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水杉与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馆藏标本(二)

 微湖渔夫 2021-03-11

哈佛大学的阿诺德树木园,始建于1872年,是全球最顶尖的植物科学研究机构,民国时期与中国植物学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早在1905年,其聘请英国人威尔逊(E. H. Wilson 1876~1930年)代表树木园前往中国中部采集,大获成功。于是,树木园在同行之中研究东亚植物的名声大振。威尔逊采集到的标本,其鉴定工作大部分由植物分类学家雷德尔(A. Rehder 1863~1949年)和杰克(J. G. Jack 1861~1949年)担任。1905年杰克自费去日本、韩国和中国为阿诺德树木园采集野生和栽培植物的种子。后来,杰克还为哈佛大学和其他大学的学生讲授林学。被誉为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的陈焕镛(1890~1991)、钱崇澍(1883~1965)和胡先骕等都与阿诺德颇有渊源,其中之一,三位大师都曾在杰克教授门下求学并与其结为良师益友。与此几乎同时,在树木园留学还有两位中国植物学重要人物:一为钟心煊(1893~1961),1916 年进入研究所,1920 年毕业。一为陈嵘(1888~1971),1923来此研究树木学,1924年获硕士学位。他们回国后,分别创办了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等三家植物研究机构,一直与阿诺德树木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林业开拓性人才,郑万钧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尤其加快了中国植物学的建立和发展。

图片

杰克在给中国学生授课

图片

树木园首任主任萨金特与威尔逊合影(Oakes Ames摄于1915年)

胡先骕教授在中国创立植物分类学获得国际声誉,主要是因其与郑万钧教授一起鉴定了水杉,并推动水杉在全世界的传播。1946年4月20日,胡先骕写信告诉阿诺德树木园主任梅里尔教授(Elmer D·Merrl l 1876~1956),在四川省发现了一种新的落叶性裸子植物。同年下半年,胡先骕给梅里尔寄去了两小包水杉的叶片和球果。次年春郑万钧寄给梅里尔水杉标本后,梅里尔开始对得到这个珍稀植物产生浓厚兴趣,于是与胡先骕进行了联系。胡先骕回信说,如果树木园能够支付考察队去水杉生长地的考察费用,那么他愿意为梅里尔提供种子和标本。为此,1947年7月梅里尔提供250美元,供郑万钧教授委派华敬灿于是年8~11月前往四川采集考察。此次考察采集得到水杉种子约 2公斤和大量标本。1947 年12月24日,郑万钧给梅里尔邮寄了一小包由华敬灿采集的水杉种子,种子于1948 年1月5日到达波士顿。梅里尔于1月14日把种子送给阿诺德树木园,编号为3-48。种子播在繁殖温室,并在月底前就开始萌发了。1月28日,“活化石'水杉在中国发现及种子到达阿诺德树木园的消息见诸美国几十家报刊,第二天又有更多的转载。同时,郑万钧通过美国驻上海的外交机构向梅里尔发去了第二批大包的水杉种子。不久又先后两次寄水杉种子各200克给梅里尔。梅里尔则将其分成 600 余份,分发给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和75个植物研究机构,从此水杉传播至世界各地。

图片

胡秀英博士鉴定五批来自中国水杉分布区的馆藏标本,其中三批华敬灿是主要采集者


水杉被发现后,水杉分布区的植物区系受到中外植物学界广泛关注。1948年夏,郑万钧及曲仲湘两位教授在华敬灿的陪同下,调查利川分布区的植物,写出了《水杉坝的森林现状》学术论文。随后郑万钧又发表了《湖北利川水杉产区的树木新种》、《中国树木新种》,此后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郑教授陆续单独或合作发表了一些利川新种。除此之外,美籍华人学者、哈佛大学博士胡秀英,对水杉分布区的植物标本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和鉴定后,撰写发表了《水杉植物区系及其地理分布意义》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汤庚国1987年修订了种子植物部分)。

图片

青年胡秀英

胡秀英(1908~2012),江苏徐州人,1933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37年获岭南大学硕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胡秀英带着母亲来到四川,在成都华西协和大学担任植物学教师。期间因其两篇植物学术论文受到了哈佛大学梅里尔博士(在美国有“植物分类学之父”之称)赞赏,随即获哈佛大学奖学金赴美国深造,抵达波士顿哈佛大学女子书院,并成为梅里尔的研究生,1948年即投入到水杉种子繁殖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她是哈佛大学历史上首位华人女博士。旋受聘于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 植物学家,开始长达五十多年的中国植物标本分类鉴定、植物地理及植物资源的利用的研究,直至退休。她在国际植物学界享有盛誉,是著名的冬青专家,被誉为“会走路的植物百科全书”,还有“凉茶专家”和“百草婆婆”之称。

图片

整理植物标本的胡秀英

阿诺德树木园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植物标本,数量之巨,在当时已达二十万份。借助于工作的便利,胡秀英对中国植物的了解和研究有了飞跃。据胡秀英教授生前撰文记载,她是于1948~1949年的冬季在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第一次接触水杉的。那时候还得将新鲜的进口的水杉种子,装在小包裏里分配给世界各地的植物研究机构、林业实验站以及对水杉感兴趣的个人。阿诺德树木园所收到的第二批种子500克是1948年11月29日从中国南京邮寄来的。后来又寄来一些于1948年夏天采集的未上台纸的水杉标本,并附有一封郑万钧教授关于寄送这些种子的信件。

除种子外,梅里尔教授还在阿诺德树木园收到了五批馆藏标本,这些标本是1946~1948年间在湖北省西南部采集的。1973年,这些馆藏标本又转到胡秀英教授手里让她鉴定。水杉的典型分布区是在四川省东部,而这些标本是从湖北省的水杉分布区采得的,这些水杉区标本是后来在该省的自然植物群落里发现的。

图片

利川水杉坝一角

图片

图片

春光秋色水杉林


这五组标本的采集地区大约有800平方公里的面积。然而己经知道,四分之三的标本是在水杉坝的水杉林附近采集的,在这个地方正是华敬灿于1947年秋发现了成熟的水杉次生林。据1950年曲仲湘教授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态学家柯柏教授对水杉群落的生态考察结果显示,水杉坝的水杉林是生长在顺着一条河流延伸的一块长25公里,宽度不到1.5公里的狭长地带上,海拔在1000至1100米之间,这就是今天众所共知的水杉坝地区。除了1947年华敬灿的采集路线外,所有其他到那里去的考察队都是直接到水杉坝去的。

阿诺德树木园所收到的第一批从水杉分布区寄来的标本只有两个采集号:一个是薛纪如5号,采集日期1946年2月20日。这份标本没有叶子,小枝上带有水杉的雄性花和成熟的大孢子叶球。另一份是薛纪如51号,采集日期是1946年5月18日,具有带叶的枝条和未成熟的球果。这两份标本和华敬灿采集的标本,后来就成了定种名的模式标本了。王战教授1943年所采集的水杉标本是保存在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的标本室里,因此在中国之外的植物学界便不知道有这份标本了。

图片

1947年华敬灿在四川采集的水杉模式标本

图片

1947年华敬灿在水杉产区采集的118640号水杉标本的标签

精彩不错过

图片
中国水杉与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馆藏标本(一)
 著名的“活化石”水杉是如何被发现的?这位枣庄人与其有着怎样的一段传奇往事
水杉要推广,思路要拓宽
枣庄应该广种水杉

作者:华广民

微游枣庄  编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