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卡托普利试验切点值 | 研究汇总

 jabaowang 2021-03-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从原来的不被认识、发病率低到现在被广泛科室了解、发病率明显升高,但是在筛查、诊断、分型中还是有很多让临床医生模糊的地方,下面对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

筛查原醛:ARR 的切点值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2020》

推荐 ARR 比值作为首选指标。

试验方法:清晨起床后保持非卧位状态(可以坐位、站立、行走)至少两小时,静坐 5-15 分钟后采血。

诊断切点:肾素活性单位 ng/ml/h;醛固酮单位 ng/dl 时,ARR 切点 ≥ 30

▪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2012 年 4 月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的《不同病因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的差异》

试验方法:检查当日患者至少保持安静卧位 4 小时以上,于 8 点卧位抽血,然后肌肉注射速尿 40 mg 后,患者保持立位 2 小时,于 10 点立位抽血。

诊断切点:肾素活性单位 ng/ml/h;醛固酮单位 ng/dl 时,ARR 切点 ≥ 40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2012 年 4 月发表于《中华内分泌代谢病》的《醛固酮/肾素比值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试验方法:卧位休息 8 小时以上,8 点平卧位抽血(卧位 ARR),之后站立 2 小时(此期间可以走动、靠墙、但不能坐或卧),于 10 点抽血(立位 ARR),第二天,非卧位 2 小时,休息 15 分钟后于 10 点抽血(随机立位 ARR)。

诊断切点:立位比卧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立位和随机立位无统计学差异。ARR 切点 ≥ 40

确诊原醛:卡托普利试验的诊断切点


专家共识推荐了四种确诊方法,但因卡托普利试验安全性、操作性更方便,因此总结了卡托普利试验的方法以及诊断切点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2020》

试验方法:坐位或站位 1 小时后口服 50 mg 卡托普利,服药前及服用后 1、2 小时测定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皮质醇,试验期间患者需始终保持坐位。

诊断切点:正常人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后血醛固酮浓度下降大于 30% ,而原醛症患者血醛固酮不受抑制。国内学者提出:卡托普利试验后 2 小时醛固酮的最佳诊断切点为 11 ng/dL,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 90%。

▪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2017 年发布在《中华内科杂志》的《卡托普利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

试验方法:试验日上午患者保持卧位或坐位至少 4 小时,口服卡托普利 25 mg,在服药前和服药后 2 小时保持相同体位抽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AngⅡ 和醛固酮水平,同时测定服药前后血压。

诊断切点:很多医院研究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醛固酮下降率在 2 ~ 10%,本试验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醛固酮下降率为 6.6%,所以采用服药后 ARR。服药后 ARR 在 46.2 时,敏感性 88.7%,特异性 84.8%。

本研究提示采用 ARR 判断时,坐位可以替代卧位。

▪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2018 年发表在《解放军医学杂志》的《卡托普利抑制试验中原醛症最佳诊断指标的探讨》

试验方法:50 mg 卡托普利(商品名:开博通)试验,坐位或站立位至少 1 小时后,口服卡托普利 50 mg,服药后维持坐位 1 或 2 小时;服药前及服药后 1 或 2 小时取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

诊断切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醛固酮抑制率远低于 30%,仅凭醛固酮抑制率难以鉴别低肾素性高血压和原醛症。ARR 最佳切点为 22.7,敏感性为 81.7%,特异性为 87.7%。

尽管诊断切点低于国内其他研究,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国内外其他研究一致。

今日提问

诊断原醛,你们一般选用哪种试验?有何心得?


排版 | 琦敏

参考文献:

1、2020 年《中华内分泌代谢病杂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2020》

2、2012 年 4 月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不同病因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的差异》

3、2012 年 4 月发表于《中华内分泌代谢病》《醛固酮/肾素比值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4、2017 年《中华内科杂志》《不同病因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的差异》

5、2018 年《解放军医学杂志》《卡托普利抑制试验中原醛症最佳诊断指标的探讨》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