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 | 《诗经》中的那些名句(三)

 大山里的蜻蜓 2021-03-08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释文】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服的胸前部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
嗣(sì)音:保持音信。嗣:接续,继续。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iāo,一说读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

【赏析】

《子衿》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对郑国学校教育废弛的讽刺,所谓“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朱熹《诗集传》则仍从道德礼仪出发,认为“此亦淫奔之诗”。近现代学者主要从个体情感的角度出发,主张这是一首女子思念恋人之诗。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前二章运用叠咏手法。首、次二章分别以“子衿”和“子佩”起兴,其色皆“青青”,且都与先秦读书人的服饰相关,这或许是诗人所思怀之“子”身份的一个暗示。所谓思物及人,想起“子”的穿着佩饰,自然会想到他本人,“悠悠”一词充分表露出诗人的殷切思怀之心。其后诗人反问对方:纵然我不去找你,难道你就不以音信相通,甚或不来亲自面见?表面上带有轻微埋怨的意味,背后也折射出一种久盼无果的失落和依依不舍的期待。最后一章将诗人的思怀之情渲染到了极致,他不仅踌躇不安地“挑兮达兮”,来回徘徊;还登上城门望楼瞭望远眺,心急如焚。这种心态在末二句中总结得十分到位:“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深厚的心理描写功底被钱钟书赞为“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这篇诗歌语言清新优美,情感自然真切,正如近人吴闿生所点评的“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此诗对后世文学作品亦有深远影响,曹操《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就直接取自此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