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渡之战的关键前史:袁本初曾经待曹操比儿子还亲

 cat1208 2021-03-06

三解按:这是一个“可以听”的系列专辑,觉得文字麻烦,可以扫描二维码。

上期节目,我们谈到了田丰和沮授对于南北军力强弱的判断,属于典型的“打横炮”,因为在陈琳的《讨曹操檄》的最详细版本(见《昭明文选》)中,明确提及曹操部下有大批袁绍派出支援的“幽州、冀州战士

这又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在吕布夺兖州前后,曹操和袁绍的真实关系。

对此,上期节目我们已经提及了曹操一方的积极撇清,强调袁绍虽然想让曹操委质效忠,曹孟德胸怀大志,不甘居人下,拒绝了,但是,部队没饭吃是现实的,手下兵众离散也是真的。

所以,仅仅一个月后,曹操就跑到了东阿县驻扎。

东阿县这个地方的微妙在于,它是个“圈套圈的地方。

东阿县归属于东郡管辖,地处黄河以南,境内有仓亭津渡,可通大河南北,而东郡又在兖州辖下,此时的县令是枣祗,也就是日后以屯田闻名的名臣。

问题在于,曹操是兖州之主,东郡太守却换成了天下义士臧洪,这出自袁绍的任命,治所在东武阳,自此一直到曹操重夺兖州,将张邈、张超一家子包围在雍丘,臧洪都控制着东郡。

那么,枣祗聚兵守城,抗拒陈宫掠地,究竟是为了曹家,还是为了袁家呢?

图片

史书中没有说,我们也无从得知。

但是,在《魏武故事》一书中保留了一份曹操对枣祗的封赏“令”,里面说道:

始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后袁绍在冀州,亦贪祗,欲得之。祗深附讬於孤,使领东阿令。吕布之乱,兖州皆叛,惟范、东阿完在,由祗以兵据城之力也。后大军粮乏,得东阿以继,祗之功也。

翻译过来就是,枣祗与曹操共同发起义兵,参与了一系列战争,后来,袁绍在冀州也贪图枣祗这个人才,想要拉拢他,而枣祗一直对我曹操跟从很紧,任命他兼领东阿县令,吕布进入兖州,全境反叛,唯有范县、东阿还在控制之下,靠的就是枣祗统兵守城的大功,后来部队缺粮,靠着东阿的接济维持,都是枣祗的功劳。

这段话回顾了枣祗在曹营中的奋斗历程,也明确提到了袁绍对枣祗的“贪”,那么,作为东郡的属县如何自处?

道理很简单,当枣祗的主君曹操都归属于袁绍时,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讨曹操檄》之异名)一文中提到:

幕府惟强幹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於兖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

这里面的文学修辞就不翻译了,提炼下信息就是,袁绍出兵支援了曹操,而吕布由此望风奔逃,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还恢复了他兖州的统治,所以,袁绍虽然对兖州的百姓没有恩德,对于曹操本人却是恩同再造。

袁绍是如何做的呢?

从《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来看,吕布之乱期间,曹操的行程大略是:

(兴平元年)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於是绍使人说太祖,欲连和。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止太祖,太祖从之。冬十月,太祖至东阿。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

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馀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

简要翻译就是,兴平元年的饥荒非常严重,谷价一斛要50万钱,以至于人吃人,供养困难之下,曹操将军队中新近招募的士卒遣散回家,时髦点说,就是大裁军。

在这之前,按照程昱的说法,曹操的三城之地,还有万人之兵,可经过了这次饥荒,曹操的兵马必然要解散,以渡过冬天荒年。

而曹操的整个行程提炼是:

九月,回鄄城。

十月,到东阿。

(次年)春,袭击定陶。

夏,攻击巨野。

攻克定陶,平定兖州。

这之中,符合谢承《后汉书》所说的“投绍”、“给兵五千”记载的,只有兴平元年十月到“东阿贴边,因为“东阿已经算是臧洪的辖区,也就是袁绍的直属地盘,所以,曹操属于典型的“口嫌体直,已经在事实上投奔了袁绍,只是史书上遮遮掩掩。

也正是接收了这5000兵马,大灾之下,刚刚进入春季,曹操即统兵偷袭济阴郡的郡治,名城定陶,否则兵粮两缺的曹操,决不敢在“春荒”时,出手就摆出一副与吕布决战的架势。

当吕布的援兵到来时,曹操也有足够的力量在野战中击破之,仿佛他在东阿躲着的几个月,力量不降反增,除了袁绍的支持绝没有第二种解释。

结合以上的信息可知,兖州之战中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来自于北方,哪怕程昱所说的三县之兵达到万人是真的,没有一个新募吏士,袁绍的5000援军也占曹军总数的1/3,而这种底线比例肯定是不可能的,扣掉朱灵之前带来的3营河北兵马,已知曹军的河北精兵约有7、8千人,占总数的一半多,极有可能达到3/4。

而史书所见的,这一时期曹军另一大兵源,出自丹阳太守周昕,前后为曹操输送了丹阳精兵上万人,而周昕一家实则从属于袁绍,他的兄弟周喁更是曹操早期的“军师”,后受命于袁绍,领兵与孙坚争夺豫州,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兵马,一样与袁绍有关。

可见,曹操集团在兵源上深深依赖于袁绍,双方可以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

而兴平元年的这次饥荒,并不止包含了这点信息。

《三国志·程昱传》记载:

太祖与吕布战于濮阳,数不利。蝗虫起,乃各引去。

翻译过来,就是曹操和吕布在濮阳拉锯攻防,没占到便宜,闹起蝗灾之后,各自退兵找饭吃。

这次拉锯战的时间是有记载的,约百日左右,也就是3个月,曹操的兖州兵约有1万人,而陈宫的东郡兵之前也是曹操的部下,见诸记载的最大规模也有万余人。

由此可知,鄄城作为兖州的新治所,濮阳作为驻军重镇,城中粮食的蓄积,都只够养活脱产的1万军队连续作战3个月左右,不过,吕布耗干净了濮阳,还可以东进到兖州各郡,而曹操却只有三县之地,鄄城吃干净了,就只有范县和东阿可去。

然而,他最终舍东平相程昱镇守的范县,而就枣祗治下的东阿,难道是说,东阿一县之地的库存粮草会比整个兖州的治所更多吗?

当然不是,正因为曹操深知,仅仅依靠范县、东阿本地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养活1万大军,这才拼命向袁绍靠拢,与东武阳隔黄河相望,寻求东郡臧洪的物资支持。

换句话说,曹操不但向袁绍要兵,还要粮食,就算是干儿子,恐怕都很难做到如此理直气壮,吃你的,拿你的,还要拒绝跟你混,这得是袁绍亲儿子,才能容忍吧?

问题是,曹操和袁绍肯定没这层血缘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究竟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