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G方兴未艾,怎么6G就又要来了?

 陈农 2021-03-08

一个判断,就是中美之间正在进行一场科技竞赛,其中的一个制高点,就是下一代电信技术,也就是6G。你可能会问了,5G我们都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怎么6G就来了?6G技术意味着什么?还有大洋彼岸的美国,他们对6G的发展布局是什么样的?

一个话题,就是美国的6G计划。为什么美国要布局6G?

我之前专门用一个8讲的课程讲过5G这个主题,这封信的内容是对5G课程的一个拓展。5G真正进入应用领域也才不久,为什么现在就要开始讲6G的事情呢?听完这封信你应该就会理解了。

6G联盟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很多人已经用上了5G手机。但我和不少在国内使用过5G技术的朋友了解他们的体验,他们其实没什么太明显的感受。当然我们还有一些朋友的公司正在加紧研制IoT(物联网)的应用,这将是5G技术的真正亮点所在。

在美国,5G技术推进的速度很慢,有的运营商号称有了5G服务,但只在30多个城市和它们的周边地区提供,美国的各种5G设备大多也是到了2020年才第一次推出。

但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在2020年的10月份,微软、高通、三星、惠普等企业成立了一个联盟,叫做“下一个G”联盟(Next G Alliance)。所谓“下一个G”当然就是6G,我们就简称它为6G联盟吧。发起这个联盟的企业一共有十几家,还包括爱立信、Facebook、诺基亚、AT&T等等。

这些企业中,除了三星和高通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的受益者,其他公司要么踏空了4G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比如微软和Facebook;要么在行业里的地位已经有明显的下降,比如爱立信和诺基亚。它们成立6G联盟的目的很明显:既然踏空了4G时代,5G看样子也跟不上了,不如直接瞄准下一代,6G。

在6G联盟刚成立时,还缺了两家最重要的公司,就是今天把持着手机操作系统的谷歌和苹果。但一个月之内,谷歌和苹果,以及另外一大批企业也都加入了这个6G联盟。

2020年11月,这个联盟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的具体内容还没有透露。不过此前微软、三星等第一批企业已经开过一次会议,透露出一些细节;此后,三星和微软各自又透露出一些新的进展。从这些信息,我们能够看到未来6G的一些关注点。

6G发展有哪些关注点?

首先在方向上,6G联盟最重视的是两件事。

第一是全球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意思就是,未来全球手机生产布局需要安排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免出现手机生产过分依靠个别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第二个方向,就是各家公司认为未来的手机和移动通信要更加人性化。

比如有一个问题,通信设备和助听设备的兼容问题。你可能会觉得这算是什么大问题吗?实际上,使用助听设备的人数远超出你的想象,除了听障人士,很多老年人也是需要助听设备的。美国的人口有3亿多,其中有近3000万人使用助听器,在全世界,需要使用助听器的人估计在6-7亿之间,这不是一个小市场。

举个例子,今天使用蓝牙耳机的人已经非常多了,但对于使用助听器的人来讲,他耳朵里已经有一个设备了,如果兼容性有问题,他就无法像普通人那样使用蓝牙耳机。

供应链安全和产品技术的人性化,这是两个大方向上的要点。接下来的三个要点则都是和技术有关。

第一个与技术相关的关注点是,6G时代需要能够支持虚拟现实。

这里说的虚拟现实不仅是能够看3D图像,而且还要解决其他维度的感官信息,比如嗅觉、味觉、触觉信息的传输问题。

实现虚拟现实的设备未必是手机,这一点现在大家还没有具体考虑,但有两点是确定的。一是将来的移动通信网络要足够快,才能支持虚拟现实所需要的海量数据的传输,同时处理器也要足够快,能够处理接收到的海量信息。第二则是要使用各种传感器,才能解决多维度感官信息传输的问题。

我之前在5G课程中讲,到了5G时代,IoT非常重要。到了6G时代,IoT的概念会进一步拓宽。现在的IoT设备可能有图像、语音功能,未来也许就会有提供包括嗅觉在内的其他感官信息的功能。

未来的虚拟现实究竟长啥样,各个大公司看法都不同。比如爱立信提到了科幻小说《头号玩家》中那种虚拟现实的概念,其中就包括对触觉和嗅觉信息传输的设想。而微软则提出了一种扩展现实(XR)概念,宣称在6G时代这种技术可以给用户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够通过高保真的3D全息图像重现远方的真实场景。你如果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去了解一下。

第二个相关的技术,是端到端的人工智能(AI)技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智能手机虽然有智能这两个字,其实它是指手机上能够运行App,就如同电脑一样。但真要衡量一下它的“智能”水平,其实目前依然非常低,也就是刷个人脸识别,修一修照片。就连语音识别都还得把语音上传到服务器端去完成。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就是要更多地摆脱对远程服务器的依赖。

对此各大公司提出了这样一些具体的设想,比如:

1、能够实现实时准确的机器翻译。比如你给一个美国人打电话,你讲的中文,但他听到的已经变成了英文,而他讲英文,你听到的却是中文。现在的手机上有一些翻译App,坦率地讲做得都不好,实际运用起来并不方便。

2、让AI成为各种个人IoT设备的中枢,同时具有真正的学习功能。比如你带上手机回到家,灯就亮了,空调、电饭煲该启动就启动,车库门该关闭就关闭。这些不是你一一设定的,而是AI通过学习完成的。微软把这种AI定义成人和所有机器的接口,我倒倾向于认为它是帮助人成为网络的一部分的桥梁。

3、把AI应用于安全、隐秘的身份认证和识别。中国现在也在逐步实现这一点,比如数字钱包、健康码、网上身份证等等。6G联盟中的公司在这方面强调的是6G需要比现在的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这些设想就对6G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性能要求,它需要比5G快50倍以上,延时需要再降低一个数量级。这样一来,将来的无线通信速度可以达到1Tbps,也就是说一秒钟可以传大约5-10部4K高清电影。你可能会问,这么快的速度是否有必要呢?如果要传输3D全息图像,那就是有必要的。

如果把曼哈顿岛做成一个高清晰度的3D全息模型,放到一张5米长的桌子上,需要100TB以上的数据。即使用设想中的6G技术来传,也要传十几分钟。当然如果你传的东西比较小,比如你是室内装修设计师,需要传一个室内设计的全息图像,那一两秒钟就能完成。但在4G时代,光这个室内设计图恐怕就要传半个小时。

此外,6G技术的架构也会和5G有所不同,需要重新设计。在设计新的架构时,除了要考虑保障性能,还特别要考虑超级安全性和隐私性。这可能是它和5G网络的一个巨大区别。

为什么美国公司要这么早布局6G?

为什么这么多美国公司要在5G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急着搞一个6G联盟呢?用这个联盟的负责人苏珊·米勒(Suisan Miller)的话来回答就是:“在全世界都将探索6G道路的时候,美国必须及时采取关键性的行动,以确保在6G的创新和发展方面处于毋庸置疑的领导地位”。

我们在5G课程里讲过,过去4G、5G通信技术的标准都是在3GPP(移动通信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这个合作计划的组织框架下制定的。那为什么到了6G,这些企业不继续用这个组织框架,而要另搞一套新的呢?

米勒在接受通信行业杂志《Light Reading》采访时说:“鉴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旧的领导模式在未来将不会发挥作用。”“如果美国真的要维护自己在通信技术上的领导地位,就不得不采取新的行动。”现在我们看到了,6G联盟就是新行动的一部分。

目前,一些人担心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是否会导致未来无法形成全球统一的6G标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虽然大家希望全世界有一个标准,但是现实地讲,未来的6G标准有可能会是美国和中国各搞一套。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很可能跳过5G或者淡化5G时代,直接进入6G时代。这在过去也是有先例的。

在1G到3G时代,中国明显落后于美国和欧洲。基本上中国是跳过了1G时代直接进入了2G时代。当时在欧美存在着2G的不同标准之争,中国以市场换技术,以很低的成本获得了2G技术的使用权。

到了3G时代,由于3G的核心技术被高通公司所控制,中国淡化了3G时代,通过延长2G网络的使用时间,同时提前建设4G网络的方式,将3G时代压缩得很短,以至于很多人对3G时代几乎没有感觉。

到了4G时代,由于中国有足够的技术贡献,发展就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到了5G时代,中国率先布局,这回就轮到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始考虑是否跳过5G时代了。当然,完全跳过是不可能的,但是就像中国之前淡化3G时代一样,美国也有可能采取淡化5G时代的策略。

至于美国能否做到淡化5G,这就要看6G什么时候能出来了。通常移动通信技术一代的时间是10年左右,因此6G联盟估计6G将在2030年左右进入商业市场,而且可能同时有美国版和中国版两套可以相互兼容的技术。三星公司更乐观一些,它估计到2028年美国就可以进入6G时代。如果是这样,美国可以让4G网络再继续服务2-3年,这样美国的5G时代就可以被缩短到5年左右。

为什么淡化5G的策略是可能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能够绕过5G来发展6G呢?如果5G是6G的重要基础,那淡化5G可能是不现实的。但事实上,目前的5G方案几乎不可能过渡到6G,6G必须要找到新的方案。

目前5G移动通信的两个标准,有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两个方案,使用的分别是6G赫兹和28G赫兹的频带。而6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是太赫兹(THz)频带的通信技术,一太赫兹是1000G赫兹,这远远超出了目前两个5G方案的频率范围,技术难度非常大。

要实现6G技术,需要全新的天线技术、信号增强技术、频谱共享技术,同时也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网络,实时调整通信方式。在基站和通信枢纽上,计算量也会非常大。所以6G方案很可能是与5G完全不同的架构,直接着重发展6G的这种做法是具有可能性的。

至于这种技术什么时候能够实现,6G时代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到来,现在我们不妨耐心地等待。相信技术和商业会给我们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