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洱源也有三塔,堪比崇圣寺三塔,据说还可以镇压大风!

 君子养源 2021-03-12

大理崇圣寺三塔几乎无人不知,却很少有人知道洱源也有旧州三塔。旧州三塔包括一塔、制风塔和象鼻塔,分别象征着当地人民祈求“文化”、“风水”、“魁星”的美好愿望,同时极具历史文化价值,于1988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坐落在田埂上的旧州一塔

旧州一塔位于旧州村左后方田坝上,通高15.4米,为十一级密檐式方形塔,塔身为红砖砌成,塔形如崇圣寺三塔的千寻塔。按塔的风格和《一塔寺募捐启》载,旧州一塔应该为宋朝大理国后期的建筑,为旧州三塔中最早建成塔。


图片

旧州一塔全景1

图片

旧州一塔全景2

图片

旧州一塔西面图

现在所见的旧州一塔为修复之后的模样,塔后为寺,寺与塔交相辉映,成为人们礼佛朝拜的重要场所。关于一塔的修建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旧州有一条古驿道,来往的人很多。一天,这里来了一个妖怪,它千变万化,有时变成男子,调戏过往的女子;有时变成老太婆,骗走人家的小孩。一天,驿道过来一位老妇人,妖怪心生一计变成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在路边啼哭。妇人见孩子很是可怜,便将孩子抱在怀中。刚抱入怀中,孩子对妇人就是拼命的撕咬,妇人挣扎将孩子甩在路上,这时妖怪现出原形。只见妇人取下身上的箩筐,反扣在妖怪身上,妖怪拼命挣扎,想冲出箩筐,妇人又将拐杖插进箩筐里。轰的一声箩筐变成一座宝塔,压住了妖怪。原来妇人是观音变的。

图片

修缮后的旧州一塔

图片

修缮后的旧州一塔塔刹

图片

修缮后的旧州一塔与大雄宝殿

1996年村民在原址上重修一塔寺大雄宝殿,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为五开间单檐歇山顶式建筑。迄今为止旧州一塔是洱源县境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图片
损毁严重的象鼻塔

象鼻塔位于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旧州村西象鼻山上,海拔二千二百零五米。塔建于清光绪年间(约1887年),高12米,为八级方形砖塔。塔基部长宽各四点二米,塔身下层长宽各二米,南面有一券门,四面每层均有佛龛。塔上嵌有一石碑,刻“文光射斗”四字(现已毁)。由此可以推断,象鼻塔的建造,应该类似于文笔塔的形式,即体现崇尚科举,希望一方乡贤金榜题名。

图片

象鼻塔全景

图片

象鼻塔侧面仰视

象鼻塔位于一片高耸茂密的松林内,远望只能见到隐约。象鼻塔原为八级的密檐式方形实心砖塔,但小编到访之后细看却只剩下七级,最上面的第七级也残缺不全。

图片

象鼻塔塔顶

图片

象鼻塔塔檐

走进象鼻塔,斑驳沧桑的塔体散发阵阵寒意,心潮却跌宕起伏。想象这里曾经萦绕着金石的当当声,如一个隐士高僧无怨无尤的守护这片山林,虽肃杀但内心是宁静的!

图片
遥挂风铃的制风塔

水元井村西半山腰,制风塔通高17米,为十二级空心方形塔,据《洱源县志》记载始建于宋代,又据《制风塔重修碑》记载毁于明代中期,清代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重修,为十二级空心方塔,葫芦形塔刹,每级四面皆有方孔。从塔顶倒数第三层四角挂有响铃四个。离塔基2.3米处的塔底层正面镶有一块重修制风塔碑,记载有建塔起因及重修经过。

图片

制风塔修缮前

图片

制风塔修缮前塔刹

图片

制风塔修缮前塔檐

制风塔塔如其名,是依坝子的地理形势而建造,用来制风的塔。坝子四面环山成合抱之势,但西南一角,即启始山(凤羽叫天马山)和云弄峰连接处,凹陷成风口,西南季风不受阻挡而长驱直入,使整个坝子都不得清净,为了“弥山之不周而息风之恒蒙”,镇伏“妖风冷气”,保一方净土得以安宁,才在风口处建造了制风塔。当地人都说,制风塔开塔门就开始栽秧,塔门一关,稻子也成熟了。

图片

制风塔修缮后

图片

制风塔修缮后塔顶

从旧州向西眺望,制风塔高高地挺立在旧州一塔右上方的山岗上,塔呈方形,青石条基座,风格规矩,造型稳重,上下收缩较小,如同筒制;基座以上塔身外敷白灰,四面各层均有通风的空洞,但已经没有佛龛;三角形的塔顶依稀可见青砖本色,顶部置铜质宝顶,根据以上特点,制风塔的建筑风格已经逐渐趋于大众化。

图片

制风塔修缮后南面图

旧州三塔是唐代至清代时期的历史产物,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大理、邓川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佛教信仰重要见证。回首仰望,历经百年沧桑的旧州三塔依然坚守,依然留存在历史的天空里,依然等待我们后人继续对祖先文明的叩问。

来源:999微大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