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1月5日 从神秘的脉冲星谈起 何香涛
2021-03-09 | 阅:  转:  |  分享 
  


11月5日从神秘的脉冲星谈起何香涛

主讲人简介

何香涛,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北京天文协会理事长,中国天文协会副理事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何教授对各种天体现象有很深的造诣。

内容简介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天上的一种星叫做脉冲星,我们说脉冲星,最早预言是在上一个世纪的30年代,大家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外边是电子围绕着旋转,那么大家知道,这个质子带的是正电,外边这个电子带的是负电,怎么形成中子呢,只要电子和质子合并在一起,那就变成了中子,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力气特别大,把这个原子的电子给它压回到原子核里边去,那就说,电子和质子合在一起,也变成了中子,那我们这个原子就不再存在了,而变成了光有一个核的中子的核,那这样的话,岂不是电子和质子都变成中子了吗,所以这个想法非常有意义。上一个世纪的30年代,英国的卡文迪史实验室,发现了中子以后,在哥本哈根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家讨论,预言了中子星的存在,那么主要的预言者就是前苏联的著名物理学家叫做朗道。朗道预言了中子星的存在,最终,在一次实验检查中发现了脉冲星的信号,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际观测中也证实了脉冲星的存在。

我们这个宇宙上的所有的东西都在向老的方向发展,宇宙中的星球也都在向“死亡”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太阳也在走向灭亡,也会爆发,但是我们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我相信等不到太阳爆发,我们地球上巨大的宇宙飞船都把大家载到宇宙上去,我们找另外一个太阳,那个太阳既年轻,环境又好,所以我们搬到另外一个星球上生活,那过的生活比在地球上可能更好,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科学家努力。

全文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天上的一种星叫做脉冲星,大家知道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那么多星星,为什么挑出脉冲星来给大家介绍呢,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脉冲星非常重要,我们说在科学上,这件事情重要不重要,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要获得诺贝尔奖金,天文学自己没有独立的诺贝尔奖金,而是把天文学的诺贝尔奖金,和物理学合在一起,那么物理学家把天文学合进来的时候,觉得天文学家也不一定能得到分到多少诺贝尔奖金,但是从上一个世纪60年代开始,天文学连连续续有很多巨大的发明,其中之一就是脉冲星的发现,我们会看到脉冲星发现不久,就给了诺贝尔奖金,不仅如此,这个脉冲星得了一个诺贝尔奖金还不够,很快,到了上一个世纪的90年代,又获得一个诺贝尔奖金,所以这一种星就获得两个诺贝尔奖金,可见这个星特别的重要,但是从另一方面,我想在座的,对于脉冲星都比较陌生,所以我加了一个标题,叫做神秘的脉冲星,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一方面大家了解脉冲星怎么重要,另外呢,能够把脉冲星的神秘的面纱给它揭开。

我们说脉冲星,最早预言是在上一个世纪的30年代,大家知道,脉冲星的预言首先是由理论学家来预言的,我们谈脉冲星,首先应该从物质的结构来谈起,上一个世纪的30年代,那个时候,大家对于物质的结构就有了认识,什么认识呢,就说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再组成分子,最后组成各种物质,而对于原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说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来组成的,我打一个比方,假如说我就是一个原子核,站在北京,那么原子核的尺寸大约是1米,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在什么地方呢,要在140公里之外,也就是说,如果我站在这个地方,在北京,那么围绕我这个原子核的电子就在天津,就这么远,这就是原子的结构,那么到了上一个世纪的30年代,就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物理的基本粒子,叫做中子,这个中子是1932年由英国的卡文迪史实验室发现的,我们说组成原子核,原来认为主要是由质子组成的,外边是由电子围绕的,卡文迪史发现中子以后,就发现了原子核,实际上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一个是质子,一个是中子,也就是说,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加在一起组成的,外边围绕的是电子,这件事情本来很普通,但是当时,一些物理学家就在讨论,中子发现以后有没有什么重要的,或者是深奥的物理意义,有没有应用前景。

我们知道,上一个世纪原子研究的中心之一,是在丹麦,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家知道原子核的模型,是由上一个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首先提出来的,中间有个原子核,外边有个电子来旋转,所以在哥本哈根这个小组里边,就在热烈地讨论,那么中子发现以后有没有深远的意义,当时有个年轻的留学生,是从前苏联到哥本哈根来学习的,他叫朗道,朗道就想到。

如果我们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外边是电子围绕着旋转,那么大家知道,这个质子带的是正电,外边这个电子带的是负电,怎么形成中子呢,只要电子和质子合并在一起,那就变成了中子,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力气特别大,把这个原子的电子给它压回到原子核里边去,那就说,电子和质子合在一起,也变成了中子,那我们这个原子就不再存在了,而变成了光有一个核的中子的核,那这样的话,岂不是电子和质子都变成中子了吗,所以这个想法非常有意义,有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有可能把我们的物质压得特别密集,一直压缩成只有原子核,而这个原子核呢,完全由中子组成的,我们打个比方,比方你去买一件东西,买一件家具甚至说你盖一座大楼,如果从天文学家的角度来看,这里边全是空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组成的最基本的东西是原子,而原子核加上外边的电子,如果说你把这个大楼给我压缩一下,全压缩成中子,那这个大楼就一点点,小得可怜,非常小一点,那你说了,你说我不要这座大楼,我把空的东西都给它压掉,都变成一个中子组成的大楼,那岂不是要简单得多了吗,如果一个聪明的地产商就会说,好了,你要想买这样的大楼,也可以,请你把这个电子都给我压到原子核里边去,这个压起来太困难,事实上来讲在地球上面是做不到的,那么朗道我想到,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情在天上能不能做到呢,因为天上的事情跟地面上有很大的区别,它有各种的物理条件,可以是高温的,可以是高压的,可以是高密(度)的,可以是非常强的磁场,所以就想到,天上有可能造成一种物理环境,把这个电子,都压到原子核里边去,然后呢,质子和电子都合成中子,这样的话,我这样一个天体,就变得没有了质子,没有了电子,只有中子,而且非常非常密集,那么这样一个星是什么星呢,完全由中子组成的,就叫做中子星,这就是上一个世纪的30年代,英国的卡文迪史实验室,发现了中子以后,在哥本哈根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家讨论,预言了中子星的存在,那么主要的预言者就是前苏联的著名物理学家叫做朗道。

这就是卡文迪史实验室,这是我访问英国的时候,站在前面照了一张相,因为实验室非常有名,做了很多的重要的实验,那么这个实验室呢,里边出了好多个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那这件事情,预言完以后,是上一个世纪的30年代,预言完以后,天文学家很有兴趣,就说我到天上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朗道预言的这个中子星,左找右找,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毫无踪影,也就是说,找这个中子星太困难,那么找来找去,在一个意外的场合被发现了,我们看一下怎么个意外的场合发现的,大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射电天文学非常发达,什么叫射电天文学呢,就是无线电天文学,因为英国在战争时期它有好多雷达设备,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跟德国战争的时候,雷达设备很先进,那么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这些雷达设备的工作者很多都转过来搞天文,这种天文学我们管它叫做射电天文学,在这个天文学里从事研究的呢,其中有一个研究者叫做休依什,他在研究什么呢,想通过射电天文来研究太阳的闪烁现象,我们看上去太阳非常明亮,这是发的光,除此之外太阳还向我们吹风,吹的风叫做太阳风,那么太阳风有很多重要的意义,而且太阳风呢,实际上不是非常频繁的,那么吹的,而是说呢,真像刮风一样,一阵阵的刮来,而且太阳风里边有些现象叫做闪烁现象,也就是说,有起伏,他要研究太阳风里边的闪烁现象,怎么研究呢,就把无线电望远镜对上太阳背后的浩瀚的宇宙,去看里边的星,比方说我观测其中的一颗星,那么星光通过太阳的周围过来以后,我们观测这个星光有没有变化,通过这个星光的变化,来看太阳风的闪烁,这个变化和我们平常看到的星星,我们说眨巴眼,在那儿闪不一样,我们看到晚上的星星都在那儿眨巴眼,一闪一闪的,那个闪烁不是由于太阳风造成的,而是由于我们大气,原理是一样的,就是说,大气本身有闪烁,有抖动,所以我们看到所有的星,我们看见的星星都在那儿闪,一点一点地闪烁,所以我们叫星星在眨巴眼。

看这个星在太阳旁边的星星来观测它,观测它的闪烁现象,就可以研究从太阳里边刮出来的风,这个风也有闪烁现象,就做这件事情。那么这个天线和我们普通的天线不太一样,我们看上去,这个天线就像一个网状一样,就在地上支了好多木头架子,这个架子上面挂了好多线,如果说得通俗一点,就像晾衣服的绳子一样,这是我站在天线(底下)照的相,这个天线下边,羊群还在下边,不管怎么说吧,我们就说这么一个巨大的天线阵,就通过这个来研究太阳的闪烁现象,也就是说接受从太阳背后来的星,观测它有没有闪烁,我们说要观测这个闪烁很重要的一点,就要记录这个星,星光的变化,所谓闪烁就是在变化,有起伏,看它的起伏,当时设计了这个天线以后,就开始进行观测,那么这个天线呢,是1967年7月份投入观测,8月份就发现了,从外边过来的星的,有那么几颗星,它那个闪烁现象非常特殊,非常有规律的闪烁,到11月份再重复观测,那么观测的结果还发现这个星,非常有规律的在这儿闪烁,我们知道上一个世纪的60年代,那会儿的观测设备还比较落后,不像现在我们什么都通过计算机,当时就是最原始的那种记录仪,就是说我观测的话,就有一个记录仪,这个记录仪就是纸带,纸带出来以后,我就是看它上边的记录,我们先看一下它记录到什么东西,这就是当时的原始的记录,大家看横的线里边,就是当时的一个原始的记录,那么设计这个天线的人,叫做休依什,他的一个女研究生叫做贝尔,贝尔这个人非常细心,本来就是看这些纸带,而贝尔呢,眼睛非常的敏锐,而且呢,对这个纸带,仔仔细细地进行研究,她就发现在纸带上边有些个非常规则的信号,我们看这是她原始的纸带,1967年8月6号的原始的纸带,她就在纸带上去掉了那个噪音以后,就居然发现了,把噪音去掉以后,就发现了非常规律的这种脉冲的信号,就是一个一个的脉冲,脉冲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只有几秒钟,一个个的脉冲信号,她就把这个信号,就告诉她的导师休依什,说我发现有一些个星星,有非常规律的脉冲信号,和普通的我们观测到的,那个星星的星光的闪烁不一样,因为那个星光闪烁,是依靠太阳风,太阳风有变化,它就有闪烁,而太阳风和太阳的活动有关系,所以这个风有时候风力强,有时候风力弱,那个信号不是规律的,这个信号可是太规律了,总是这样,经过几次重复观测以后,发现这个信号永远没有变化,人们就想,这是什么东西,这个星星为什么发这个信号,一开始有人很天真,说这个是不是宇宙间有智慧的生命给我们发信号,发的这个信号,但是再仔细一看,宇宙间有智慧的生命给我们发信号,不可能这么不停的发,他还得睡觉呢,白天发了以后,晚上得休息,而这个是无休止的,如此规律地老发信号,于是这个导师就想到,这个星发的规律的信号,就是当年朗道预言的中子星,就是说,我们找了好长时间,几十年找不到,无意中,通过研究太阳的太阳风,找到的这个星就是当年的中子星,所以就重复检测,观测记录,这个女学生据说检测了五千米的记录,从中找到了几颗呢,一共才找到了四颗,这个星,大家知道,重要的科学成就发表的话,往往发表在英国的一个杂志叫《Nature》上边,1968年发表这个文章,就是说,发现了四颗非常重要的有规律的在这儿发脉动信号的星,那么发表以后,全世界天文学家都引起重视,立即所有的大型的望远镜,都掉过来,来观测这种星,1968年发现,然后就观测,很快就在这个基础上就发现了比较多,1968年发现,1974年就给了诺贝尔奖金,也就是说,这个星如此之重要,所以呢,很快就给了诺贝尔奖金,它重要在什么地方呢,就证明了这个原子的结构,的的确确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而且把电子压到原子核里是完全可能的,不光物理学家感兴趣,天文学家也感兴趣,就是说我天上这颗星,确确实实存在着一种非常奇异的星,这个星就是把所有的物质中,这个电子都压到原子核里边去,统统这个东西就变成中子了,所以这个星就是中子星,而这个中子星如此之密集,就像我刚才说的,比原来的一般的物质密集了不知多少倍,它的潜在意义,物理意义和应用前景都是非常非常重要。

那么你怎么断定,你看到的这个发脉冲的信号,就只能是中子星呢,会不会是其他的天体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说,只能是中子星,其他的星不可能,为什么,我们看看天上的星,天上的星,我们说我们看到这个星,它的这个所谓脉冲信号就是它的光在变化,就是这个星的光在变化,一会儿变亮,一会儿变暗,而且变化的周期我刚才说了,非常非常快,就是几秒钟变一次,几秒钟变一次,很快,那么天上的星,星光发生变化,有没有可能性呢,完全有可能性,天上有很多星,那个星光是在变化,具体说来呢,就说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光发生变化了,我们管它叫做变星,变星有几种原因呢,变星我们大体分析起来,有三种原因,可以使得天上星光发生变化,一种原因最简单的,就是天上两颗星一块绕着旋转,有两颗星,比方说我这个拳头是两颗星,这两颗星如果都对着你的话,你看的话比较亮,如果这两颗星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就把它遮挡住了,这个星就变了,所以只要一个星绕着一个星转,那么你看上去这个星,它那个星光就不断地变化,这样一个星绕着一个星不断的变化,我们管这种星叫做双星,天上的双星多不多呢,很多,就跟人间一样,大概天上的星星有一半是双星,跟我们人间夫妻一样,有一半是双星,所以天上有一半的星是双星,一个绕着一个转,它们的星光都在发生变化,可是我们就想到,如果是双星的话,一个星绕着一个星转,转的速度不可能太快,我们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月亮和地球也可以看作是个双星,月亮绕地球多长时间转一周呢,大家都知道,一个月转一周,如果你让月亮几秒钟绕地球转一周,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天上的两颗星,几秒钟转一周,也不可能,因为它的周期太短了,两个星绕转,不可能达到几秒钟转一周的这么快的速度,那么第二种可能性,就是这个星还可以脉动,什么叫星星脉动,就这个星星,一会儿膨胀,一会儿收缩,这个有没有可能呢,也有可能,这样的星看上去它的星光也在发生变化,但是这个星星脉动我们简单地算一算就会发现,这个脉动的周期不可能太快,一般说,最少也得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脉动一次,要是一两秒钟脉动一次,这么大一个星球,从理论上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星星脉动是可以的,但是脉动的速度这么快,就像大喘气一样,一收一缩,达到一两秒钟的时间,也是做不到的,还有一种情况,就这个星星在自转,在旋转,旋转的话,如果我这个星星一边是亮的,一边是暗的,我转一周,那岂不是亮的就冲着我们,再转一周,亮的又过来,那看上去这个星光也在发生变化,就是这个星星在旋转,这个可能不可能呢,这个非常可能,我们说天上的星星都在转,如果我们把地球看作天上的一个星星,我们地球转不转呢,当然地球在转,地球是多长时间转一周,24小时转一周,月球转不转,月球也在转,月球一边绕着地球公转,一边自己还自转,而且月球的自转周期很有意思,和它的公转周期一个样,所以这个月球老是一个面朝着我们地球,所以我们看这个月亮的话,老是不变,古代看的是嫦娥,现在看的还是嫦娥,老是一面冲着我们,为什么呢,就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个样,所以老是一个面冲着我们,太阳转不转呢,也在转,换句话说,天上的星星都在旋转,可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要求它转多快呢,要求转一两秒钟就转一次,以后就发现,甚至不到一秒钟就要转一次,要求转这么快,就比较难了。

比如说我们地球,地球现在是24小时转一周,你能不能设想我们的地球几秒钟转一周,如果我们真的要发生地球几秒钟转一周,我们老百姓都受不了的,全从地球上甩出去了,因为这么快的速度,人全都甩到地球外边了,普通的一个星星要是转这么快,这个星星也会瓦解,我们打一个比方,我们随便找一个球,让它旋转,想让它旋转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这个球呢还破不了,要求怎么样呢,一定要要求这个球非常的致密,你要转一个皮球,转的速度太快了以后,,皮球就爆炸了,如果你转一个铅球,运动员玩的那个铅球,你可以想一想,转的速度再快,它会不会瓦解,不会破裂,也就是说,你要求一个星球转的速度非常非常快,这个星球就必须非常非常致密,所以算来算去,要想这个星球转的达到几秒钟转一次,甚至不到一秒钟转一圈,这个星就非常非常致密,那么要求怎么致密呢,就是要求这个星,一定是全部由中子来组成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中子星才能如此快的旋转,瓦解不了,所以由此,1967年发现了脉冲星以后,很快就得到了物理的解释,就认为它是当年朗道预言的中子星,而这个中子星在那儿快速旋转,所以发现这个脉冲星不是别的,就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

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快速的旋转的中子星,我们看上去为什么就变成脉冲星了呢,这儿有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告诉我们,中间这个就是一个中子星,然后这个中子星在那儿旋转,我们说了,所有的天体都在旋转,比如说我们的地球也在旋转,那么旋转是按照什么旋转呢,就按照它一个自转轴,我这个里边大家看一下,上下这个轴就是这个星旋转的自转轴,那么同时,除了这个星体本身旋转的自转轴以外,这个星体还有一个磁轴,我们地球也是这样,地球有个自转轴,地球还有个磁轴,我们地球上这个磁轴和地球这个自转轴在不在一起呢,也不在一起,但是对于地球来说呢,差别比较小,所以南北磁极基本上和南北极是合在一起的,所以你那个指南针,还是指的南北极,基本上也就是我们地球的自转轴的南北极,就是磁极和南北极是完全吻合的,但是对于星体来说,磁轴和自转轴不是完全吻合的,要有一个夹角,那么斜的这个,斜的这条线就是星体的磁极,既然是磁极,就在南北极有磁力线,有磁力线,一些带电的粒子就冲着磁力线就出来了,就会产生极光,地球上也会产生极光,那是因为这个星体的自转轴和这个磁轴不一样,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星体每转一周,这个光线是从哪儿出来呢,不是从自转轴出来的,而是从星球的磁极轴出来的,所以这个磁极轴上面就有两个放射的,像灯塔一样,而这个自转轴和磁轴不在一起,所以这个星球,每转一圈,如果我们人站在这个模型的下边,你就会看到有一束光向你扫了一下,下边一个图就更形象,这个图就告诉你,这个星球每转一周,它这个两极发的光,下面这个光就会扫一下,如果说有一个天文台,就放在下边这个轨道的某一点,你就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这个星每转一圈,这个光呢,就到你这个天文台扫一下,天文台就接受到一点,所以休依什看到的就是这个中子星转一圈,它这个光扫一下,就像个灯塔一样,因此,我们把这个模型就叫做灯塔模型,也就是说,天上这个中子星就是有两个探照灯,一个是上面一个在下面,下面这个探照灯,正好这个星球转一圈,这个探照灯就扫我们地球一下,这个天文台就看到,这样的话呢,我们看到的脉冲信号就是灯塔扫一次的一个信号,这个星球转多快,这个灯塔扫的频率就有多快,所以这个星球如果说两秒钟转一次,那么这个探照灯就两秒钟扫一下这个天文台,所以这个天文台就看到了这个脉冲星,就看到它了,所以这个模型,灯塔模型非常圆满地解释了的的确确休依什发现这个脉冲星就是天上快速旋转的中子星,那么天上有多少这种中子星呢,非常多,很多,现在发现了有几千颗了,当然你会想到,并不是天上所有的中子星你都看得到,如果探照灯角度不合适,没扫到地球上,你就怎么样,就看不到,所以我们尽量的,就是把望远镜做得大一点,再远的中子星,只要扫到一点儿,我们就看到,哪怕信号比较弱,所以千方百计就找这种天体,因为这种天体太重要了,我说不仅从物理上,而且从天文上都很重要,就找,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明确地脉冲星的一个物理模型,那么人们还会进一步问,这种中子星是怎么来的,天上的星本来都是一般的星星,怎么会有这种中子星呢,这就和恒星的历史有关系了,(和)恒星的演化史有关,我们看看,天上的星这么多,这个星星和人一样,不会是永恒的在那儿待着,像我们太阳一样,老在那儿发光,那是不可能的,发一发光以后,慢慢它那个能量消耗完了,就会向老的方向,或者说严重一点,就向死亡的方向发展,总之有它的一生。

恒星的一生是怎么样呢,我们说一个恒星它初始的时候,是由一团气体来形成的,我们叫星云,一团气体,就收缩收缩,只要收缩到足够热,有了热核反应了,就开始发光了,就变成什么呢,就变成一个恒星了,也就是变成我们的太阳,那么恒星发光发光,发光时间长了以后,它这个燃料就烧完了,它的燃料主要用氢,等这个氢快烧完的时候,这个星星就要发生一次爆发,星星要爆发,星星爆发以后,有三种可能性,如果这个星星质量比较小,爆发以后就产生了叫做白矮星,那么这个质量呢,只要是有一个太阳左右,不超过1.4个太阳的质量,一般说爆发以后就会产生白矮星,这是一种趋向,如果这个星星的质量比较大,第二种趋向呢,就可能变成中子星,为什么变成中子星呢,就是说它爆发以后,气体都跑了,因为它是巨大的爆发,它就有一个反弹,就像有一个反弹,一反弹的话,把内部的物质往回一压缩,把里边的物质,我就说了,使劲压,就压到什么程度,把这个物质的所有的电子都给它压到原子核里去,有这么大力量,就压成什么呢,就压成中子星,这么大的反弹力在地面上不可能到,只有天上才能够形成,也就是说,只有天公的力量才能把一个星星爆炸以后,通过巨大的反弹力把它压缩成一个中子星,这就是第二种趋向,当然如果这个天体质量还大,一般说比三个太阳质量还要大,那就比中子星还严重,就形成什么呢,就形成叫黑洞了,形成黑洞,那就很遗憾了,我们再也看不见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中间那个质量的恒星,也就是说,大约从一个太阳质量到三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它演化到晚期以后,爆发一下,爆发以后呢,就产生了中子星,这样的话,这个理论就解释的很圆满,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解释了脉冲星这个现象,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而且我们还解释了,这个中子星不是凭空产生的,确确实实是恒星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星,叫做中子星,我讲了这么多,在座的可能会问到,你说了这么半天,有没有证据,你给我找一个真正的证据,看看这个演化过程是怎么回事,这个证据对天文学家来说,太困难了,我们说,人的一生的演化很容易看到,因为人才活多长时间,也就是一百岁左右,所以人从生下来到中年,到死,很容易看到,星星就不然了,星星从生下来到死,要多少年呢,差不多要一百亿年,一个星星从诞生到死亡要一百亿年,要我告诉你这个演化历史,不要说一百亿年,一万年都很难告诉你,更何况一百亿年呢,所以这个演化历史,要给一个真实的例子,那就太困难了,所以大家就绞尽脑汁,说看看能不能找一个真正的恒星演化的这么一个例子,告诉你了,而且让你非常非常信服,左找右找也找不到,最后从哪儿找到的呢,从我们中国的老祖宗的文献记录里找到了,那就是这么个东西,大家看看这个像什么,像不像一个螃蟹,你增加你的想象力,看上去可能像一个螃蟹,因为它像一个螃蟹,我们管这个,这是个星云,这个叫做蟹状星云,就像螃蟹样子的一个星云,所以叫做蟹状星云,这个蟹状星云在天上,在这个位置上,我们的中国老祖宗就发现,在这个位置上,以前曾经发生过,我刚才说的,一次星星的爆炸,这个爆炸呢,因为位置是在,我们中国管它叫做,那个星的附近叫做天官星,所以呢,在那个地方,发生的爆炸,什么时间发生的爆炸呢,1054年,宋仁宗的年代,在那时候发生一个什么爆炸,就是天上突然有一个非常亮的星,1054年,就在那个蟹状星云的位置,非常亮的星,中国古人把突然出现的很亮的星,管它叫做客星,来做客的,叫做客星,因为它在天官那个地方,所以把这个星叫做天官客星,什么时间发生的呢,是1054,也就是宋仁宗的年代发现的,大家知道宋朝的时候,我们中国并不是很强大,比较弱,当时呢,宋朝的首府在开封,所以观测到这个现象就在那个地方,古代都有一些迷信,看到这么亮一个星,都非常害怕,所以当时的天官,天官就把这个星所有的特征都赶紧记录下来,报告给皇帝,不但记录下来,而且记在古书上面,所以使我们都能够查到,比方说当时有很多记载,说这个星叫做芒角四射,犹如太白金星,就是这个星有多亮呢,就象太白金星一样,大家知道天上的星,金星是非常非常亮的,所以我们叫做太白金星,这颗星,这个亮度,这个客星就跟太白金星一样,白天都能看得见,就象小太阳一样,达多长时间呢,达23天,那么这个星一共持续了多长时间呢,一共持续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有643天,记录到的有643天,所以这个星在当时来讲是非常轰动,我们说,古代的时候,就1054年我们看到一个星星的爆发,大家会想到,我们太阳会不会将来有一次爆发呢,从理论上讲,从我们天文学家观测来看,我们说太阳一颗星正常的寿命,大约是一百亿年,数字很好记,就像人一样,活一百岁,你只要把这个亿字去掉就可以了,太阳活一百岁,太阳活一百亿年,现在太阳活了多少岁呢,差不多活了45亿年,也就是说人到中年,也就是太阳的活力正旺呢,你不要担心,45岁年轻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如果从长远来说,太阳的话说也许会有老,老了以后呢发光也不行了,不行以后呢,那它的氢就燃烧完了,燃烧完了以后,氢剧变第二个元素,这个时候太阳就会爆发,太阳爆发的规模有多大呢,估计很可能就会把地球给吞食掉,太阳稍微一爆发,那个火焰就蔓延到地球上来,这么一说不是很恐怖了吗,的的确确如果太阳要爆发的话,我们地球就没法存在,不过大家不要担心的事情,就这个是还有几十亿年以后的事情,所以不要那么担心,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也需要担心,科学研究现在,还要研究未来,地球上的人现在要早做准备了,做什么准备呢,不要等到太阳爆发的时候我们地球人的智慧早就研究非常巨大的宇宙飞船,我相信等不到太阳爆发,我们地球上巨大的宇宙飞船都把大家载到宇宙上去,我们找另外一个太阳,那个太阳既年轻,环境又好,所以我们搬到另外一个星球上生活,那过的生活比在地球上可能更好,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科学家努力,谢谢大家。

-返回-
献花(0)
+1
(本文系清风日月明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