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媒体忽视的春节海口钟楼光影秀中的书法诗文秀

 昵称69584090 2021-03-09

2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一组《万家灯火》报道,海口灯光秀压轴“亮相”

2月1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海南海口 璀璨灯光秀 幸福中国年》为题;2月16日,央视《午夜新闻》以《海南海口 欢喜过大年 璀璨灯光秀 幸福中国年》为题,

报道海口春节期间,夜夜灯火通明,处处流光溢彩。

牛年春节海口夜景灯光秀,最为耀眼的,当属海口钟楼大型光影秀——春节版《光景·钟楼》

五彩的灯光,斑斓的色彩,使得古老钟楼的时尚时装,吸引过往的市民游客纷纷驻足观看。

据媒体披露的导演刘曦雨介绍,春节版《光景·钟楼》将海南当地口耳相传的情歌、民歌收集整理,结合现代化多媒体艺术手法以及高科技光影技术,

用更浪漫的情感美学和新媒体艺术,打造沉浸式5D光影构建的“情感交互场

序幕《钟从海上来》

第一幕是《离乡·南洋号子》

第二幕是《思念·梅娘曲》

第三幕《归家·久久不见久久见》

尾声《为你夸下海口》。

纵观媒体报道,《光景·钟楼》流光溢彩得到了重点关注。

其实,梦幻光影流光溢彩相得益彰的书法诗文秀,也别具一格;宛如行云流水,舒展有型的行书,与情趣盎然的诗文联袂发功,成为沉浸式5D光影“情感交互场”的点睛之笔。


例如,“久久不见海口见”,让人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6年)

海口设立了统管本岛沿海十处的海关总口,国内沿海港口和东南亚各国来往商船日渐增多,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迁辟为对外口岸,来往客商明显增多。

“百年钟楼”,人们仿佛看见民国17年(1928年)的爱国商人周成梅先生,

正发动海外侨胞捐款集资,在遥对入海口的长堤马路码头兴建海口钟楼。


“钟从海上来”,诱人仰望设置在五楼直径2米的钟面,钟时刻在理石上,并嵌上铅牌涂以黑色,

钟面针长0.96米,分钟长1.6米,报时的音响由2个一大一小的生铁铸成的鸣钟组成,每隔30分钟报时一次

“述说往日的繁忙”,貌似再现1987年海口市人民政府改建钟楼的场景,改建楼高27.3米,6层钢筋混凝结构建筑,外貌雄伟壮观。

大钟选用上海555版电子钟,四边钟面由直径2米塑料块构成,时针长0.53米,分针长1米,30分钟报时一次,由扩音器从4个大喇叭播出电子音乐,音乐清晰、宏亮、悠扬。

“椰林底下洒落的时光”,幻影中重现了海甸溪畔一座座以庙宇排序命名的古村。从东向西延绵10多里,有一庙、二庙、三庙、四庙、五庙、六庙6个村庄,统称“海甸岛六庙”。又以庙名来定村名,如“一庙村”、“二庙村”等。

每个村都建有自己的庙宇,奉祀各自信奉的神灵,包括天后、火雷、南海娘娘、泰和三仙、关圣、三师(张天师、沐师及灵符大法师)等,林林总总有数十之多。以至于海甸岛素有“一半海水一半庙”之称。

“你在桥头,我在船头”,小妹妹我坐船头,哥哥你在岸上走;

“等我回到爱情码头”,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荡悠悠

“龙华区恭祝大家新春快乐”,

龙华区的品牌形象宣传,时机抓得准,抓得妙。

“牛年大吉”,

吉祥祝福,带来牛运当头。
 

在历史文化与现代光影艺术交融的场景中,“我在海口对你夸下海口”,牛气冲天;

在一个古老钟楼魂牵梦萦故事的铺陈演绎中,“陪你一起天长地久”的浪漫誓言在美妙的夜空中悠悠回响,回响,回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