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哲理

 新用户99775517 2021-03-06

​        一、处事方法论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讲到了处理复杂事情和解决困难的方法论。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意思是:以无为之心去作为(才会有大的作为),以无事之心去做事(才会成就大事),以无味之心去品味(才会品出真的原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用恩德报答怨恨。解决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处着手,做大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必须要从简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须要从微小的事情做起。轻易许诺必然减少信用,把事情看得简单了,必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到困难,所以他才始终没有困难。

        我认为:这是老子给人们指出的,做事情和解决处理复杂、困难事情的方法论及成功秘诀。

        有诗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说:做事情不要太刻意的带着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框框去分析及预判,否则,处理的事情就会出现偏差,不尽完美。云谷禅师曾说过:“平常时一般人的行为,都是根据念头转的,凡是有心而为的事,不能算是自然,不著痕迹”。仔细想想,我们所做的和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意想不到的收获或成功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出现。比如:买彩票中大奖的,很多是无意间中的;成为大富翁的,他们开始谁也没有想到将要成为大富翁等等。但是,前提是要“为”,一辈子不买彩票,绝对不会中奖。这就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人们常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行家”。其实,一切事物的规律就存在于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只不过一般人看不出来,掌握不了罢了,专家把复杂的事情讲的很简单,我们听了以后,感觉简单易懂,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攻克一个难关或者难题,要从其最薄弱的、容易攻克的环节,去解决问题,以找到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就简单了!大道至简,执简驭繁。这就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俗话说:“大意失荆州”,“小心没有过火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就必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反而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就是:“多易必多难”。以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处事技巧

        孔子之“叩其两端而竭焉”,是示人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凡事在眼前,就先想想,最好能怎么样,最坏能怎么样,然后再决定怎么去做,就是看看事两端的极值,然后来统观全局,这叫“叩其两端而竭”。也就是说,一事当前,人要跳得出来,不要沉浸在这个事情的过程中,纠缠于细节,而要抓住事情的两个极端,从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就能求得事情的真相和解决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一切事务。

       改变思维方式,找到光明出路,而获得彻悟的智慧!

       三、贵“无用”之物方得从容

        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往往都是“无用”的。真正决定人生高度与厚度的通常是无用之物。有用之物是水,无用之物是源;有用之物是雨,无用之物是云;有用之物是枝,无用之物是根。愚笨的人往往只盯有用之物,聪明的人才懂得无用之物的奥秘。有用之物能给生活锦上添花,无用之物才能让生活成为有源之水。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依相存,世间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有大用处。

       有用之物就像粗壮的树干,无用之物则是深藏的根系,树干固然显眼,但若失去了根,树干也就没有了生机。世间“无用”之物很多,但乐于“无用”之物的人却很少。

        做人不快乐,是因为活的太“有用”,太在意“有用”的东西,无用方得从容!           四、人之生机

        人,有气则生,无气则亡。 《内经》云:“谨候气宜,勿失病机”;“审察病机,勿失气宜”。此气,乃天地自然万物之生机,也为人之生机,非饮食气血营养之气。人之气旺则康,人之气弱则病,人之气衰则亡。

       人之气,乃顺天地自然而生。一年有春、夏、秋、冬之四时,一日也分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气生,日中气长,日入气收,夜半气藏。人,顺天地自然之道则康,逆之则病。此乃顺其自然之法。

    五、谈形体与元气        《周易》易传中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有形之体属阴,无形之气属阳。          任何事物都是由形而上的道(功能)和形而下的器(形体)所组成。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元气是生命的根本,元气来源于先天,主宰着我们的生命与健康。若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一般人则认为元气根本不存在。同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中医学,也会有不同的结果。那些不了解中医,甚至污蔑中医的人,因为站在形而下的角度去看,就会把中医学看成迷信或者伪科学。这些人是因为过于执着于物质层面,而忽视了生命的精神属性。              生命是由物质的形体和精神的魂魄所组成。精神魂魄属于形而上的层面,物质形体属于形而下的层面。因此说,生命是形神兼备的,形体是精神魂魄的载体,而精神魂魄又是形体的生命表现。       

       人们平时只是注意养护形体,而忽视了固护元气的意义。其实,生命离不开元气,也就是离不开精、气、神。但不少人不理解元气,也不知道如何固守元气,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妄耗元气的行为。因此,保护元气才是使人们健康长寿的根本。

       六、谈回归自然

       人的终极是死亡,人的终极目标是长寿不死。人生有四大境界:一是自然境界,二是功利境界,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是先天性的。人出生以后就知道吃喝住行,其它的就无需求了。这是先天性的,最纯朴的,无其它思心杂念。

       2、功利境界是后天性的。功名的追求,物质利益的需求,贪图名利的欲望等等就是这一阶段形成的。这一境界时间较长,决大多数人在这一境界就死亡消失了。很多人也就只能达到这个境界,不能再上升进入下一个境界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吗!人不修身养性,得不到高的智慧,也就难以进入高一级的境界,这就是修身升智。

        3、道德境界是后天修身而形成的。这是一个较高的境界,通过修身养性升智而取得大的智慧,这种道德境界是人的整体素质大大的提高了,素质出现了质的飞跃和改变,无私无欲,各行其事。

       4、天地境界是人们修练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是最高一级的自然境界,人完全回归了自然。人与天地共存,天人合一,自自然然,天欲无为。人们达到这一境界,就会真正的长寿,身体非常健康,不会得病。即便老死,也是身死神存。如同老子、孔子,留名千古,其思想精神永远不死亡。

     ──李书涛选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