验方四 【药方】黄芪、黄精、丹参、玄参各15克,鸡血藤20克,海藻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并可随症加减。 【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主治中风后遗症偏瘫。症见中风后一侧肢体偏瘫,肌肉松弛,不能自主屈伸,舌体向健侧歪斜,语言蹇涩,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等。 【病例验证】何某,男,59岁。突发脑溢血,左侧肢体偏瘫,鼻唇沟变浅,舌体向右侧歪斜。服本方19剂,基本痊愈。 验方五 【药方】三七粉5~10克。 【用法】上方为1次量,温开水冲服,不能口服者予以鼻饲。 【主治】止血活血,行瘀化瘀。主治中风。 【病例验证】李某,男,60岁。因头痛、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左侧偏瘫3小时。经头部CT检查为右侧内囊区出血。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缺血。对病人予以常规抢救治疗,但病情改善不明显。遂改投三七粉10克,置于冰镇水150毫升中予以鼻饲,2小时后再次使用。此后,病情逐渐稳定。次日意识渐清,排黑色大便1次。继给三七粉10克,2次鼻饲。第三天,能吞咽饮食。停止鼻饲,改用三七粉7.5克,每日2次冲服。经2个月治疗,病愈出院。 验方六 【药方】生大黄50克。 【用法】用生大黄50克加沸水200毫升浸泡20分钟,制成25%生大黄浸渍液。先用25%生大黄浸渍液100毫升,鼻饲或灌肠1~2次。大便排出后,用量为50毫升,每隔12小时治疗1次,直至神志清醒。同时配用汤药调治。 【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主治中风昏迷。 【病例验证】郑某,男,57岁。突然晕倒,不省人事。血压210/115毫米汞柱,腹胀,24小时未解大便,脉弦数。入院后给予甘露醇等控制血压未获效。遂按本方取25%生大黄浸渍液100毫升,鼻饲2次,即排出黑色稀糊状大便2次,血压下降。继以25%生大黄浸渍液50毫升,每隔12小时作1次鼻饲。第二天,神志渐清,有吞咽动作,配服中药汤剂。第三天神志完全清醒,遂停用生大黄浸渍液,继续以中药调治2个月,生活能自理而出院。 验方七 【药方】黄芪30~50克,川芎、赤芍、天麻、黄芩、川牛膝各10克,当归尾、钩藤(后下)各15克,石决明(先煎)2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主治】中风。 【加减】若上肢偏瘫者,加桑枝;若下肢偏软无力者,加桑寄生;若头晕甚者,加葛根、丹参;若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若口眼?斜者,加稀莶草、白僵蚕;若夜卧不安者,加夜交藤;若胆固醇或三酰甘油高者,加生山楂、决明子;若血压偏高者,加夏枯草。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中风患者4例,其中痊愈2例,显效1例,有效1例。服药时间:最短者26天,最长者105天,平均服药为50天。 验方八 【药方】乌梢蛇、白花蛇各15克,鸡血藤、黄芪各30克,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各12克,丹参25克,桂枝、山楂、甘草各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次温服,每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 【主治】中风后偏瘫。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75例,其中痊愈5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痊愈者中服药最少者25剂,最多者50剂,平均36剂。第一百三十五章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又称风湿样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寒冷、潮湿、感染、外伤、营养不良、精神刺激等可能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多起病缓慢,可有疲倦、低热等前驱症状,随之四肢小关节游走性疼痛、僵硬,以后累及腕、肘、膝、踝、肩等大关节,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常呈梭形肿大,有运动痛和僵硬感,晨起为甚。反复发作与缓解,后期出现关节强硬、畸形,邻近肌肉萎缩。少数患者在腕、踝等关节隆突部有像皮样硬度的皮下小结。亦可有淋巴结、脾脏肿大,角膜炎、巩膜炎、周围神经病变,胸膜炎、心包炎等。特殊类型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主要累及脊椎使之强直、畸形,小关节极少受累。其他尚有干燥综合征、弗耳提综合征等类型。本病属于中医学中的“痹证”范畴。 验方一 【药方】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黄、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活经活络。主治类风湿关节炎。症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兼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病例验证】张×,女,16岁已四肢关节肿痛4年,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加重2个月。4年前因感冒发热后觉双膝关节疼痛,后渐及双踝、髋、肩、肘、腕等关节肿胀、灼热、疼痛。在当地治疗,血沉75毫米/小时,抗“O”阳性,类风湿因子(1:160),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服用强的松、吡氧噻嗪等。病情时轻时重,两月前突然加重而来诊,中医辨为痹证而收住入院。症见四肢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限,局部皮色不变,触之灼热,肌肉萎缩,面色晄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气血虚弱,外感风寒湿邪,流注经络,搏结于关节,致使气血不通,郁而化热,久而不愈,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候。用本方治疗半年,复查血沉6毫米/小时,抗“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肿消痛减,功能恢复正常,临床治愈出院,继续服药巩固疗效。一年后复查,一切正常。 验方二 【药方】生黄芪15~3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白芍、当归、莪术各12克,炙甘草10克。【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后,隔日服1剂,再服3个月。此后,以本方制成丸药,继续服6个月,以巩固疗效。全疗程为1年。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加减】若属热胜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若属寒胜型,桂枝可用至20克,加用细辛3~6克;若气血亏虚者,再加用党参15~30克,首乌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5例,缓解(关节肿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血沉,黏蛋白恢复正常)11例,显效15例,好转16例,无效3例,远期疗效(2年后)随访21例,其中缓解10例,显效9例,无效2例。 验方三 【药方】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加减】若气血两虚者,黄芪加量至60~80克,当归、何首乌各20克;若兼发热者,加生石膏(先煎)40~50克,薏苡仁25~30克;若关节红肿较甚者,加萆薢20~30克,防己、泽泻各12~15克;若上肢重者,加姜黄、桑枝各10~15克;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蚕沙、木瓜各10~12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7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症状缓解,关节肿大消失,血沉恢复正常)45例;好转(关节活动自如,肿大未消退,血沉基本恢复正常)19例;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3例。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验方四 【药方】桂枝、制川乌(先煎)、当归、乌梢蛇各10克,淫羊藿、熟地黄各15克,鹿衔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避风寒。 【主治】祛风散寒除湿。主治类风湿关节炎。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痛处不红不热,常有冷感,得热则痛稍缓,或疼痛呈游走性,或疼如刀割针扎,或酸痛,关节肿胀,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或浮缓。 【加减】若风盛者,加寻骨风、钻地风各20克;湿盛者,加苍术、白术各10克,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各15克;寒盛者,加制草乌(先煎)、熟附片各10克;刺痛者,加廑虫10克,参三七3克(研冲),延胡索15克;痛剧者,加炙全蝎3克(研冲)。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9例,经过3~6个月的治疗,基本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 验方五 【药方】金刚刺15克,广地龙15克,蜈蚣1条,黄芪40克,桂枝12克,海风藤12克,威灵仙12克,甘草10克。 【用法】1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个疗程,一般宜服2~3个疗程。 【主治】活血通络,温经祛湿。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加减】若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者,可加忍冬藤15克、知母10克、黄柏2克;若病程长,关节肌肉冷痛剧烈,痛处固定者,可加制川乌8克、制草乌8克;若肢体全身游走性疼痛者,可加防风12克、羌活10克;若久病关节变形,屈伸不利,伴头晕腰酸者,加熟地12克、狗脊10克、龟版12克。 【病例验证】李某,女,30岁。患类风湿关节炎4年,手指关节呈梭形改变,腕踝关节肿痛僵硬,长期服用芬必得、地塞米松,效果欠佳。近两年来,日渐加重,疼痛剧烈,夜间尤甚,得温稍舒,生活不能自理,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化验血沉60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以本方加减治疗,连服20剂后,关节肿胀已减轻,疼痛好转;原方又服60剂,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已能自理,可下床行走。第一百三十六章 烧烫伤 烧烫伤亦称灼伤,是指高温(包括火焰、蒸汽、热水或热固体)、强酸、强碱、电流、化学物质、射线等作用于人体,导致皮肤损伤。轻者以红、肿、热、痛或皮肤起水泡为主要临床表现;重者可深在肌肉、骨骼,严重的并发休克、感染等全身变化。按损伤深浅分为三度。I度烧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Ⅱ、Ⅲ度烧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焦黑、干痂似皮革,无疼痛感和水泡;Ⅱ、Ⅲ度烧伤常常产生感染、脱水、休克、血压下降的表现。本病屑中医学“火烧伤”、“汤火伤”、“火疮”等范畴。 验方一 【药方】乳香、没药各20克,冰片1克,生蜂蜜150毫升。 【用法】将乳香、没药、冰片研成细末加入蜂蜜中,调成糊状即可。对烧烫伤有水疱者,将水疱刺破一小孔排完水(孔不宜大,以防感染),之后,将受伤部位涂此药膏即可。每日1次。 【主治】I~Ⅱ度烧烫伤。 【宜忌】冰片的用量不宜过多,因其刺激性强,过量易引起患部疼痛。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I~Ⅱ度烧烫伤患者40多例,一般5~10天可愈,稍重者两周内痊愈。本方对于Ⅲ度烧烫伤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 验方二 【药方】苍术、白芝麻油各适量。 【用法】将苍术研成细末,加白芝麻油调成稀糊状。用经酒精消毒的鸡翅毛将药糊薄薄地涂抹于烧伤、烫伤部位。每天1~2次,直至伤口愈合。第二次涂药时,对脱痂或干燥处稍多涂一些。 【主治】烧烫伤。 【病例验证】采用此方治疗烧伤、烫伤50例,效果良好。轻者3~4天可结痂,7~10天脱痂愈合,重症者疗程稍长。 验方三 【药方】虎杖、黄柏各15克,地榆、榆树皮内层各20克。 【用法】粉碎混匀,按每克药粉加入95%酒精2毫升的比例浸泡1周,加压过滤后再加入等量95%酒精,1周后同样过滤,混匀后装入灭菌瓶中备用。清创后以医用喷雾器将药液喷洒于创面,每日喷3~9次。 【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烧烫伤。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烧烫伤患者240例,其中有效2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8%。 验方四 【药方】鲜侧柏叶240克,川大黄、当归、地榆各60克,血;余90克,槐树露蜂房30克,黄蜡(冬用150克,夏用210克),香油1000毫升,樟脑9克。 【用法】将大黄切为细末;将血余取男女各半,用碱水洗净,晒干;将香油置锅中加热使沸。先下侧柏叶,次下当归,再下地榆,待炸至黑枯,将渣捞出;再下血余、蜂房,炸枯捞出后过滤;趁热下大黄、黄蜡,最后下樟脑。搅匀待凉即得,贮大口瓷瓶内备用。用时,将患处洗净,涂敷。水泡宜先剪破后再上药,敷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以愈为度。 【主治】烧烫伤。 【加减】烫伤重者,须配合内服汤剂:用琥珀3克,朱砂、冰片各1.5克,共研为细面。再用大萝卜榨汁1盅。加入童子便2盅,冲服药面。 【宜忌】忌用手搔,忌食辛、辣,忌烟、酒等。 【病例验证】此方用于治疗烫伤患者达500余人,均获治愈。烫伤轻者,一般仅用上药外敷即可;烫伤重者,则必须配合内服汤剂。 验方五 【药方】米500克,冰片6克。 【用法】取小米500克置于铁锅内,炒成炭状,加冰片6克,研为极细末,以麻油调成糊状。按一般方法清理创面后,涂敷小米散厚约2毫米左右,盖上油光纸,然后用5~6层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固定(亦可采用暴露疗法)。开始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以后2~3日换药1次。 【主治】清热止痛。主治烧烫伤。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0例,收到满意效果。治疗后,局部症状得以迅速改善。对I度伤皮肤发红或有极少小水泡者,能促进及;早痊愈;Ⅱ度烧烫伤者一般换药5~7次痊愈。 验方六 【药方】乌梅、儿茶、黄芩各250克,五味子、五倍子各125克,冰片25克,尼泊金适量。 【用法】将上药装入纱布袋内(除冰片、尼泊金外),置锅内煮煎。每次加水25000毫升,煎2小时得液10000毫升;第2次加水10000毫升,煎2小时得液5000毫升;第3次加水5000毫升,煎2小时得液2500毫升。3次共得液17500毫升,浓缩咸12500毫升。过滤后加入冰片,再加入尼泊金适量装瓶备用。用时,涂擦烧伤部位。 【主治】烧烫伤。 【病例验证】用上药观察治疗烧伤患者40例,经涂药后,渗出液很快减少,一般在24小时左右干燥结痂。Ⅱ度创面1周左右痊愈;深Ⅱ度创面两周左右愈合,最长者3周治愈。无一例出现并发感染。 验方七 【药方】大黄50克,燕子窝泥20克,冰片4.5克,米醋适量。 【用法】将前3味研为细末,用米醋调匀,涂敷患处,1日2次。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于I度烫伤、烧伤。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I度烧烫伤50例,其中痊愈46例,一般用药5~7天,有效率为92%。 验方八 【药方】黄蜡500克,生黄柏、生大黄各600克,姜黄、生地榆各250克,麻油1000毫升。 【用法】上药按常规熬制成膏备用。使用时常规清创处理后以烫伤膏均匀外涂患处,创面以暴露为好。每日换药1次,后期隔日1次。 【主治】小面积深Ⅱ度以下烧伤、烫伤,铁水、火焰、电弧灼伤以及化学烧伤。 【病例验证】常某,女,26岁。腰部、腹部以及大腿等多处大片皮肤被开水烫伤,当即急诊入院。入院检查:上述创面大片水泡,部分表皮剥脱,基底苍白,并见紫红色斑点,总面积约18%。患者疼痛,呻吟不止。立即给予镇痛、镇静剂肌注,清创后外涂四黄地榆膏,采用暴露疗法。经上述处理后患者疼痛逐渐缓解,疗程中检查血象,体温升高,配合给予抗生素治疗。1周后创面干燥,肿胀消退,复查血象正常,体温亦降至正常。继续外涂四黄地榆膏,经治18天后创面结软痂而愈。时值仲夏而未发生感染。随访创面无瘢痕产生。第一百三十七章 痔疮 痔疮又称痔,是肛门直肠下端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张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这种静脉团俗称痔核。按其生成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中医一般通称为痔疮。多因湿热内积、久坐久立、饮食辛辣、或临产用力、大便秘结等导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而患病。内痔的临床特征以便血为主,外痔则以坠胀疼痛、有异物感为主症。在患痔的过程中,皆因大便燥结,擦破痔核,或用力排便,或负重进气,使血液壅住肛门,引起便血或血栓。痔核经常出血,血液日渐亏损,可以导致血虚。如因痔核黏膜破损,感染湿热毒邪,则局部可发生肿痛。痔核日渐增大,堵塞肛门,在排便时可脱于肛外。患痔日久者,因年老体弱,肛门松弛,气虚不能升提,痔核尤易脱出,且不易自行回复,需用手将它推回。有时也会因不能缩回而发炎肿胀和发紫,引起肛门部剧痛。 验方一 【药方】冰片、樟脑各2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尿罐或痰盂内,冲入适量沸水(约大半容器),患者乘热坐于容器上,每次约30分钟,每天2~3次。 【主治】清热散火,消肿止痛,防腐止痒。主治痔疮。 【加减】凡痔疮伴出血者,口服龙眼肉包鸦胆子,每次5粒,每天3次。 【病例验证】冯某,男,50岁。5天前肛门肿痛难忍,大便带血,不能平卧,曾用西药消炎镇痛未效。检查发现肛门齿状线内3点处和线外7点处各有蚕豆大紫黑色肿物一枚,表面有出血点,触痛明显,有反复发作史,诊断为痔疮。用上法熏治,每天3次,同时内服龙眼肉包鸦胆子5粒。第三天肿势渐消,疼痛缓解,出血停止,痔核渐回缩,7天后基本恢复正常。随访4年无复发。 验方二 【药方】生大黄、黄柏、黄连、黄芩、栀子、槐花、苦参、地榆各60克,冰片40克。 【用法】将凡士林、熟猪油置大号铝锅中加热烊化,然后放入上药(除冰片外),用火煎熬;油沸后竹棒经常翻动药物,防止沉底烧焦。煎至药渣呈黑色(但不能成炭),药汁已出,煎毕离火。用纱布过滤到有盖容器内,待药液稍凉后加入冰片,用竹棒搅拌油膏,使冰片均匀地溶化其中。待油膏完全冷却后加盖备用。患者用时可先用温水清洗肛门,将消痔四黄膏贴于患处,也可将此膏注入肛门内(约2毫升),每日1~2次。 【主治】化痔润燥,解毒止痛。主治内痔、外痔、肛裂、肛瘘、血栓痔等肛肠疾病。 【病例验证】张某,女,48岁。患混合痔20多年,近日突然加重求诊。见患者行走困难,侧卧位1、5、10点齿线上下皆有曲张静脉团,括约肌间沟消失,痔核嵌顿水肿,临床诊断为混合痔并嵌顿水肿。需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要求用外用药治疗,即用消痔膏外敷。3天后患者水肿消失,肛门痔核明显缩小,疼痛减轻,治疗半个月后痊愈出院。 验方三 【药方】芒硝(分冲)、大黄各60克,红花、黄芩、金银花各30克。 【用法】将上药浸泡15分钟,煮沸25分钟后全部倒入盆中熏洗肛门,稍冷却后坐浴。每日1剂,熏洗2次。 【主治】解毒消肿,软坚散结。主治外痔肿痛,内痔外脱及肛门水肿。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0例,其中痊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验方四 【药方】枯矾、威灵仙、干地龙各15克,陈艾叶15~3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浓煎,连渣倒入盆内,趁热熏洗肛门,冷却后再洗患处,每次约30分钟,每日上、下午各熏洗1次,连用6天为1个疗程。 【主治】痔疮。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外痔患者18例,内痔患者5例,混合痔9例,患者大部分有并发炎症溃疡。一般治疗1~2个疗程即可获得痊愈,效果满意。 验方五 【药方】无花果20颗。 【用法】加水2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