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让刘如意当太子却害了他,后来刘恒当皇帝,若刘邦知道有何感想

 一国之君历史 2021-03-08

汉文帝刘恒的出生绝对是个意外,来自一句玩笑话加上刘邦的怜悯,刘恒的母亲叫薄姬,原来是魏王魏豹的妾,魏豹因为性格反复,在刘邦与项羽之间左右摇摆,后来韩信俘虏了魏豹,魏豹又再次投靠刘邦,结果被刘邦手下的将领周苛以魏豹不忠心为由杀了,于是魏豹的妾薄姬就成为刘邦织布工房中的女工。

1、一句玩笑话让薄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薄姬当时只是织布工房中的一名普通女工,想要改变命运是非常难的,刘邦有一次到织布工房,看到了薄姬,觉得她有几分姿色,于是就把薄姬纳入后宫,但是刘邦之后就忘记了这事,这说明薄姬就是那种有点点姿色,但并不出众的女性,与刘邦后宫中的其她姬妾比起来,薄姬没有任何优势。

薄姬在刘邦的后宫之中坐了一年的冷板凳,如果不是那句玩笑话,都有可能坐一辈子的冷板凳,那就不可能会有刘恒出生了,更没有后来的文景之治了,所以汉朝的国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句玩笑话,这句玩笑话是刘邦的另两个妾管夫人和赵子儿说的。

薄姬

管夫人、赵子儿与薄姬三人是儿时的好闺蜜,三人相约:如果将来有一天谁显贵了,不要忘记了对方。后来管夫人与赵子儿都受到刘邦宠幸,只有薄姬还待在后宫中,像被人遗忘一样,有一天,刘邦、管夫人、赵子儿三人坐在一起说笑,管夫人与赵子儿正好说到当年与薄姬的相约,三人之中有两人已经显贵了,只有薄姬一人没有显贵,这让薄姬显得有些凄凉。

刘邦宅心仁厚,听到了管夫人与赵子儿的话后,就感到有些伤感,这似乎触动了刘邦的心底,要知道刘邦本人就是从底层小吏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他知道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这个时候,刘邦对薄姬产生了怜悯之心,正是这怜悯之心改变了薄姬的命运。

2、刘邦的怜悯之心让薄姬得到了刘邦的宠幸

刘邦产生怜悯之心后,当天就把薄姬召来并宠幸了她,这个举动不仅实现了管夫人、赵子儿、薄姬当年的显贵之约,同时也改变了汉朝的命运,因为正是这一次宠幸,不久之后,薄姬就怀孕了,九个月后,生了儿子叫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刘邦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文帝刘恒是“意外”出生的,刘邦只宠幸了薄姬一次就怀孕生子,这个概率其实并不算高,说起来刘恒的命运非常好,但是,刘邦宠幸薄姬仅仅是因为怜悯,而不是因为喜欢,更不是因为薄姬长得有多漂亮,在此之外,刘邦就再也没有宠幸过薄姬,基本连跟薄姬见一面都很少了,因为刘邦早就有了自己最喜欢的女人,就是戚夫人。

3、刘邦最喜欢的是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

刘邦有记载的姬妾共有9人,分别是:曹夫人、吕雉、戚夫人、管夫人、赵子儿、薄姬、赵姬、石美人、唐山夫人,曹夫人是刘邦结婚前的情人,两人生了个儿子叫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吕雉是刘邦的正妻,生了一儿一女,长女叫刘乐(鲁元公主),儿子叫刘盈,其他都是刘邦在后来纳的妾。

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分别是:庶长子刘肥、嫡子刘盈、三子刘如意、四子刘恒、五子刘恢、六子刘友、七子刘长、八子刘建,其中刘恢、刘友、刘建三人的母亲都没有留下名字,另外刘长的母亲曾经是赵王张敖的美人,张敖因为部下谋反受到牵连,刘邦将张敖整个家族及嫔妃一起下了监狱,当时刘长的母亲怀了刘邦的儿子,向刘邦求情,刘邦居然置之不理,可见刘邦对自己不喜欢的儿子和姬妾有多不待见。

刘盈与刘如意

在所有姬妾中,戚夫人是刘邦最喜欢的,没有之一,像管夫人和赵子儿这样的,刘邦也只是偶尔宠幸,而像薄姬这样的,刘邦一辈子只宠幸了一次,刘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戚夫人在一起的,戚夫人长得很漂亮,而且能歌善舞,深受刘邦喜爱,戚夫人还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叫刘如意,比刘恒大3岁。

刘邦喜欢戚夫人和刘如意到了什么地步呢?

刘邦居然想把刘盈的太子之位给废了,然后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理由是刘盈软弱,而刘如意更像刘邦自己,但是刘邦这一行为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几乎是满朝文武都反对,尤其是刘邦 的原配夫人,当时也是皇后的吕雉强烈地反对,吕雉用尽了一切办法,请来了商山四皓,迫使刘邦无法废立太子。

4、刘邦想废立太子的原因

刘邦难道不知道刘盈背后的势力强大吗?当然知道,事实上,刘邦正是过于担心吕氏外戚的势力,才想到要废立太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刘邦与吕雉

1)、吕氏外戚势力过大,担心刘氏江山不保。

刘邦临死前,有人密告刘邦说樊哙可能会在刘邦去世后作乱,于是刘邦立即陈平与周勃直接去斩杀樊哙,注意这个过程,刘邦不是个昏君,有人说樊哙会作乱,刘邦不经审理,直接就派人杀了,这说明刘邦对樊哙就有所怀疑,樊哙是吕雉的妹夫,相当于吕雉一党,怀疑樊哙不就是怀疑吕雉吗?

这说明刘邦对吕雉一直有所防范,包括后来的白马盟誓,明言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吕雉的,“非刘不得称王、非功不得封侯”,言外之意就只有刘邦的刘氏子孙才能称王,从后来事情发展来看,吕雉在刘邦去世后就无视刘邦生前约束,大封吕氏为王,这说明刘邦的眼光是相当的毒辣,早就看出这个问题所在了。

如果吕雉势力过于强大,明显就是会威胁刘氏江山,所以刘邦想通过换太子来打击吕雉势力。

2)、刘盈性格软弱,无法掌控大局。

刘盈是刘邦的儿子,生来就是性格软弱,作为将来的皇帝,性格软弱如何管理天下?如何掌控大局?那江山不就是落入吕雉手中了吗,吕雉以皇太后身份肯定要垂帘听政,这不是刘邦愿意看到的,所以刘邦想换一个将来强势的太子。

吕雉与戚夫人

3)、刘邦很可能对刘盈的出身有所怀疑。

刘盈出生于公元前210年,但是刘邦在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流亡芒砀山了,这在史记中也有记载:

《史记 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

也就是说刘盈出生前,刘邦就已经在外面逃亡了,包括刘盈出生的时候,刘邦就没敢回家,一直在芒砀山逃亡了一两年之久,吕后想见刘邦都是到外面来找,史记用了神话故事的手法说吕雉每次找到刘邦是因为刘邦头上有云气跟着,这个当然不可信了,唯一可信的就是吕雉从怀孕到生子,刘邦没有在家,是在外面的。

刘邦

刘邦后来在彭城之战战败逃亡时,几次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赶下车,然后独自逃走,这一反常行为让人无法理解,虎毒都不食子,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做?再后来,刘邦觉得刘盈不像自己,这个不像,除了性格不像之外,更重要的是相貌也不像,刘邦对刘盈肯定是有所怀疑的,自己儿子不像自己,刘邦除了怀疑就想换掉刘盈的太子之位。

5、刘邦去世后吕雉迫害刘邦的儿子

刘邦后来无法废立太子,去世之后,吕雉就对刘邦生前喜欢的妃子和儿子动了手,戚夫人被吕雉残忍做到人彘折磨而死,他的儿子刘如意也被吕雉毒死,刘邦庶长子刘肥差一点被吕雉毒死,后来还是刘肥割让了自己的封地给鲁元公主才免除一死,刘邦五了刘恢娶了吕雉侄子吕产的女儿,被吕产女儿毒杀了宠妾,刘恢自杀。

刘邦六子刘友被吕雉活活饿死,刘邦七子刘长因为母亲早逝,是吕雉带大的,才免于迫害,刘邦八子刘建早逝,吕雉杀死了刘建的儿子,唯独只有刘邦四子刘恒因为不受刘邦待见,很早就与同样不受待见的薄姬一起到代国封地生活,正是因为不受刘邦待见,所以刘恒、薄姬母子才没有受到吕雉的迫害,这是刘邦根本没有想到的。

刘恒

6、刘恒当了皇帝,刘邦怎么想?

吕雉去世后,陈平、周勃、刘章等人联合诛灭了所有吕氏族人,拥立刘恒为帝,当时刘邦的儿子只剩下刘恒和刘长了,刘长是吕后带大的,大臣不敢拥立他,再加刘恒看上去低调老实,薄姬没有强大的亲戚,不会有外戚干政的危险,所以大臣们就拥立了刘恒为帝。

刘邦估计连刘恒长得怎么样都记不清了吧,刘邦去世的时候,刘恒才8岁,刘邦根本想不到刘恒将来会当上皇帝,而且刘邦也不看好刘恒这种性格,刘邦的性格是果断、机智、仁厚、宽容,刘恒的性格虽低调、沉稳,看上去有些老实忠厚的样子,实际上刘恒更多的是城府极深,轻易不表露喜怒哀乐,况且刘邦只知道8岁前的刘恒,根本不会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刘邦

刘邦在临死前,最挂念的还是戚夫人与刘如意母子,他把戚夫人与刘如意安排到封国,然后派周昌当封国的国相,周昌是一个直言敢谏、铁面无私的大臣,刘邦当初想废立太子刘盈,周昌居然敢说我不奉诏,就是不接受的意思,刘邦可是皇帝,你敢跟皇帝说我不接受吗?周昌敢,周昌后来果然也为了保护刘如意,数次阻挡吕雉,结果吕雉先把周昌调走,再把刘如意召来,然后就毒死了刘如意。

刘邦想到了吕雉会害刘如意,想到了吕雉可能会大封吕氏族人,想到了吕雉可能会危及刘氏江山,唯独没有想到刘恒会成为皇帝,还创造了文景之治,这是刘邦意料未及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