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人买履

 我的图书馆1m7r 2021-03-06

笑话与哲理-12


郑人买履

/墨吟

图:郑人买履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了一个郑人买履的笑话: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成白话为:郑国有个人想买一双鞋,他先量好脚的大小尺寸,剪了一张鞋样,放在座椅上。然后急匆匆上街,来到鞋店买鞋。店主看他的脚,拿出一双鞋子给他。他赶忙伸手到衣袋里摸鞋样,才想起鞋样忘记在座椅上了。于是回家去取,再返回鞋店,谁知鞋店已经打烊关门,郑人最终还是没有买成鞋。旁边有人笑着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脚试穿一下呢?”郑人说:“我宁可相信鞋样,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如果替人买鞋,带一张鞋样是必要的。至于自己去买鞋,何必带鞋样呢?试穿一下不就得了?可是郑人偏偏只相信鞋样,不相信自己的脚,确实非常可笑。

从理论上来分析,郑人是一个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者。

四十年前,我国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答案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并非“两个凡是”,因为“两个凡是”其实就是一张“鞋样”。

据说王明当年在苏区发表演讲,动辄便说:“马克思说过,无风不起浪!”马克思是不是说过这句话,无从查考。但当时闹革命的泥腿子确实没有读过马克思,于是就被王明唬住了,觉得王明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实在高,他不当领导谁当领导?王明对付国民党的围剿,就脱离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他的“鞋样”叫做“拒敌于国门之外”,于是红军损失大半,隐蔽战线几乎被破坏殆尽,革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

1941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没有讲稿,信手拈来就讲了两个《笑林广记》中的笑话。

一个是扛竹竿进城:有一个人举着一根长竹竿进城,城门小,竹竿长,横过来进不去,竖起来也进不去,急得满头大汗。一个过路人看了,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你把竹竿砍断了不就可以进去了么?这个举竹竿的人果真这么做了。

毛主席说:“其实,这两个人都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只知道把竹竿横着拿,就不知道把竹竿顺过来进去。”

一个是秀才过沟:秀才要过沟,怎么也过不去。一个农夫看到了,叫他跳过去。秀才两腿一并,往前一蹦,结果掉在了沟里头。农夫说,你的跳法不对,于是做了个示范动作。秀才看了埋怨农夫说,你一条腿在前一条腿在后叫作“跃”,两腿并起来才叫“跳”,你为什么不叫我“跃”呢?

毛主席说:“这个秀才教条主义到了家,他比猪还不如。猪过河还知道用前腿探一下,调查研究一番。”

毛主席列举的两个笑话,与郑人买履如出一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