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月,北京《晨报》主编、大诗人徐志摩收到一篇《纪念列宁》的投稿,他一看题目,已有三分不喜,略翻了一下内容,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他不但毙了稿子,还挥毫写下一篇《列宁忌日——谈革-命》,对原文大加批驳,并且表达了他对俄国人列宁的鄙视:“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是一个理想的党魁,有思想,有手段,有决断。他是一个制警句编口号的圣手;他的话里有魔力。这就是他的危险性”。 原作者在报纸上看到徐志摩的文章,拍案而起:“像徐先生这样的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真值得我来教训一番了”,他在《京报副刊》上发表《答徐志摩先生》,不过,徐志摩并未回应,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原作者名叫陈毅(没错,就是那个陈毅),曾在中法大学文学院念书,听过徐志摩的课,勉强称得上是徐志摩的学生。 陈毅原本和一帮小伙伴在法国勤工俭学,因为参加“进驻里昂大学”运动被强行遣返,回到四川以写稿为生,并被《新蜀报》聘为主笔。 不久,北洋政府为安置从法国回来的这批学生,在北京办了所中法大学,而陈毅因为经常在报纸上针砭时弊,引得军阀杨森很不爽,四川待不下去了,遂于1923年的金秋时节来到北京。 陈毅向《晨报》投稿纪念列宁的文章时,刚刚离开中法大学,成为职业革命家。和徐志摩这场没有打起来的论战一年后,陈毅便南下武汉,在国军当准尉文书,后参加南昌起义,最终成长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元帅。 多年后,陈毅成为上海市市长,此时的徐志摩早已作古,上海举办书画展,陈毅也莅临参观,有两幅画吸引了他的目光,一看署名,原来是徐志摩遗孀陆小曼。陈毅深有感触地对身边人说:我曾听过徐志摩讲课,论起来陆小曼还是我的师母呢。 陈毅询问陆小曼的近况,听说她晚景凄凉,日子比较清贫,忙嘱咐要适当照顾,于是,陆小曼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而她在新社会居然热情高涨,甚至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费话历史# |
|
来自: 新用户07039177 >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