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蜂:夜半书香

 温馨微语 2021-03-11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狂  蜂


我喜欢看书,喜欢在夜里看书。所以,与书相伴的时光,大多是在安静的夜晚。学生时代,习惯在枕头边放上几本书;现在呢,爱在床头柜上垒起一叠书。每晚临睡前,斜靠床头,都要翻出一本来,细细品读。

这个习惯,源于小时候没钱买书。那时,一本小人书就几分钱,但家里兄弟姐妹多,穷,买不起。看到别的伙伴有小人书,十分羡慕。于是,就经常厚着脸皮,向小伙伴们借。借别人的书,要抓紧时间看,及时还,否则下次就没人借。

记忆最深的,有一次,上小学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地把他哥哥的一套连环画《岳飞传》借给我,有好几本。因第二天早上要还,晚上必须看完。家住农村的一个小集镇,没有电灯,我就把用墨水瓶做的小煤油灯挂在床头边,借着一豆灯光,看了个通宵。里面有许多字不认识,我就跳着看。好在有图,似懂非懂的把一套《岳飞传》看完。第二天早上,两个鼻孔都是黑的,洗脸时,用毛巾往鼻孔里一抠,黑乎乎的两个“蚕豆”大的印斑“贴”在毛巾上。

上初中时,正值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大字报、大批斗、大串联“热闹”非凡,扫“四旧”浪潮汹涌。在这种环境下,除了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书籍外,很少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刊。为了满足自己少年的猎奇心理,我逮着啥书,就看啥书,不论新旧,不论厚薄,也不管啥内容。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位堂哥不知从哪里弄了一本《隋唐英雄传》,线装的,厚厚一大本。我就死皮赖脸地缠着堂哥,要他借给我。堂哥说,这书是“封资修”,不能给别人看到。我满口答应不让一个人知道。其实,这本书里的许多故事情节,我读不懂,也不理解,只是看热闹。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书里说隋炀帝是老鼠精转世,在阎王殿里用铁链子栓在铁柱上,天天被鞭打。当时就想,怪不得隋炀帝这么坏,原来是一个老鼠精。一本书,两个晚上把它看完,每晚看到深夜,惹的母亲有些生气。母亲心疼灯油,对我喊道:“晚上不睡觉,灯油不要钱啊……”

不知是我迷上了书籍还是有着反叛心理,反正每次都把母亲的这些话当成“耳旁风”,仍然我行我素。母亲见我读书的刻苦劲,虽然没有把“支持”两个字写在脸上,但渐渐地也就不再说了……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每晚在临睡前看书的习惯。喜欢躺在床上翻动书页的轻响,喜欢书卷里散发出来的油墨清香,更喜欢在一本书里找到心灵的共鸣,让心情在故事中沉浮,随主人公一起演绎着精彩或失落。

清楚地记得,上高中时,借来一本当代大作家浩然写的长篇小说《艳阳天》,顿时如获至宝,置于枕边,一吃过晚饭,就如痴如醉地翻看。这时虽然通了电,有了电灯,但一到夜里10点左右,就不供电,于是急忙点亮煤油灯,继续阅读。书中肖长春的干练、“弯弯绕”的诡秘、“马大炮”的直率、“马小辫”的狡猾,以及他们内心独白的“代表性语言”,都让我激情澎湃,竟然懵懵懂懂的被书中肖长春、焦淑红的恋爱情结所迷恋,也偷偷地在笔记本里写起情书,尝试了精神上的满足。

后来,参加了工作,由于喜欢看书,买书、藏书,也就成了我人生的一大乐趣。有时逛旧书摊,一买就是好几本。买回后,每晚借着柔和的灯光而读,品味着或平淡中和、或幽雅清丽、或从容恬静、或幽默睿智的文字,在文字里感动着、领悟着,修复着自己日渐粗砺的心灵。

夜阑人未倦,书韵意味长。小时候,没有电脑手机,没有彩色电视,陪伴我的唯有一本本泛黄却又厚重的书。如今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把视野转向了显示屏,而我依然爱着书上的方块字,依旧保持着床头边摆放几本书的习惯。书有一股神奇的魔力,文字里堆砌的,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更是抚慰心灵的天使。几十年过去了,年轻时的乌黑头发,已被像秋日的第一道霜所替代。但无论是在月朗星稀,还是在雨疏风骤,无论是在温馨家里,还是在异乡羁旅,已习惯在夜深人静时与书相拥,随书中的文字飞翔,在淡淡的书香里幽然入梦……

作者简介

狂蜂,安徽合肥人,江苏南京《温馨微语》平台主编。喜读书,喜写作,有感就发。感恩世间不老的仓撷文字,字字珠玑,成为岁月馈赠给自己的一笔巨大财富。理念:路就在自己脚下,生命没有永恒的调子……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