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田的“害虫”,长可达1米,我国1斤40元,在日本却没人吃,可惜

 三农小毛 2021-03-08

导读:水田的“害虫”,长可达1米,我国1斤40元,在日本却没人吃,可惜

在春天的时候,特别是在三四月份的时候,不光是要吃一些野菜来品尝春天的味道,还有很多的河鲜,在这个季节也是最为鲜美的。

在我国民间就有春季吃河蚌、螺蛳尝鲜的习俗,并且不少地方还有“三月螺蛳赛肥鹅”的俗语,说的是螺蛳在这个季节比肥鹅更加的鲜美。另外有很多地方,就喜欢在三四月份吃河蚌汤的,一样超级鲜美又滋补。

其实在三四月份,还有一种海鲜也值得一尝。它生长在淤泥里,是稻田一大害虫,最大可以长到一米长。在我国却被称为“水中人参”,如今野生的少见,养殖的也要四五十元元钱一斤,可是在日本它却泛滥成灾没人吃,成为了很多农民头疼的一个问题。

鳝鱼的科普

鳝鱼就是笔者所说的这种河鲜,它是在农田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鱼类。虽然它长得很像蛇,并不像大家所认识的鱼类,但是它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食用鱼类。

很多人吃过鳝鱼,却不知道这种鱼其实是“雌雄同体”的,它既能当爸爸,也能当妈妈。它刚出生的时候是“男女同体”的,但是卵巢会随着生长而不断的发育,当第一次性成熟以后,也就是它当了妈妈以后,就会慢慢变成“爸爸”。

这种鱼主要是生长在稻田、水库和河流的淤泥中,别看平时所见到的鳝鱼不大,一般也就是手指般大小,可是鳝鱼的寿命很长,有些年数久远的可以长到一米长。像现在大块头的鳝鱼十分罕见了,可是在以前半斤以上,七八两的鳝鱼还是较多的。

鳝鱼的危害

为何说鳝鱼是一种“害虫”呢?对于很多的农民来说,鳝鱼确实有点讨厌。原因在于这种鱼类,主要是在水中的淤泥里面活动,它们白天基本不出来活动,晚上才钻出来觅食。而它们的身体很细长,也很圆滑,很擅长打洞。

在稻田里面活动,到处都要打洞,这样就会把田埂破坏掉,搞得到处都是鳝鱼洞,尤其是水稻田里的鳝鱼多的时候,那就非常的糟糕了。这样水稻田就存不到水了,同时也会导致水肥流失严重,从而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在过去农民种植水稻田,都会施用石灰粉,或者是茶麸,这样不光是给水稻田杀虫消毒,而且还能顺便杀死鳝鱼等动物,减少它们对水稻田的破坏。

鳝鱼的价值

不过,鳝鱼的价值也不小,它在我国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河鲜,并且还被称为水中人参。在民间有着“小暑黄鳝赛人参”的农谚,说的就是这种鱼在小暑节气前后是最为肥美的,营养价值要堪比人参。

鳝鱼确实很美味,并且营养价值还很高,在古代的时候它还能入药。在《本草拾遗》、《本草纲目》和《本草求原》均都有记载的,称它能治疳痢、腰背脚湿风、五痔、肠风、下血、带下、阴疮等。而且在古代,鳝鱼最大的作用就是食用和医药用了。

可是近些年,野生的鳝鱼已经十分罕见了,好多的农田都已经见不到鳝鱼了。但是鳝鱼的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有人专门养殖,价格也较高,一般要四五十元一斤。如果是纯野生的黄色,可以卖到七八十元一斤,并且还很难买到。

为何日本人不吃泥鳅?

可是这样一种美味又营养的河鲜,在日本却泛滥成灾了,但是却没有人吃。它还成为了日本农民相当头疼的“害虫”,这又是为何呢?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日本的海鲜很多,他们基本都是吃海鲜,而不爱吃河鲜。特别是鳝鱼长得像蛇,看起来有点吓人,很多的日本人不能接受。

第二个原因就是日本人种植农作物,是很注重食品安全的。他们不光是农药很少施用,就连化肥也不会过量施用,这样就导致了水稻田鳝鱼没有天敌,繁殖的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泛滥的局面。

结束语

犹记得小时候,提着一个水桶,一把铁钳子,然后就用电筒在晚上去抓黄鳝,一晚上运气好能抓十几斤。可是现在一晚上,能抓到十几条就已经不错了。这种河鲜野生的非常少了,只有靠养殖才够吃了。如果不加强保护,以后估计会越来越少了。

在你的家乡,还有这种“害虫”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