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乾州蕞娃:​致敬用碳棒书写的青春 ——《紫陀螺》《树上有个好地方》《如果树知道》观后感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03-07

【前言】之所以把这三部影片放在一起去回顾,是因为在这几部影片中能找到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影子,能听到人们的呼声。但是很明显,这样的影视剧太少了,究其原因在于很多作家、影视编创人员贪大求洋,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所以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忘了自己的良知,不能目光朝下,不能心系基层,不能弯下腰,倾下身子听取生活的声音。当然,对自己也产生了不满之情,毕竟自己的文字中不也少了一些辛辣,多了一些无奈

致敬用碳棒书写的青春

——《紫陀螺》《树上有个好地方》《如果树知道》观后感

乾州蕞娃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与我前一段时间在校园里拍的一个小视频有关系。学生们在早读的时候,用粉笔在学校的水泥地上默写的一段段文字(背诵课文),我把这个拍成小视频发在了朋友圈,受到广泛的关注。

因为他们的这个做法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在地上写字,不过我们是写在坚实平整的黄土地上而不是水泥地面,用的不是粉笔而是碳棒(1号干电池中间的那个碳棒)。在我们小的时候,干电池的用处还是比较大的,几乎是随处可见的,收音机、手电筒都会用到(而这两个东西几乎是每家每户都有的物品),就是后来的录音机也要用到这个。那时候的人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干电池用完了,就随便扔了。于是,很多男生都会拿砖块把废旧电池砸开,用那个碳棒在地上写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用碳棒书写的青春属于一代贫困农村学生的标记。

出于对童年往事的怀念,所以我很喜欢那些反映农村生活尤其是儿童生活的影视剧,不过这些影视剧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没有产生轰动效应,没有为投资方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难以引起实力雄厚的投资人的关注,所以一般都属于那些有怀旧情怀的投资人的小范围、低成本的自娱自乐。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我看到的这一类题材不仅缺乏大手笔,大制作,而且数量也少的可怜。本文仅就我知道的三部电影做以简单说明。

《紫陀螺》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关于农村儿童题材的电影。该片由张忠华执导,张智、王艺、许小周主演,是2006年1月在中国大陆上映的一部剧情片。席布鲁(张智饰)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在为自已能拥有一个漂亮的陀螺而不断寻找。小陀螺、大陀螺、空心陀螺,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被人耻笑。用父亲的掀把做成的第一个陀螺,却被老师没收,给他惹来了灾祸。音乐老师米兰(王艺饰演)因为女性的天然本能对席布鲁比较宽容和关爱。也许是她在席布鲁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喜欢音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米兰为为席布鲁绘制的紫色花纹的陀螺,但这个紫陀螺也成为这一段美好的师生情的最后见证,因为米兰老师要离开这个学校了。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在哽咽的背书声里,只有变得勤奋好学的席布鲁迎风哭泣。搬家车越走越远。

电影全程以陕西方言为主,其中孩子们的衣着、饮食,学习、生活环境都和自己的童年非常相似。看着那破烂的大铁门,砖木结构、窗户破损不全的教室,音乐老师的口琴伴奏,老师上课时敲的那个铁铃(影片中老师的铁铃敲得不规范,上课的节奏是“铛——铛铛,铛——铛铛”,下课是“铛铛——铛铛”,集合是“铛铛铛铛——铛铛铛铛”),同学们在雪地里玩耍嬉戏的情景,尤其是席布鲁的同桌杨花在地上打着滚儿给家长要钱的情景,可能会让很多年龄相仿的人有种熟悉的想流泪的感觉。

《树上有个好地方》是张忠华执导、西安席布鲁儿童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出品,杜旭光、刘盼、张新锋、马银秀、许小周等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陕西关中农村的童年故事。小学生巴王超过是老师与家长的眼中是标准的差生,被老师、家长所厌弃。得不到家长和老师认同的巴王超过,将田野里一棵可以栖息的大树变成了自己的“好地方”,并将所有“好玩”的东西都藏在了那棵大树的上面。由于小孩子的逆反心理的影响,巴王超过与所有的人都对着干、拧着干,过着自暴自弃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前来支教的粉提老师用自己广博的爱改变了这一切!粉提老师发现了巴王超过喜欢看小人书的特点,让他做图书管理员负责发放小人书,他利用这个权利把班级的学生包括班长都治得妥妥的。在米兰老师的影响下,巴王超过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升。同时,因为在教学质量监测中他能够听从粉提老师的建议,诚信考试,所以与米兰老师结成了好朋友,他的“好地方”也成了女老师的“好地方”,甚至可以在粉提老师的房子休息。然而好景不长,他在粉提老师面前特殊的待遇,又因为粉提老师的男朋友的到来而改变了。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些黑色的幽默故事。比如说,听到上级要举行教学质量监测,而且是教师异地监考,这让广大教师感到压力山大。为了维护所谓的学校荣誉,校长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或明或暗的诱导,让所有的学生要相互帮助。

上级要来学校检查,因为学校图书馆的书籍不足,所以像校长号召同学们把自己的书籍拿过来,集中起来,大家可以相互交换,这激发了很多同学的兴趣。谁知,图书集中起来了,学校却从来没有再借给学生。这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情景。

为了所谓的教学质量,很多学校的领导都会把学生圈养起来,尽量减少学生非智育的时间,甚至挤占其他常识课程的课时,这不由得让我们对学生的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如果树知道》是由欢娱视线影视制作公司拍摄制作,女童保护、河南慈善总会、姐妹心灵义工队联合出品,河南省司法厅、检查日报《公诉人》、河南省妇联联合监制的中国首部关注留守儿童性侵公益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名与树为精神依赖的山区留守女童杨小莲,在一次放学回家人路上被坏人性侵了。噩梦从此困扰着杨小莲,她谁也不敢说,只将这一切写成纸条放在树洞里。支教老师关珊发现她的事情,几次家访劝其报警,屡吃闭门羹后方知奶奶思想封建,在极力隐瞒,内心经历着痛苦与纠结。 最后,在关珊极力帮助和劝说下,认识到坏人凶残与无赖的奶奶最终带上杨小莲报警,将罪犯绳之以法。

之所以把这三部影片放在一起去回顾,是因为在这几部影片中能找到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影子,能听到人们的呼声。但是很明显,这样的影视剧太少了,究其原因在于很多作家、影视编创人员贪大求洋,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所以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忘了自己的良知,不能目光朝下,不能心系基层,不能弯下腰,倾下身子听取生活的声音。当然,对自己也产生了不满之情,毕竟自己的文字中不也少了一些辛辣,多了一些无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